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叶片蛋白水解酶的某些理化特性及其与衰老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 1985
摘要:延缓水稻叶片衰老,有增产的显著效果。因之,阐明衰老机理,对调节叶片早衰,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降解是叶片衰老的基本特征。水稻叶片存在着三种以上蛋白水解酶,但在蛋白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蛋白酶。 血红蛋白水解酶和羧肽酶的最适pH均为5,最适温度分别为55℃及45℃。硫酸铵分段盐析结果,血红蛋白水解酶和羧肽酶均在30—60%饱和度(0—4℃)沉淀的蛋白质中。


间接法快速测定鲜猪肉中脂肪含量
《畜牧与兽医 》 1985
摘要:测定猪肉中脂肪含量多用索氏抽提器反复回流抽提后,称其乙醚溶解物的重量,再进行定量计算。此即所谓油重法。 虽然油重法准确、可靠,但对目前瘦肉型猪的


三十烷醇对水稻生长效应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江西农业科技 》 1985
摘要:为验证三十烷醇对水稻的生长效应和增产效果,选用江西工学院提供的三十烷醇0.1%胶体分散剂母液作试验,结果表明:三十烷醇浸种对稻谷发芽势没有促进作用; 对苗及根的干物重亦无增重作用;对苗高则10~(-4)、10~-、10~(-1)、和1ppm四个浓度无促进效果,只有10~(-6)和5.Oppm两个处理比对照高,这一结果,不符合一般规律,难以解释。大田试验抽穗期喷施没有增产效果。


棉花枯萎病圃发病衰退问题的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在棉花抗枯萎病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人工接种病圃的发病程度对正确鉴定品种的抗性和杂交后代的选择效果关系极大。但在长期实践中,病圃经连续使用后,发病有衰退现象。根据我们人工病圃使用三年后的结果:抗病对照品种86—1,1981年蕾期发病株率为4.79%,1982年为1.29%,1983年为1.02%;感病对照品系4448,1981年病死苗重,未作调查,1982年蕾期发病株率为66.7%,1983年为64.5%。为了探讨病圃发病衰退的原因,1983及1984年我们在大丰县金墩乡江苏省农科院试验基点


二花脸猪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江苏农业学报 》 1985
摘要:材料和方法 利用本所猪场的二花脸猪,其父母代引自二花脸猪原产地武进、江阴养猪户和集体养猪场。经检查确认健康、发育正常的猪只参加试验,以长白猪作对照。 试验猪在15—20日龄开始补料,60日龄断奶。断乳后公母猪分圈饲养。春秋两季产仔,均按常规饲喂。日粮中精料为玉米、大麦、麸皮、碎米、豆饼、槐叶粉、鱼粉、石粉组成的混合料,青料为聚合草和水浮莲,粗料为黄豆秸粉等,调拌成湿料喂猪,每日喂饲三次。饮水槽内终日保持有水,任其自饮。 试验用的血样在清晨空腹时采集。血液生理指标测定采耳静脉血;血液生化指标测定采前腔静脉血,并于凝固后立即分离血清,当日测定。 测定项目和方法如下: 1.于90,120,150,180,240日龄分别测量体温,连续三天在上午8:00—8:30,中午1:30—2:00,下午4:00—4:30时以兽用体温计测量肛门温度。 2.在7月下旬高温季节和1月低温季节测


扫描和冰冻蚀刻法观察冷冻前后家兔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85
摘要:以扫描和冰冻蚀刻法电镜技术观察冷冻前后的家兔精子形态变化。兔精子冷冻后,顶体赤道段及其附近首先出现肿胀,其头部质膜、顶体膜特别易于破裂和部分脱落,而顶体肿胀向前方突出的现象不常见。据冰冻蚀刻复型膜观察所见,正常兔精子头部质膜PF面,依其颗粒多少可划分为较光滑的顶脊区;颗粒最多,呈疏密相间散在分布的中央扁平区和颗粒稀少的核后帽区;并在头基部,由较粗大颗粒组成的索状物呈平行或斜行排列环绕周围。不同平面劈裂的核内染色质大多为有规则平行排列的索状结构,仅近基结部者有杂乱排列的现象。经冷冻后,顶脊区质膜PF面颗粒增加,中央区首先出现块状隆起,继而核后帽前区出现小长方型隆起,颗粒增加。头基部索状物颗粒有分散现象,并向前部迁移。此外,兔精子的颈部及相邻的中段常出现局部严重肿胀和质膜破损。


草莓品种的适应性及南京地区的适宜品种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草莓起源于中国、锡金、南北美和欧洲三个中心。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选育出不少具有各种特色的新品种。1981年我所收集了国内外优良品种100余个,研究其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从中选出适合于本地区风土条件下生长的优良品种,同时了解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的品种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为今后的引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归类与分类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螺旋藻采收方法的改进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是一种新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并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和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其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高达1.90克/公斤。螺旋藻是一种原核生物,形成细胞壁结构的纤维素极少,因而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即可被人和动物消化吸收。螺旋藻生长速度极快,1米~3水体一星期内可生产螺旋藻干粉1公斤。因此,自六十年代被发现后,很快引起各国生物学家和生物技术开发商的广泛重视。法国、西德、墨西哥、日本、美国、印度、以色列和我国台湾省都先后开展了螺旋藻的研究,证实了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目前,国际上螺旋藻的生


大螟性诱剂的田间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近两年来,我们将人工合成的大螟性诱剂放在田间,观察了大螟蛾的动态分布和大螟性诱剂的防治应用效果。 供试大螟性诱剂由江苏省激素研究所配制提供。试验地设在扬中县一块面积约50亩的小圩内,作物的种植比较整齐,元麦和小麦分界明显,双季稻、杂交稻和常规稻都有明显分区,无混杂现象。 诱蛾盆沿田埂安放在畦内,每亩放2盆,共计84盆,其中小麦田27盆,元麦田39盆,元小麦交界处6盆,双季早稻秧田12盆。


钼肥及钼磷互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一、微量元素钼的作用 1.参与植物体内氮的转化和豆科作物的固氮过程。植物体内硝态氮必须转化成铵态氮以后才能继续转化,合成蛋白质。缺钼会引起叶片中硝态氮积累,蛋白质合成受阻。钼能促进根瘤菌和自生固氮微生物对空气中氮素的固定,它可以将固氮菌的固氮能力提高几十倍至几百倍。某些固氮菌没有钼就完全丧失固氮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