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全面阐述了中国马铃薯栽培的最新进展,论述了各地针对当地生态条件形成的高产优质模式化栽培技术特点及在生产中取得的成就,指出了选择优良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平衡施肥及加强植保工作在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性。


育肥牛添加剂预混料配方筛选
《吉林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结合吉林省肉牛育肥生产实际,选择月龄和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24头进行育肥试验。在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添加剂预混料组分不同设计了4个配方组合。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以及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投入产出比试验配方Ⅲ1:17.42元最高,对照组1:10.97元最低。


吉林省专用大豆合理区划初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专用大豆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品质及产量的试验研究,确定吉林省中部平原区和东部盆地区为高脂肪大豆生产区,中东部低山区和东南部山区为高蛋白大豆生产区,西部干旱区为高产大豆生产区.


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8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2级标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2级标准;参试品种的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0.482,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7,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4,P<0.05),与穗粒数和实穗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r=-0.572,P<0.01;r=-0.524,P<0.05);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穗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黑钙土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明显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有效穗长、千粒重明显超过对照,单产N3~N5明显超过两个对照;从N1到N4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N4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同单产高低顺序,氮肥以150kg/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EDTA对向日葵根尖细胞染色体的诱变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EDTA是辐射敏化剂,这已经被证实,而且相关报道很多。EDTA的使用也多数是和其他诱变因素结合使用,以达到提高染色体畸变频率的目的。本试验采用1mmol浓度的EDTA直接处理向日葵种子根尖,处理时间分别为3、5和7h。结果表明:用EDTA处理向日葵种子,能诱发较高的染色体畸变率;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也在增加。


秋子梨野生种和部分栽培品种交配亲和性研究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为试材,进行了花粉育性和交配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32份资源中有53%为雄性不育类型,可育品种间的花粉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人工催花的花粉生活力低于自然开花,但对授粉结实无显著影响。南果梨、苹香梨、寒香梨等大部分栽培品种及山梨5个株系(野生秋子梨)都表现为自交不亲和。红花盖梨花期自交能够结实,但所结果实的种子不正常,为假亲和。龙香梨有一定自交结实力,花期人工自交花序坐果率达23.3%。部分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梨品种蕾期自交授粉可提高结实率,但盛花后期授粉无显著影响。梨子代品种与亲代间互交,大部分组合表现亲和。南果梨×寒红梨组合交配亲和,但反交不亲和。梨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杂交结实正常,但亲本与其芽变品种间交配不亲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