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专用肥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新型肥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配制新型白菜专用肥(N∶P2O5∶K2O=16∶7∶13),设5个肥料处理,比较了新型专用肥、普通肥料和俄罗斯复合肥对大白菜的施用效果。[结果]新型专用肥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等养分比例的肥料,新型专用肥可增产10.0%;与俄罗斯复合肥(N∶P2O5∶K2O=16∶16∶16)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的新型专用肥可增产20.0%。新型专用肥能明显改善大白菜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2.7~3.4 g/100 g,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还可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氮、磷、钾比普通肥料分别提高3.4%、2.4%和9.8%,比俄罗斯复合肥分别提高-0.1%、10.0%和9.5%。[结论]研究开发新型专用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新型专用肥对花生结瘤·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添加剂在复混肥中的功效。[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新型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结瘤、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加入添加剂的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结瘤的抑制作用较小,促进根瘤发育,加入复合添加剂的花生专用肥的促进效果更好,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施用花生专用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产量,分别比习惯施肥和俄罗斯复合肥处理增产17.1%~21.0%、11.8%~15.7%,花生全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大大高于习惯施肥和俄罗斯复合肥处理。[结论]该研究为新型肥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同施用条件下稀土元素镧在牧草体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立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条件(喷施和土施)下稀土元素镧在牧草体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稀土施用量的增加,牧草植株各部位稀土元素镧含量也增加.喷施稀土元素镧显著增加牧草叶和茎镧含量.禾本科牧草南非马唐叶片稀土元素镧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10~1·35倍,茎增加了0·42~1·40倍.豆科牧草圆叶决明叶片稀土元素镧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0·37~0·82倍,茎增加了0·25~0·45倍.并且在同一施镧处理水平上,喷施的牧草叶和茎镧含量显著高于土施.土施处理的各部位稀土元素镧含量只有在较高施用浓度下,才与对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施镧处理水平上,喷施的根部稀土元素镧含量低于土施,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圆叶决明荚稀土元素镧含量随着镧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喷施与土施之间、不同施用量的各处理之间以及各处理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喷施还是土施,稀土元素镧在南非马唐植株中的含量排序为根>叶>茎,在圆叶决明植株中的含量排序为根茎>叶>荚.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的致病特性及其益生菌的筛选
《中国兽医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K88-GFP并证明其与K88具有遗传同质性的基础上,以K88-GFP为致病菌,腹腔注射侵染小鼠,在不同时间进行眼球采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采取不同器官或组织,培养后利用紫外光激发K88-GFP的绿色荧光,观察计数这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同时通过体外抑制和活体饲喂试验,进行了益生菌的筛选。结果证实,ETEC致病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它可以侵袭小鼠肝、肾、心、肺及脑、肌肉等器官和组织,尤其可对肝、肾造成严重的损伤;筛选得到益生菌株PB JK-2,在体内外均对K88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K88 K88-GFP 致病特性 益生菌


硫素营养胁迫对水稻根系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土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硫(S)素营养对水稻根系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S素营养胁迫的水稻,其根系及叶片的超微结构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低S胁迫会造成水稻叶片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结构肿胀,基粒片层松驰、散乱,细胞器减少,线粒体结构被破坏,根系细胞内几乎没有内含物;S浓度高则会使叶片叶绿体基粒片层致密、浓缩,无规则化,根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这就从微观上进一步解释了水稻S素营养胁迫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原因与机理,也为水稻S素营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解剖学与形态学的依据。


捕食螨在我国农林害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昆虫知识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食螨是农林生产中极具价值的生防作用物。文章对捕食螨在我国农林害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内容包括:与释放应用相关的研究(引进与风险评估,饲养、贮存与运输,食性与释放,捕食与繁殖,定殖与扩散,外界影响因子)、几种主要捕食螨(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西方盲走螨Typhlodromus occidentalis、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胡瓜钝绥螨A.cucumeris)的应用、释放应用前景与展望等,旨在提高我国的捕食螨研究与应用水平。


欧洲鳗黏膜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8个分泌抗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黏膜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对这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株单抗中IgM有2株,IgG1和IgG2a各有3株;所有单抗均与欧洲鳗黏膜免疫球蛋白呈ELISA反应阳性,腹水抗体滴度为在104~106之间。进一步实验证实,这些单抗与供试的10种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其中3株单抗与欧洲鳗血清IgM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4株单抗与黏膜免疫球蛋白有交叉反应,其中2株单抗交叉反应较弱。以上结果提示,欧洲鳗黏膜免疫球蛋白和血清IgM之间既有各自独特的抗原决定簇,又有共同抗原位点,证实欧洲鳗黏膜抗体在抗原性方面有别于血清IgM。成功制备的这8株单抗可用于鳗黏膜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及其结构和功能分析,为欧洲鳗黏膜免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工具。


茶树品种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测定52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与生理参数并对其进行数值分类以及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选出3个主成分分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6.98%,Pn、Tr、Gs为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WUE、Ci均为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根据Pn、Tr、Gs和WUE4个指标聚类,52个茶树品种聚为5类,其中I类的15个品种为高光合速率、中等蒸腾速率、低气孔阻力、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可用于茶树的品种改良;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茶树光合与生理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4个参数,建立了5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氮肥水平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生长中后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低氮(N0)、中氮(N1)、高氮(N2)盆栽土培的超级杂交水稻Ⅱ优航1号为材料,测定其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伤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伤流量增加。随着水稻生长,N2处理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幅度小于N0和N1;N2的硝酸还原酶较高活性和高伤流量的持续期长于N0和N1。氮素对杂交水稻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伤流量具有调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