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小麦品种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分析

植物保护 1983

摘要:小麦白粉病在世界各麦区广泛发生。国内原主要分布在川滇黔及山东沿海等地。近年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许多麦区白粉病日益严重;目前推广的小麦良种大都不抗病,因而此病已成为小麦高产的突出矛盾。 白粉病系气流传布,适生温度范围广,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侵入麦株地上各部,且发生时间长,再侵染频繁,药剂防治难以普遍应用。所以抗病品种作为防治的主要手段,更为适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年来我国水稻远距离迁移性害虫研究的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摘要:远距离迁移性害虫是世界性的严重害虫,它们有自己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的特征与特性,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当前研究中的共同性问题有:翅型分化及其机理,迁移的途径及其条件,监测的技术和手段,性的行为与活动习性,发育生理与生殖滞育,防治上的战略、策略和战术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杂交技术的一点改进——胶水封闭父本花冠法

中国油料 1983

摘要:杂交是芝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芝麻同一花器中的雌蕊比雄蕊早一天左右成熟。一天中以上午7—8时开花最多,此时开花的花粉生命力最强。但在正常自然条件下,花粉粒的寿命只有3、4小时。因此杂交工作时间只能局限在每天上午6—9时,工作条件很受限制。 我所于1979年至年至1981年的三年杂交实践中,摸索出用胶水封闭父本花冠的胶粘法。采用此法后,可以延长父本花粉的使用寿命。避免昆虫污染花粉,提高杂交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育灵对青年奶牛的增重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选择自繁的6~12月龄青年奶牛28头,按月龄大小搭配编成2组,每组14头.其中一组在统一配方日粮中添喂快育灵75ppm(北京市饲料研究所产品)作为试验组;另一组净喂统一配方日粮作为对照(试验期中淘汰1头).在投入试验前6天,空腹称重,两组差异不显著,并经预先槽饲.两组牛的统一配方日粮为:玉米25%,大麦18%,花生饼30%,棉子饼9%,麸皮15%,骨粉1%,贝壳粉1%,硫酸亚铁1%.每公斤饲料中含粗蛋白20.6%,产奶净能1784.9大卡.每天上槽三次,每天每头限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笔料毛与笔料毛山羊

中国畜牧杂志 1983

摘要:山羊笔料毛是我国制笔工艺所必需的原料,也是换汇率高的出口物资。为了搞好笔料毛生产,1980年国家在江苏的海门、启东;浙江的嘉兴、嘉善、平湖和上海市的崇明等地建立笔料毛生产基地。因此,我们在江苏笔料毛产区进行了一些调查,现把情况归纳如下:一、山羊笔料毛用羊毛制成的毛笔称为羊毫,其中以“湖笔”最负盛名。湖笔以“性能柔和,笔头肥厚滋润”而著称。与徽墨、宣纸、端砚共誉为“文房四宝”。(一)湖笔发源于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古时,吴兴县隶属于湖州府,故得名湖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的效果与应用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1976年开始对秸秆直接还田的效果进行试验和调查研究.1979年由盐城地区科委组织秸秆还田试验协作组,划区设点(分东部沿海区、西部里下河区和北部区),统一试验方案.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0.05~0.2亩.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粳3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中粳品种南粳35号(原名77032)是用籼粳杂交的第一代和粳稻复文选育而成的.1978年本院丰产栽培,亩产1385.4斤.1979~1981年参加省中粳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比对照品种农垦57号增9.96%;熟期早3~5天.目前省内外均有大面积种植.该品种高产早熟,耐肥抗倒,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表现中抗.东海县黄川公社桃李农科站用作麦茬稻栽培,连续三年亩产超1400斤,其中1981年1.62亩攻关田单产1564.6斤,创造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紫云英根瘤菌的侵染、竞争和植物共生固氮的关系

土壤通报 1983

摘要:紫云英在我国栽培具有悠久历史,目前仍是我国稻区的一种重要绿肥。如何提高其固氮效果,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接种根瘤菌是一项有效措施,但紫云英老区,土壤中已存在根瘤菌,往往对接种的根瘤菌带来干扰,以致接种效果时有时无,因此,研究根瘤菌彼此间的竞争、侵染结瘤和共生固氮关系,对提高接种效果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者采用抗药性标记法进行根瘤菌侵染的研究,但这一方法的本身不够完善,常常影响根瘤菌的侵染结瘤和有效性、利用血清学方法对苜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麦草在改土培肥中的作用

土壤 1983

摘要:意大利黑麦草(又称多花黑麦草,学名Lolium multiflorum Lam)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原产地中海一带,首先在意大利栽培,故称为意大利黑麦草(简称黑麦草)。它具有耐盐、耐湿、耐寒、抗病虫害及肥饲兼用的特点,在改良滨海盐土和培肥地力方面效果显著,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绿肥作物。自五十年代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哌津合剂防治眼子菜

植物保护 1983

摘要:1980年在宝应、1981年在宿迁做了5.5%哌津混合颗粒剂防除眼子菜的药效试验。 5.5%哌津混合颗粒剂为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出品,有效成分为哌草磷和戊草津。哌草磷主要防治单子叶杂草,加入戊草津则增加了对大多数一年生宽叶杂草的杀草范围,前者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后者的有效成分均三氮苯可能是阻止光合作用中的希尔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