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短喙型鹅细小病毒感染雏鸭的排毒规律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短喙型鹅细小病毒(SBDS-GPV,M15株)口服感染2日龄健康易感半番鸭,采集感染后(PI)3、5、7、10、12、14、21d的口咽和泄殖腔棉拭子,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病毒分离(VI)结合免疫荧光法(IFA)测定雏鸭感染后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qPCR法检测SBDS-GPV感染雏鸭的口咽和泄殖腔排毒时间分别为PI 3~10d和PI 3~14d;病毒分离结合IFA检测SBDS-GPV感染雏鸭的泄殖腔排毒时间为PI5~10d。研究结果在国内外首次明确了雏鸭感染SBDS-GPV后可经口咽和泄殖腔向外界排毒,且泄殖腔排毒水平高于口咽。
关键词: 半番鸭 短喙矮小综合征(SBDS-GPV) 排毒规律 荧光定量PCR 病毒分离


驻村科技扶贫的实践与成效——以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源里村为例
《福建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通过1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实践,掌握了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源里村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分析当地现状与存在问题,在开展科技扶贫实践中提出:开发集"孝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加大对古民居保护力度,争创全国传统村落;发挥合作社作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宽富春大道至白龙文化主题公园的道路等进一步推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福建省农产品电商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技术因素、企业因素、产品因素、外部因素等4类因素,并从中筛选出11个变量;选取福建省126个农产品电商经营者为样本,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化基础、质量监督、品牌、标准化程度、消费者认知、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指标对农产品电商发展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电子商务 影响因素 产品属性 logistic模型


HPLC法测定李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及其与pH示差法的比较研究
《东南园艺 》 2018
摘要:通过参数优化,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李果实中5种花色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了HPLC法与p H值示差法在测定李果实花色苷总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乙腈-水(0.3%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510 nm,50 min内可实现5种花色苷的完全分离,线性范围为1~100μg·ml-1(R~2=0.9980~0.9997),加样回收率为97.34%~103.17%、RSD为0.83%~1.24%。HPLC法与p H值示差法测定李花色苷总含量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间的差距与花色苷含量有关,花色苷含量越高,两者相差越大,且HPLC法的测定值较高;相反,花色苷含量越低,两者相差越小,且HPLC法的测定值较低。


丝瓜多酚氧化酶PPO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酚氧化酶(PPO)是参与酚类物质氧化的主要酶类之一,在果蔬褐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丝瓜中PPO基因家族的功能,以闽丝3号丝瓜为试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法获得了3个丝瓜PPO基因家族的c DNA序列,依次命名为Lc PPO1(Gen Bank登录号为KM506756)、Lc PPO2(Gen Bank登录号为KR819890)和Lc PPO3(Gen Bank登录号为KX092429);Lc PPO1基因全长2 026 bp,包含一个1 794 bp的ORF,编码598个氨基酸;Lc PPO2基因全长2 071 bp,ORF为1 722 bp,编码574个氨基酸;Lc PPO3基因全长2 189 bp,ORF为1 779 bp,编码593个氨基酸;3个基因均无内含子,其编码的蛋白与甜瓜、黄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较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基因编码的酶蛋白均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稳定蛋白,Wolf 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Lc PPO具有PPO蛋白的典型特征,分别具有PPO1-DWL、PPO1-KFDV 2个结构域和一个能够结合2个铜离子(Cu A、Cu B)的中央域酪氨酸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Lc PPO家族的3个基因在丝瓜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在丝瓜采后储藏期间,3个PPO基因初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量受到抑制;在丝瓜鲜切条件下,Lc PPO1和Lc PPO2基因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c PPO3基因鲜切后表达量均低于采后0h。Lc PPO基因家族基因表达、PPO活性、总酚与丝瓜褐变关系密切,其中Lc PPO1、Lc PPO2在普通丝瓜果肉褐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丝瓜褐变的发生机理和丝瓜品种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