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麦长管蚜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比较

昆虫知识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种群生命表,比较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差异,结果表明,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世代历期延长,成蚜寿命缩短;在繁殖上表现为产仔量下降,生殖期缩短。以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来评价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抗性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5200和0.7481。因此,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品系存在显著的生殖劣势。

关键词: 麦长管蚜 抗性 吡虫啉 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和Ca、Mg、K营养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于盛花后25、35、45、55d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果袋为内层红色袋、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结果表明,早期套袋有提高果实单果重的趋势,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硬度和可滴定酸影响不大。果实成熟时,不同时期套袋对果肉Ca、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早期套袋增加果肉Mg含量,降低Ca/Mg比值。同时,在盛花后35d进行3种果袋(内层白、外层外灰内灰双层纸袋;内层黑、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内层红、外袋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使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Ca含量、Ca/K影响不显著;而内袋红、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内袋黑、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的果实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上述两种果袋处理的果实Ca/M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果袋对品质和Ca,Mg,K均无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套袋 苹果 矿质营养 生理失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离体根冠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简报)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69年Smedegard-Petersen和Nelson[1]首次报道玉米小斑病菌毒素(Helminthosporium maydis toxin,简称Hm-毒素)时曾利用抑制种子根生长法和离体叶片法对Hm-毒素进行生物测定。以后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根冠细胞 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检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田间采集的97个番茄叶霉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田间番茄叶霉病菌已对嘧菌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7个菌株可分为敏感菌株(EC50值<5.4μg/mL)、低抗菌株(EC50值5.4~54μg/mL),中抗菌株(EC50值54~270μg/mL)、高抗菌株(EC50值270~1 350μg/mL)、特高抗菌株(EC50值>1 350μg/mL)5种类型,分别占55.67%、14.43%、11.34%、10.31%和8.25%。其中从未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27个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0.544±0.349)μg/mL,可作为敏感基残;高抗和特高抗菌株集中在常施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河北定州。通过紫外线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番茄叶霉病菌5个抗嘧菌酯突变体,其抗药性不稳定,在不含药PDA平板上继代培养后抗药性水平下降,甚至恢复至敏感状态;除突变体cf21M1的产孢量高于其亲本外,抗药性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均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所有抗嘧菌酯突变体及其亲本菌株接种于番茄离体叶片后,突变体病情指数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嘧菌酯与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田间抗药性检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嘧菌酯 敏感基线 抗药性检测 抗药性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麦极·苯磺隆对野燕麦及荠菜等麦田主要杂草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15%麦极和10%苯磺隆混用防治野燕麦、荠菜、小藜3种麦田主要杂草的效果。[方法]采用盆栽法。[结果]结果表明,15%麦极WP同10%苯磺隆适宜的混用组合能有效控制2~4叶期野燕麦,同时能有效控制荠菜、小藜2种阔叶杂草。其中,150g/hm215%麦极+150 g/hm210%苯磺隆和150 g/hm215%麦极+300 g/hm210%苯磺隆2个组合,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明显提高。[结论]15%麦极同10%苯磺隆混用的最适宜的组合为150~300 g/hm215%麦极+150 g/hm210%苯磺隆2,该组合对野燕麦、荠菜和小藜的防治效果均为100%。

关键词: 15%麦极 10%苯磺隆 野燕麦 荠菜 小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Griffing方法I配制种植不同类型的复合双列杂交组合,在人工模拟干旱棚和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分别设水、旱2种水分条件。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株高、株穗数、株粒重、穗粒数、黄叶片数、SOD、POD、MDA等农艺、生理生化性状,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力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可采用抗旱指数(DRI)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旱地株粒重、旱地穗下节长、旱地黄叶片、籽粒饱满度、落黄、旱地成穗数、旱地株高等7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与抗旱性关系密切且遗传力较强,可作为高产种质杂种后代的早期抗旱性鉴定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由于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在杂种后代早期世代进行选择,OA能力和POD活性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低,适宜在杂种后代的晚期世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抗旱指数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施肥对连作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采用多点试验,研究目标产量法和数学模型法平衡施肥对连作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黄瓜有明显增产、节本增效、改善品质、缓解土壤养分和盐分积累的作用。数学模型法平衡施肥在温室连作年限较长或土壤养分较高的条件下适用,目标产量法平衡施肥在温室连作年限短且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条件下适用。目标产量法较农户习惯施肥黄瓜增产5.4%~30.8%,减少化肥投入734~59 253元·hm-2,黄瓜硝酸盐含量降低20.8~145.3 mg·kg-1,VC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0.2~2.5 mg·(100g)-1和0.11%~0.47%;数学模型法较农户习惯施肥黄瓜增产7.6%~34.7%,减少化肥投入944~59 463元·hm-2,黄瓜硝酸盐含量降低14.0~147.0 mg·kg-1,VC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0.4~3.5 mg·(100g)-1和0.14%~1.11%。黄瓜拉秧期平衡施肥与对照相比,土壤养分和电导率明显降低。河北省日光温室黄瓜土壤全盐量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R=0.949 5),可以用电导率代替全盐作为反映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平衡施肥 连作 黄瓜 目标产量法 数学模型法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石麦15为冬小麦节水高产型新品种,为了探明生长抑制剂对石麦15等品种的降秆防倒及产量效应,采用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和矮壮素(chlormequat,CCC)两种生长抑制剂进行春季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抑制剂影响冬小麦的茎秆生长,降低节间长度,但喷施时间较早对基部节间的影响明显,喷施较晚对较高节位的作用更大。生长抑制剂可降低茎秆干物重,促进茎秆储存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从而增加产量,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效应。试验初步明确了两种抑制剂的最佳应用剂量分别为矮壮素2.250kg/hm2和多效唑0.45kg/hm2,喷施溶液量450kg/hm2。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抑制剂 产量 茎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离体茎尖的超低温保存

园艺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简单玻璃化法为基本方法,研究了影响李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因子——继代培养时间、低温驯化时间、PVS3处理时间以及化冻后茎尖存活检测。建立了较为简单的李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即选择继代培养120d的试管材料,经过5℃低温驯化21d,0.7mol·L-1蔗糖预培养1d,PVS3处理100min,浸入液氮。化冻后茎尖存活率可达60%以上。

关键词: 离体茎尖 超低温保存

远志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标准发芽试验探讨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远志种子萌发的影响,设20、25、30、35、40℃恒温及20/25℃、25/30℃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设纸上(TP)、纸间(BP)、砂上(TS)和砂间(S)共4种发芽床处理,光照时间设0、12、24 h共3个处理。试验确立了远志种子发芽的标准条件:发芽温度以30℃最佳;纸上与纸间都适合远志种子的萌发,以纸间为最佳发芽床;光照对远志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根据种子萌发特性,确定了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统计时间,5 d为初次计数时间,13 d为末次计数时间。

关键词: 远志 种子 发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