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农情遥感信息服务与野外监测云平台构建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发农情遥感信息服务与野外监测云平台,实现农情遥感产品数据动态可视化空间展示、统计分析与野外数据采集,为辅助遥感影像解译、产品精度检验和农业部门相关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下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结合GIS、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基于Arc GIS Server、JS API和离线地图包,通过构建统一的云平台数据访问接口,提供Web和移动端一体化和按需共享方式的遥感应用服务。【结果】在建设农情遥感信息一体化数据库基础上,云平台能够实现遥感产品服务自动发布、空间可视化查询定位、统计分析、离线地图下载、野外数据采集等功能。自2015年平台运行后,已实现海量农情遥感产品的有效管理、野外验证和地面农情数据的定位与采集。【建议】监测云平台在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需转向多终端、智能化、操作便捷的轻量级应用模式,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随时按需的一站式、精细化智能终端在线服务。

关键词: 农情遥感 野外监测 可视化 云服务 移动互联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定性定量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评价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以2015-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水地组参试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倒伏指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利用多试点倒伏鉴定结果,对84个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初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4个小麦品种平均倒伏指数为7. 06,倒伏指数≤3. 50的品种有40个,占参试品种的47. 6%,倒伏指数≥20的品种有8个,占参试品种的9. 5%,河南省区域试验参试小麦新品种抗倒伏能力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倒伏面积、倒伏级别、严重倒伏点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 977**,0. 912**,0. 906**,说明倒伏指数能较好地评价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主成分分析表明,倒伏指数、倒伏面积、倒伏级别和严重倒伏点率(2017版标准)是本研究中衡量品种抗倒性最好的指标。综合倒伏指数和倒伏参数(包含严重倒伏点率、倒伏点率、倒伏面积和倒伏级别)对品种进行抗倒性表型聚类分析,比单独应用倒伏指数或倒伏参数效果更好。上述方法在单点或多点试验中均可有效地定性和定量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大小,同时可推广到其他禾谷类作物抗倒伏能力鉴定研究,可有效估测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大小及准确地进行品种分类。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性 倒伏指数 主成分分析 定性和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地高光谱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的比较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CSCD

摘要:分别利用近地高光谱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同时对田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近地高光谱遥感参数DVI、NDVI、GNDVI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颜色特征值R、G、B与病情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整体上,所选近地高光谱参数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要优于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而且近地高光谱参数DVI、NDVI、GNDVI与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R、G、B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近地高光谱参数GNDVI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R的田间小麦条锈病病情估计模型,模型均达到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中近地高光谱参数GNDVI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效果好于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R,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具有可以进行大面积快速监测的优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或参数来估计田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企业集团信息化设计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18

摘要:为了不断优化重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简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文章针对当前农业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员工信息化水平低、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政、信息化系统与运营管理流程契合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通信等技术,构建包含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层、应用层及终端的母子公司信息化系统,在农作物生长过程控制、产品加工控制、仓储环节控制、财务控制、财务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及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提供自动化、智能化帮助,提高企业智慧管理水平。

关键词: 物联网 农业 企业集团 信息化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对不同Bt蛋白的抗性及交互抗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Bt(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抗性问题是阻碍Bt抗虫棉持续发展的关键,探究棉铃虫对不同Bt蛋白的抗性演化趋势及交互抗性,可为选择合适的抗虫棉花备选基因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通过连续多代筛选,获得了5个对Bt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系,利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这些品系棉铃虫的交互抗性。【结果】经筛选后棉铃虫对Cry1Ac产生了超高水平的抗性、对Cry2Ab、Vip3Aa产生了超低抗性(耐性);Cry1Ac抗性棉铃虫停止筛选而换成Cry2Ab或Vip3Aa继续筛选后,棉铃虫对Cry1Ac抗性水平明显降低,对Cry2Ab或Vip3Aa产生低抗或超低抗性(耐性)。Cry1Ac抗性棉铃虫对Cry1Ab敏感性显著降低,而对Cry2Ab、Cry2Ah及Vip3Aa敏感性变化不显著;Cry2Ab抗性品系棉铃虫对Cry1Ac敏感性显著降低;Vip3Aa抗性品系棉铃虫对Cry1Ac敏感性变化不显著。说明Cry1Ac与Cry1Ab间存在明显交互抗性,与Cry2Ah、Vip3Aa没有交互抗性;而Cry2Ab与Cry1Ac间存在不对称的交互抗性。【结论】在筛选新杀虫基因或叠加基因时,应充分考虑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问题,Cry2Ah、Vip3Aa是治理Cry1Ac抗性棉铃虫或与Cry1Ac叠加最优的选择。

关键词: 棉铃虫 Bt蛋白 抗性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抗性基因频率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河南省新乡市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敏感性变化,可为该虫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雌系F1/F2代并结合诊断剂量法于2013-2016年连续监测了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抗性基因频率以及种群敏感度的变化。【结果】2013-2016年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小于0.002 12,抗性基因频率处于较低水平;种群的相对平均发育级别由2013年的0.506分别下降到2015和2016年的0.448和0.442,表明棉铃虫对Cry1Ac蛋白的敏感度增加。【结论】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转Cry1Ac基因棉花仍处于较为敏感阶段,转Bt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在河南新乡地区的大面积缩小可能是其抗性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棉铃虫 Cry1Ac 抗性基因频率 抗性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雷达建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昆虫雷达是开展迁飞害虫监测与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也是较早自主建设与应用昆虫雷达的国家之一。为促进我国昆虫雷达事业的发展,本文对扫描昆虫雷达和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体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今后昆虫雷达建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有关的初步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 昆虫雷达 扫描昆虫雷达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 建制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兽医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沙门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同时也存在于人和其他动物肠道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之一。家禽是沙门菌的重要宿主。沙门菌不仅可以感染家禽,引起发病或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以造成禽肉、禽蛋等禽产品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有研究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在鹅场中的感染比鸭场更普遍,日龄越小感染越严重。雏鹅感染沙门菌的死亡率比较高, 两周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可达15%以上,严重时可达80%,耐过雏鹅生长发育减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促进农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处理好环境恶化、生产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设立农业科研基地,主要针对农业栽培技术、生产技术与机械技术等展开系统化的研究,以获得更为理想的科研成果。对此,就农业科技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园区 组织管理 运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决策探索(中) 2018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在城市之中也越来越多。居住人口多、战地面积小,可谓是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办公。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有两面性,高层建筑也是如此,其在某些情况下,将会威胁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于相关管理措施不规范,人们缺少必要的高层建筑逃生知识,国内近十年来发生了很多严重的火灾事故。针对国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 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 应对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