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吡虫啉包衣对黄瓜瓜蚜的防治效果及包衣后药剂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农药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吡虫啉包衣对黄瓜瓜蚜的防治效果及包衣后吡虫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分布动态,以不同剂量的4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黄瓜种子,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内其对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的防治效果,同时使用HPLC检测了瓜苗出土后不同时期吡虫啉在黄瓜植株各部位的分布量。结果表明,100kg黄瓜种子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40g、480g和960g的处理在瓜苗出土35d后,瓜苗上所接瓜蚜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仍分别达到89.2%、92.0%和97.7%。经过吡虫啉包衣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在出苗后3~14d内,植株体内的吡虫啉含量逐渐增加,14d时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黄瓜植株不同地上部位中吡虫啉的含量不均匀,其中下部叶片药剂含量最高,其次是上部叶片,茎部最低。

关键词: 吡虫啉 包衣 黄瓜种子 瓜蚜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棉169简介

中国棉花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冀棉16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高产冀棉20号选系402系为母本,自育抗虫、抗黄萎病棉花品系33为父本,南繁北育,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河北省棉花生产试验。于2008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8001号。2006年7月获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019号)。该品种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时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灰色关联度与聚类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从玉米抗旱性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在玉米4个比较重要的生育时期,即:萌发期(播种-出苗)、苗期(出苗-拔节)、开花期(抽雄-吐丝)、灌浆期(授粉-收获)采用分阶段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利用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超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形态学、发育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与玉米抗旱能力的关系,通过一些简便易测指标的分析筛选,建立一套可靠、迅速的指标体系。通过玉米抗旱性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明确了各指标与玉米抗旱性关系及抗旱性鉴定的指标体系,为综合评价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 抗旱鉴定指标 灰色关联度 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冠梨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黄冠梨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为黄冠梨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反应pH值、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底物和抑制剂条件下的PPO活性。[结果]该酶的最适温度为25℃,50℃以上PPO活力明显受抑制;最适pH值为6.0;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Km=0.031 7 mol/L;以绿原酸作为底物时,Km=0.018 9 mol/L;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0.2~1.0 mmol/L),所用抑制剂的抑制能力从强至弱排列为L-Cys>Vc>Na2S2O3>NaHSO3>EDTA-Na2。较高浓度的CaCl2、NaCl也可对黄冠梨果皮PPO产生抑制作用。Cu2+能提高黄冠梨果皮PPO活性。[结论]绿原酸在黄冠梨果皮酶促褐变中的作用值得重视;采取调节pH值、热烫、添加安全抑制剂可以明显控制该PPO活性。

关键词: 黄冠梨 果皮 多酚氧化酶 酶促褐变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干法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全身是宝,为了使大豆能得到100%利用,最大程度的保留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各种微量元素,研究用干法生产豆制品。利用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大豆干法生产线,通过对大豆清选、榨油、磨粉、调粉、成型等一系列加工过程,确定影响成品率的因素。对大豆的干法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提高产品成品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大豆干法加工技术的最佳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原豆含水率为14%~16%、豆饼含油率为7%、混料时料水比为10∶6时,产品的成品率最高。利用干法生产豆制品,除了豆皮之外其他部位都得到利用,不但提高了大豆的利用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用水。

关键词: 大豆 干法 加工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草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规范河北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生产,针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紫花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中紫花苜蓿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存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针对河北省的气候条件,将紫花苜蓿播种时期划分为顶凌播种、春播、夏播和秋播4个播种时期,并对各个播种时期做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对其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品种选择、播种时期和收获时期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将大幅度提高紫花苜蓿种植区农民的收入,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等杀虫剂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2007年间,测定了氧化乐果、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毒力。与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地棉蚜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始终处于中、高抗水平,抗性倍数最高达94.04倍;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发展较快,但基本仍处于中、低抗水平,其抗性倍数为2.15~20.76;河北省各地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药性差异波动较大,对啶虫脒的差异最大可达25.83倍。

关键词: 棉蚜 抗药性 化学防治 吡虫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斯氏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之间的专化性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芜菁夜蛾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分别为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一种线虫的生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致病杆菌,测试对线虫的恢复发育、性比、后代产量及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与致病杆菌的专化性低于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3种致病杆菌上均可发育,但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发育率显著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仅在其各自共生细菌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发育。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在伯氏致病杆菌上发育后的雌雄比为1.77,而在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仅为0.77和0.74;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产量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伯氏致病杆菌和X.ehlersii上产生的侵染期幼虫长度显著大于X.budapesten-sis。对3种致病杆菌上培养产生的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体内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除可携带其共生细菌伯氏致病杆菌外,还可携带X.budapestensis,但不能携带X.ehlersii。

关键词: 芜菁夜蛾斯氏线虫 长尾斯氏线虫 拟双角斯氏线虫 共生菌 专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人工抚育技术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作者在对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野生连翘的分布特点和生境,提出了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人工抚育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了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人工抚育技术。

关键词: 河北 太行山区 野生连翘 人工抚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花生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河北省1998-2007年间春播花生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系、对照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及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系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近年来不断增加;与对照品种相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结果枝的平均值有所降低;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在增加;在生育期、出米率上的差异不大。

关键词: 花生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