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猪实验性感染猪丹毒杆菌的发病与死亡因素的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1985

摘要:影响人工感染猪丹毒发病与死亡的内在和外界因素比较复杂,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结论,如能找出其发病与死亡的有关规律,则对猪丹毒菌苗的效力检验及菌种毒力测定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经济区江苏片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向和对策

中国农村经济 1985

摘要:上海经济区江苏片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市及其所辖的18个县。 本片农村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力量雄厚,劳力充裕且素质好,农业技术装备和生产条件有了相当水平。本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苏、锡、常、通四个大、电城市为中心,县、乡、村、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基础的城乡经济网络。目前,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水稻80-85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选种耐盐作物是综合开发利用盐碱土地区水土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耐盐水稻80~85是1980年我们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协作,在他们所提供的500多份耐盐水稻材料中筛选鉴定所得到的优良耐盐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盐碱,分蘖性强,耐肥抗倒,丰产性能好,可在我国盐碱土地区,特别是在北纬35°以南的沿海重盐土地区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水稻纹枯病新药——灭锈胺禾穗宁药效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纹枯病的药剂防治,目前主要以井岗霉素为主。由于长期和大量使用,有可能产生抗药性,急需寻找高效、安全的新药剂,作为接班药种。从1983年开始,我们和省农药所、吴江县农业局、丹阳练湖农场等单位协作,对灭锈胺(包括担菌灵)、禾穗宁等新药剂,进行了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 1.灭锈胺和担菌灵的防病增产效果 盆栽试验表明,喷洒灭锈胺500ppm,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单倍体叶片的离体培养

遗传 1985

摘要:采用禾本科植物叶片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再生植株,目前国内已有成功的报道。我们于1980—1983年对小麦单倍体试管绿苗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绿苗。经移栽加倍,获得结实单株。对其后代经多代种植观察,表现整齐一致,性状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1985

摘要:甘薯种质资源是甘薯育种的宝贵财富。为了充实甘薯的基因源,近几年来从国内外征集了甘薯品种、品系、种籽和近缘野生植物。1977年至1982年共征集到农家种382份,杂交种44份,国外种50份以及甘薯近缘野生植物19份。连同原来保存的材料合计农家种469份,杂交种88份,国外种81份。加上美国集团选择后代群体的选系200余份,总计近800余份。1980—1982年对这些资源材料,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核辐射防治害虫

昆虫知识 1985

摘要:利用核辐射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或不带电粒子如X射线、γ射线、中子,在一定辐照剂量范围内处理害虫,均能导致不育,或者发生遗传变异,或者死亡。人们就利用昆虫的这些生理效应来防治害虫。 一、基本理原 用适宜剂量辐照昆虫,可以引起蛋白质及核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的改变,抑制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代谢,同时,射线还可以引起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易位,使受辐照的昆虫部分不育,而这种不育可以遗传到下一代(F_1),使F_1代更不育,这种辐照剂量称为半不育剂量。高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十烷醇应用效果联合试验总结

江西农业科技 1985

摘要:1983—1984两年,由农牧渔业部科技司组织十一个省级以上杖科院和农业院校进行三十烷醇应用效应联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玉米、大豆、芹菜和辣椒五种作物进行的二十三个大田喷洒试验,只有四个有增产效果,占17.4%,其他十九个都没有增产效果,占82.6%。分作物统计:芹菜和辣椒两个点的八个大田喷洒三十烷醇试验全部不增产,增产的占O%,水稻两个点四个大田喷洒三十烷醇试验只一个增产,占25.O%,大豆三个点六个大田喷洒三十烷醇试验只一个增产,占16.7%。所以,喷洒三十烷醇对水稻和大豆有增产作用的结论尚不能成立。玉米有五个大田试验,山东农科院的两个表现增产,占40%,但不能为江苏和四川农科院两个单位的三个试验所重复。所以,玉米喷洒三十烷醇有增产作用的结论还不能被公认。因此,就现有的三十烷醇的种类、剂型、施用时期和方法来说,目前不宜将喷洒三十烷醇作为水稻、玉米、大豆、辣椒和芹菜等五种作物的一项增户措施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三十烷醇的生物学效应(指发芽势、苗高和干重)除山东农科院玉米用10_(-2)以ppm胶体分散剂喷苗对增加苗干重,及10_(-6),10_(-4),10_(-2)和5.0ppm胶体分散剂浸种对发芽势连续两年有效外,在其它作物、其他点的效果都欠稳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太湖地区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 1985

摘要:一、江苏太湖地区以粮食为重点的种植业概况 太湖地区,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是比较发达的农区之一。种植业生产的深度与广度,在国内外名列前茅,是我国的一个主要商品粮基地。1983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43.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占85%(包括绿肥),经济作物面积占10.9%。同年种植业产值为28.98亿元,其中粮食占67%,经济作物占33%。1983年农村人均生产粮食1,262.6斤,向国家交售粮食40.79亿斤,商品率达31.2%,比全省粮食商品率(22.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的致病力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摘要:采自江苏33个县的102个禾谷镰刀菌菌株在8—9个不同抗感品种上进行离体麦穗单小花注射接种,测试抗扩展性的结果表明,江苏各地菌株间的致病力、品种间抗病性及品种×菌株互作均有极显著差异,但将供试菌株归类入所属各县,则县际间菌株的平均致病力无显著差异。由此提出,在赤霉病抗性鉴定中,应以一个地区的混合菌株作为接种菌源;并指出,迄今尚不能确认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致病专化性。 试验还研究分析了部分小麦品种与禾谷镰刀菌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望水白、苏麦3号、镇74-95等抗病品种均为抗扩展性的广谱抗源,当前生产上已经和正在推广的品种宁麦3号、扬麦3号、80鉴-2都严重感染赤霉病,应考虑加速选育出抗病的中、高产品种来代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