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植物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高水分蛋白挤压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将挤压机作为生物反应器,以此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植物蛋白原料的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技术。在总结过程中,对高水分挤压技术的发展历程、高水分挤压设备、挤压机理、相关的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植物蛋白高水分挤压过程中蛋白质特性的变化以及相关的挤压系统参数对挤压蛋白产品组织结构的影响,并阐述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动态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植物蛋白 高水分挤压 蛋白质结构 流变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丰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龙啤麦2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啤麦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麦资源03-04N27,并用60Co-γ射线处理后进行系选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11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叶绿萝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以绿萝茎尖、茎段(不带节)、叶片、带节茎段作为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对花叶绿萝进行不定芽的诱导、继代、生根以及移栽等研究,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性状优良的花叶绿萝种苗,建立其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是带节的茎段,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诱导率和增殖率均为100%,而且增殖的不定芽数量较多,可达7~10个;生根培养基以1/2MS+N从0.5 mg/L为最好,生根率100%,而且幼苗长势旺盛。可以利用该方法建立花叶绿萝的快繁体系,实现其规模化生产。

关键词: 绿萝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大豆根系分布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改善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发育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模式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均主要分布于土壤剖面0~10 cm深度。在0~10 cm深度内,不同耕作模式之间的根体积密度、根干重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免耕模式最低。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模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最低,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占土壤剖面比例最低。土壤剖面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累加值亦表现为免耕最低,灭茬还田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灭茬还田模式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同时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的垂直分布与传统耕作间差异亦不显著。土壤机械阻力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机械阻力是限制免耕模式大豆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免耕 灭茬还田 大豆 根系分布 机械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绿剑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绿剑是以Y-26-2为母本,以Y-12-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早熟,瓜条直,整齐度好,瓜长22cm,横径3.5cm,白刺,刺瘤稀少,瓜色鲜绿有光泽,口感微甜,无苦味,清香味浓,抗霜霉病、枯萎病,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适宜春季大棚和早春露地抢早栽培。

关键词: 旱黄瓜 绿剑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早熟香稻龙粳香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稻是一种珍贵的具有天然香味的功能稻和特种稻。龙粳香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花培技术选育的首个长粒、清香型早熟香稻品种,具有品质优良、熟期早、稳产高产、抗稻瘟病、耐寒、活秆成熟的特点。龙粳香1号适合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区三江平原种植。

关键词: 香稻 龙粳香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地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促生菌,自生固氮菌达到104cfu.g 1,溶磷菌和解磷菌达到105cfu.g 1,硅酸盐细菌达到103cfu.g 1;分离得到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菌株5株,溶磷菌6株,解磷菌7株,硅酸盐细菌4株;自生固氮菌多样性指数在0.94~1.60之间,溶磷菌多样性指数在0.83~1.52之间,解磷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7~1.67之间,硅酸盐细菌多样性指数在0.52~0.96之间,4个取样点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采用对应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典型促生菌,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8(Azotobacter beijerinckia indica),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3(Micrococcus),黑龙江省克山县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9(Pseudomo-nas),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1(A.chrooco-ccum)和溶磷菌DHS5(Azotobacter)。同时明确了LLN2(A.azomonas)、LLN6(Bacillus mucilaginosus)、DHS9(Arthrobacter)、DHSO2(Pseudomonas)、DHSO14(Erwinia)、DHSO17(Corynebacterium)和LSJ21(Bacillus)在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分布较为广泛,这些菌株为研发中国东北黑土区大豆专用型复合生物肥料提供了基础条件。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大豆 根际促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垦区水稻的影响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是黑龙江省低温冷害较重的一年,依据2009年气温与历年平均气温的相互对比,明确了该年黑龙江垦区冷害发生的类型,通过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的空瘪率调查、分析明确了各个品种耐寒性的强弱及品种间的差异,并对障碍性冷害发生所引发的产量损失进行了估测。

关键词: 黑龙江垦区 低温冷害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利用方式对东北羊草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关键词: 羊草草地 刈割和放牧 微生物数量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QTL剖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剖析水稻叶绿素不同时期的发育动态规律及其遗传机制,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动态QTL分析。共检测22个条件QTL和14个非条件QTL,分布在第5条染色体以外的11条染色体上。控制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条件QTL分别有5个、7个和10个;控制分蘖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非条件QTL各有7个。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叶绿素含量动态发育的不同阶段,控制叶绿素含量QTLs的数目、效应及作用方式不同,反映出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复杂性。与其他研究比较发现,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28-RM580区段、第3染色体RM426-RM514区段、第4染色体RM470-RM559区段、第8染色体RM408-RM25区段和第9染色体RM566-RM242区段的位点可以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其中,第3染色体上qCT3a、qCH3、qCM3以及第9染色体qCT9、qCH9b和qCH9等区域是提高叶绿素含量的重要功能区。对这些区域开发稳定并易于检测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培育高产新品种。

关键词: 粳稻 叶绿素含量 持绿性 动态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