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女萎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ODS、凝胶Sephadex LH-20、HW-40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和纯化,利用核磁共振(NMR)及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女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1)、α-hederin(2)、sapindosideB(3)、豆甾-22-烯-3β,6β,9β-三醇(4)、pleuchiol(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豆甾醇(7)、毒马草素(8)、莽草酸(9)、乙基-α-D-葡萄糖苷(10)、乙基-β-D-葡萄糖苷(11)、D-葡萄糖醛酸(12)、3,5-二羟基-4-戊内酯(13)、2-醛基-5-羟甲基呋喃(14)、尿嘧啶(15)、尿嘧啶核苷(16)、正二十三烷醇(17)、正三十烷醇(18)、正二十六烷酸(19)、棕榈酸-1-甘油酯(2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女萎中分离鉴定,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铁线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9~12为首次从毛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女萎 常春藤皂苷元 豆甾-22-烯-3β,6β,9β-三醇 莽草酸 乙基-α-D-葡萄糖苷


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基于Probit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
《经济经纬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以2014—2016年山西省2568家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Probit选择模型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结构、企业经营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显著高于集体控股企业和私人控股企业,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和企业利润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风险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负向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入选择 Probit模型 山西省


部分紫色蔬菜中酚类物质及维生素C含量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甘蓝、紫背天葵、红苋菜、紫薯、紫茄、紫洋葱为样品,测定其花青素、总花色苷、总黄酮、总酚、维生素C含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紫甘蓝、紫背天葵、紫洋葱中均检出有矢车菊素,紫甘蓝中含量最高,为44.52 mg/100 g,显著高于紫背天葵和紫洋葱(p <0.05);飞燕草素仅在紫茄皮中有检出,含量为38.72 mg/100 g;紫薯中同时检出有5.10 mg/100 g芍药素及少量矢车菊素;红苋菜及紫茄肉中均未有目标花青素检出。总花色苷含量在紫甘蓝中最高,为98.01 mg Cy3G/100 g,其次为紫茄皮,紫薯、紫洋葱以及紫背天葵含量较低且差异不显著。紫甘蓝中VC含量显著最高,为22.52 mg/100 g(p <0.05),其次为红苋菜、紫洋葱和紫薯。紫茄皮、紫甘蓝及红苋菜中总黄酮含量均较高。紫洋葱中总酚含量显著最高,为96.55 mg GAE/100 g(p <0.05),其次为紫甘蓝,紫茄皮。综合分析,在所测营养成分中紫甘蓝营养品质最高。紫色蔬菜中花青素、总花色苷、总黄酮、总酚及维生素C含量特点可作为特定人群蔬菜消费的选择依据,同时亦可为居民营养成分饮食摄入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SlSP5G3基因对‘Micro-Tom’番茄开花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开花时间直接决定后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了探讨番茄 SlSP5G3基因功能,以‘Micro-Tom’番茄为试验材料,观察 SlSP5G3基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及对番茄开花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SlSP5G3的表达响应光周期变化,主要在叶片中表达,且表达量不受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在‘Micro-Tom’番茄中过表达 SlSP5G3,获得过表达植株L8和L12。与野生型植株相比,L8和L12植株开花所需叶片数分别增加2.34和2.67片;叶片鲜质量分别增加98.43%和76.89%;叶片干质量分别增加62.79%和41.86%;果实单果质量分别增加49.65%和36.13%;单株产量分别增加34.50%和26.74%,并且 SlSP5G3过表达植株还显著提升了上游开花转录因子 SlCDF3的表达量。 SlSP5G3通过调控开花时间,改变植株生长形态,对提升植株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2013-2017年从江苏省采集标样并分离得到的共计621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Hebert)Barr]单孢菌株,利用10对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CE1、PWL1、Avr-Pita、Avr1-CO39、Avr-Pizt、Avr-Pib、Avr-Pia、Avr-Pii、Avr-Pik、Avr-Pi9)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分析江苏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及频率。结果表明:上述10个无毒基因在江苏省均有分布,但出现频率不同,其中平均扩增频率最高的为Avr-Pib,达到74. 56%,最低的是Avr-Pia,只有9. 34%。Avr-Pib、Avr-Pik、Avr-Pizt连续5年扩增频率较高且稳定遗传。此外,采用日本清泽鉴别品种对稻瘟病菌供试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Pi-zt、Pi-z、Pi-ta、Pi-ta2、Pi-i表现为弱毒力。综上所述,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较大易变性;无毒基因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基于类鱼行为搜寻策略的水下传感器布置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开放式水域中水下事件位置的稀疏和不确定特点,该文给出一种水下传感器动态分布式布置方法。指出了与传统鱼群行为有差别的类鱼行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下传感器搜寻策略,并形成了动态布置方法。该布置方法通过初始布置和满足Lévy分布的类鱼探索行为扩展水下传感器的搜寻空间,有效增加了水下监测系统的事件覆盖率。改进后的尾随行为既能保证对同伴行为的有效感知,又能避免节点之间的通信,提高了传感器节点能效,增加了整个监测系统的隐蔽性。
关键词: 水下传感器 Lévy分布 类鱼行为 搜寻策略 事件覆盖率


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bx家族基因高度保守的Chromo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检索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基因组注释的蛋白数据库,共鉴定分离出14个Cbx基因。并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家族进行了保守结构域序列、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的系统分析。本研究中鉴定出的斑点叉尾鮰Cbx家族基因蛋白序列与已知的人类、小鼠、鸡、斑马鱼等物种Cbx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14个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分成两个亚族,5个隶属于Hp1s亚族,9个隶属于PcGs亚族。Cbx基因主要分布于斑点叉尾鮰7条染色体中,且呈不均匀分布。本研究对于后续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家族深入的功能验证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日益丰富的水产基因组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Cbx基因 Chromo结构域 基因家族


矮生食荚豌豆连豌1号及其轻简化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连豌1号是蔓生品种P2的变异单株经过系统选择育成的矮生食荚豌豆新品种.株型直立紧凑,株高67.68 cm,荚长70.62 mm,荚宽13.16 mm,鲜荚籽粒饱满,呈圆柱形,口感脆嫩,商品性好,每667 m2鲜荚产量600~700 kg.种植区域广泛,简单搭蔓即可,易进行轻简化栽培.


基于能值分析的秸秆-羊-田循环系统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评估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循环农业是解决现代规模化养殖污染的有效手段。该文使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现代"秸秆-羊-田"循环系统的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与单一湖羊养殖系统相比,"秸秆-羊-田"复合循环系统的能值转换率降低96.09%,表明循环系统大大提高了终端产品的能值利用效率;能值投资率和环境负载率降低程度达67.66%以上,而可持续发展指数明显增加,表明循环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降低环境压力而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产投比分别降低70.32%和70.43%,表明复合生态循环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生产原材料(豆粕、秸秆等)、基建与设备投入增加造成。因此,需要对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外部性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380.76元/(只·a)。然而,如果对目前的循环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理论上能够提高净能值产出率,从而实现对循环系统环境效益的自我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