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的22周龄商品代罗曼褐蛋鸡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正常温热环境,温湿指数(THI)介于64.9~68.9;Ⅱ组为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环境,THI>72;Ⅲ~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甜菜碱,均为热应激环境,THI>72。试验期为14周。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和破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显著降低了入舍母鸡产蛋率、入舍母鸡产蛋重及血清总蛋白(TP)含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P<0.05)。与Ⅱ组相比,Ⅳ组入舍母鸡产蛋率、入舍母鸡产蛋量和血清T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Ⅴ组入舍母鸡产蛋量及血清TP、白蛋白(ALB)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而Ⅳ组和Ⅴ组的血清CK、GPT活性却显著降低(P<0.05),且Ⅴ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可使产蛋鸡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导致生产性能下降,而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提高入舍母鸡产蛋率和入舍母鸡产蛋重,并改善热应激对蛋鸡的损伤,饲粮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量为400 mg/kg。
关键词: 甜菜碱 热应激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播复种光敏型高丹草的养分含量与产量
《草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方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NN)、翻耕露地(TN)和翻耕覆膜(TP)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3个品种,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C_(11))和刈割2茬(第1茬C_(21)和第2茬C_(22))的草产量及其与养分含量和主要养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含量,包括粗蛋白(CP)、可溶性糖(SS)、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总可消化养分(TDN)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在不同刈割方式下随品种、穴播方式及互作,其差异性表现出复杂的变化。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其产量变化趋势多不一致,且不能得到结论一致的模式。生产中需根据主要营养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栽培模式。但主要养分粗蛋白(CP)和可消化营养物(TDN)的产量与干物质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干物质的产量可以代表营养物质的产量。CP和TDN产量在C_(11)时明显高于C_(21)+C_(22),BJM整体高于其他两品种,TP产量高于其他两穴播方式;TDN产量在所有处理中以BJM在C_(11)、TP处理下最高,达10.97t/hm~2;CP产量在所有处理中以大卡C_(11)、TP处理下最高,达1.25t/hm~2;BJM在C_(11)、TP处理下CP产量为1.11t/hm~2,与大卡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TP、C_(11)(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品种相组合的青贮生产模式为最优。但若以2茬青饲利用(C_(21)+C_(22)),建议选择品种海牛和TP播种栽培模式。
关键词: 夏播复种 穴播方式 刈割方法 光敏型高丹草 营养品质与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栽培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质量对播期的响应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月22日较4月12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天,生长期缩短42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月12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月2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月22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月2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尔贝霉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杀螨杀蚜活性
《农药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高活性的米尔贝霉素衍生物,以伊维菌素为原料,经脱糖、羟基保护、氧化、还原胺化、脱保护等将其转变为13-氨基米尔贝霉素类似物,通过三组分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米尔贝霉素磺酰脒类化合物(7a~7i),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各衍生物对朱砂叶螨和豆蚜均有较好的触杀活性,其中7f、7h和7i对朱砂叶螨24 h的LC50值分别为1.04×10–2、9.60×10–4和1.44×10–2 mg/L;7i对豆蚜24 h的LC50值为7.81 mg/L.米尔贝霉素13位氨基上磺酰化的结构修饰有助于提高米尔贝霉素类化合物的杀螨、杀蚜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互联网+时代农业科研单位用车核算问题的探讨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17
摘要:随着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业务用车作为新时期科研单位的一个新问题慢慢的凸现出来。文章针对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用车来源混乱、财务报销不规范等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公开竞标租赁用车等对策,以期对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追施不同量尿素下麦后复种油菜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17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追施尿素量对麦后复种油菜生物产量和耕层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为麦后复种油菜尿素施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古浪县进行小区试验,设置5个试验水平:追施尿素0,90,120,150,180kg/hm2。[结果]追肥可提高麦后复种油菜的生物产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均随追肥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的趋势;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趋势同有机碳的变化趋势;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碳库管理指数显著相关,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极显著相关,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含量虽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性。[结论]综合油菜生物产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等指标,古浪县麦后复种油菜的施肥量以追施尿素120~150kg/hm2为宜。
关键词: 麦后复种油菜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