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免疫学特性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碳二亚胺(DCC)一步法将对醛基苯甲酸衍生物CPAMOZ偶联于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上,合成免疫原CNPAMOZ-BSA、包被原CNPAMOZ-OVA。用紫外线扫描、SDS-PAGE进行人工抗原合成的鉴定;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NPAMOZ mAb的细胞株;对NPAMOZ 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CPAMOZ-BSA人工抗原分子结合比为15∶1;筛选出分泌NPAMOZ mAb的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1株2D11-B4,间接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效价达到1∶(6.4×102),腹水效价为1∶(1.2×106),对NPAMOZ IC50为7.58μg/L,与其他抗生素交叉反应率低。本试验获得了抗NPAMOZ高价、敏感、特异的mAb,可用于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 衍生物CPAMOZ NPAMOZ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灌浆后期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及其对施氮量响应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郑麦366高产生理基础,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郑麦366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0~240 kg.hm-2增施氮肥能够提高旗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调节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改善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下旗叶光合速率等光合性能,提高籽粒产量;施氮量大于240 kg.hm-2,不同程度地降低旗叶光合性能和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约240kg.hm-2。

关键词: 郑麦366 施氮量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新品种豫烟7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中国烟草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烟7号(Y017)是选用MSKY2作母本、6640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烤烟新品种,2010年11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结构合理,田间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和赤星病,耐PVY,中感TMV和根结线虫病,耐旱耐寒性强;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NC89;外观质量总体优于对照品种NC89;烤后烟叶叶片厚度均匀,主要化学成分协调,特别是钾含量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足,感官评吸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豫烟7号是一个产量、质量、抗病性较能兼顾的具有浓香型特色的烤烟新品种。

关键词: 烤烟 豫烟7号 新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花药相关基因及启动子创制雄性不育种质进展

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 2011 CSCD

摘要: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品质的有效途径,而作物雄性不育及优良的育性恢复种质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因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花药发育重要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以及运用植物遗传转化工程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种质的进展。讨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作物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技术策略,并对利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创制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种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雄性不育 花粉发育基因 遗传转化 作物育种

不同氮水平对棉苗抗低温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2~28℃条件下,分别用0.00,1.00,2.00,3.00和4.00 g.L-1尿素水溶液浇灌培养棉苗至3叶1心,然后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15±1)℃/(5±1)℃(昼/夜)低温处理3 d,研究了棉苗生长恢复及生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氮处理棉苗抗低温能力差,受低温胁迫伤害严重,表现可溶性糖含量低,SOD和CAT活性下降,MDA大量积累;在常温恢复期,MDA含量下降缓慢,棉苗恢复生长差;而施氮各处理棉苗抗低温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增加,S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增加幅度低且下降快,棉苗恢复生长快,其中以3.00 g.L-1浇灌培养的棉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SOD和CAT活性提高幅度最大,MDA积累增幅最小,恢复生长最快.

关键词: 棉花幼苗 氮素水平 低温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2009年利用4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在25%~35%,果穗苞叶完全变干,彻底松散,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籽粒乳线位置品种间变化较大,如10月10日,2个品种籽粒乳线消失,6个品种乳线位置在70%~80%,10个品种在80%~90%,30个品种在90%~100%,乳线消失不能作为收获期的标准。在河南省一年两熟制地区,10月上旬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关键词: 夏玉米 乳线 黑层 苞叶 最佳收获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旱性及鉴定方法与指标Ⅰ.油菜早期抗旱性鉴定模拟技术体系构建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芽期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综合考虑根长、芽长、芽苗总长、根冠比、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总鲜质量、根干质量、芽干质量、总干质量10个指标,发现200g/L PEG-6000处理下,各指标值与对照差异显著,各指标相对值在不同品种间呈现最大变异系数。因此200g/L PEG-6000为芽期油菜抗旱性鉴定的最适质量浓度,建立了油菜室内PEG-6000模拟干旱早期鉴定技术体系。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旱性 PEG-6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粳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008年对郑稻18、郑稻19、新稻18等6个粳稻新品种,在河南省内8个不同生态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Shukla、AMMI和C.S.lin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稻18、新稻18丰产性和稳产性表现较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粳稻 丰产性 稳产性 综合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霉菌毒素严重危害动物及人类健康,毒素检测已成为评价农产品、食品、饲料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毒素检测有一定危险性,建立新的毒素检测手段意义重大。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设计精巧、具有极强分离多肽功能的生物学技术。综述了此项技术的发展和在筛选霉菌毒素模拟表位肽中的作用及模拟表位肽在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霉菌毒素 检测 噬菌体展示技术 模拟表位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药时期药剂对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2.5%高渗吡虫啉EC、81%辛硫磷EC等5种药剂在小麦抽穗期喷雾,以筛选防治麦红吸浆虫的适宜药剂;选用辛硫磷和吡虫啉在小麦挑旗期、抽穗期、扬花期、抽穗期+扬花期施药,以明确麦红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喷雾以2.5%高渗吡虫啉EC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到89.45%,其次是81%辛硫磷EC和40%毒死蜱EC(74.50%、71.05%)。不同施药时期防治试验结果显示,以2.5%高渗吡虫啉EC抽穗期+扬花期2次施药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95.64%,其次是吡虫啉抽穗期1次施药和81%辛硫磷EC抽穗期+扬花期2次施药。因此,在麦红吸浆虫出土整齐时,选用吡虫啉在小麦抽穗期1次施药防治成虫较为简便有效;在麦红吸浆虫出土不整齐时,可以选吡虫啉或辛硫磷在抽穗期和扬花期2次施药。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药剂 施药时期 防治效果 吡虫啉 辛硫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