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胁迫下杜鹃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SCoT分析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渍是限制杜鹃属(RhododendronL.)植物分布与园林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究杜鹃在盐胁迫中的抗性分子机理,以2个杜鹃品种‘江南春早’(R.‘Jiangnan Chunzao’)和‘胭脂密’(R. obtusu‘Yanzhi Mi’)为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然后采用cDNA-SCoT的方法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表明,40个引物能够扩增出90多条带,其长度在100~1 800 bp之间;筛选出32条差异明显的条带进行回收,连接转化,经测序得到了15条高质量的EST序列。其生物信息分析表明,杜鹃盐胁迫下的差异基因主要编码过氧化氢酶、LRR受体样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t1g63430异构体X1、Shc相关蛋白、光系统Ⅱ蛋白D1以及PTS果糖转运蛋白亚基ⅡABC等功能性蛋白,涉及细胞结构、防御反应、代谢、能量代谢、信号转导、转运、转录等。


陆地棉转GR79与GAT基因对草甘膦抗性的鉴定及其遗传规律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特异引物对陆地棉种质系GGK-2的抗草甘膦基因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GGK-2不仅扩增出488 bp的GR79基因的特征条带,同时还扩增出379 bp的GAT基因特征条带。而后采用草甘膦对陆地棉与陆地棉杂交F_2分离群体进行浸种抗性鉴定,结果显示GGK-2对草甘膦表现出良好抗性,其抗草甘膦性状分离符合抗性株∶非抗性株=3∶1的质量性状分离规律,显示抗草甘膦性状是受孟德尔单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同时,利用陆地棉与陆地棉杂交F_2群体对抗性基因GR79和GAT的分离进行PCR检测,显示目的基因GR79和GAT导入棉花后,以共有的方式在棉花杂交后代稳定地遗传传递,共有比率高达97.9%。而后,采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F_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外源基因进行遗传定位,结果显示GR79和GAT 2个基因均被定位于棉花第20号染色体上,并表现为连锁遗传,其遗传距离为3.3 cM。在GR79基因位点一侧有7个SSR分子标记,与其最近的标记为相距7.1 cM的NAU2579;在GAT基因位点一侧也有7个SSR分子标记,与其最近的标记是相距3.9 cM的NAU3137。本研究为品系GGK-2在抗除草剂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GGK-2 抗草甘膦基因 GR79 GAT 遗传规律


免疫增强剂提高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免疫增强剂CVC1302对猪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力,本研究以50日龄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浓度的CVC1302添加到口蹄疫疫苗中免疫仔猪,免疫后28 d采血,液相阻断ELISA (LPB-ELISA)检测免疫猪抗体水平,以筛选CVC1302最佳使用剂量;采用LPB-ELISA监测最佳使用剂量下疫苗对免疫仔猪的免疫持续期;免疫后28 d对所有猪以1000倍半数感染量(PID50) O型口蹄疫病毒(FMDV) MYA98株攻毒评价疫苗的保护效力.同时评价免疫增强剂CVC1302对现有商品化疫苗(O型灭活疫苗、O/A/Aisa-1型三价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力.结果表明,高、中、低3个剂量的CVC1302均能够极显著提高口蹄疫疫苗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约3个滴度(p<0.01),并且中剂量的CVC1302效果最佳.CVC1302可以延长口蹄疫疫苗的合格抗体持续期达6个月,并可以将灭活疫苗的攻毒保护力(PD50)从6.9提升至15.59.将CVC1302添加到商品化疫苗中能够极显著提高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力(p<0.01).结果表明,免疫增强剂可以较大幅度增强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力,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提高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新的选择.


超声波辅助酸提鸡肺胶原蛋白的持油性和乳化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肺为原料,乙酸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酸提法提取胶原蛋白,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波功率、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为因素,胶原蛋白得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并比较常规酸提和超声波辅助酸提胶原蛋白的疏水性能、持油性能和乳化性能.结果显示,鸡肺胶原蛋白的超声波辅助酸提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65 W、料液比1:90(质量体积比)、提取时间320 min,胶原蛋白得率占除杂后冻干鸡肺(干质量)的39.55%,其得率比常规酸提的提高了3.71倍;超声波辅助酸提的胶原蛋白疏水性、持油性和乳化活性分别比常规酸提的提高了64.0%、68.6%和32.4%.
关键词: 鸡肺胶原蛋白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 蛋白质功能特性


葫芦砧木萎蔫病病原镰刀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葫芦砧木萎蔫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为葫芦萎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嫁接西瓜主产区和葫芦砧木育种大棚采集具有典型萎蔫症状的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共得到6株分离物.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物具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特征.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和TEF-1α序列分析,6株分离物的序列与茄病镰刀菌的序列相似性为100%,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验证,结果表明,6株分离物都能使葫芦砧木发病,且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其中LS-2致病力最强.选用11种杀菌剂对葫芦茄病镰刀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20%硅唑·咪鲜胺EW、70%甲基硫菌灵WP和25%多菌灵WP能很好地抑制茄病镰刀菌菌丝的生长,抑菌率达到80%以上.20%硅唑·咪鲜胺EW的毒力最强,EC50为0.08μg/mL.


引致成本视角下不同规模农户施药行为差异的再思考
《农业技术经济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药施用是关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规模分化下,农户施药行为出现明显差异.已有研究从农户专业认知、风险厌恶、劳动力缺失等方面对化学资本投入的影响进行探讨,但忽略了要素之间的成本派生(引致)关系.本文基于引致成本视角,将施药派生的劳动力与机械成本从总成本中剥离出来,利用江苏318户稻农调研数据,实证剖析了不同规模农户施药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施药引致成本高低差异下的不同约束效应,是小农户施药次数与亩均农药支出明显高于规模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应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施药行为标准,加强构建适宜小农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引导小农主动加入服务体系,规范施药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黄精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黄精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的差异,以生黄精和熟黄精为原料,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活性物质,得到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水相和石油醚相提取物。分别测定各相中多糖、多酚和黄酮的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各相提取物对3种细菌和2种霉菌的抑菌圈直径,探究各相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生黄精各相活性物质含量均大于熟黄精,对细菌的抑制能力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水相>石油醚相,对霉菌的抑制能力为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黄精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能力比对霉菌的抑制能力强。


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基于镇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实践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量化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休闲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二、三产业的互动和交融而形成的一种农业生产新业态,它在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休闲农业发展诉求和目的找到三次产业可共生的最佳切入点,使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更加明晰.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起源和要点入手探究休闲农业的形成路径和体系特征,并以江苏省镇江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实践为例,对休闲农业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关系作出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通过发挥休闲农业的外溢效应,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提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政府职能应该是造好外环境、三产融合深度应取决于认知高度、服务宗旨应定位于"三生体验"、价值重塑应依赖于美学体验、资源基础应立足于"三农"要素.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三产融合 农业经济增长 量化分析 外溢效应 对策建议 实证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