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原状土柱模拟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冬小麦、夏谷子耗水量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旱地水资源和指导旱地农业生产,利用PVC管材采集河南旱作区褐土原状土柱,在简易防雨棚条件下对冬小麦、夏谷子的耗水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中,丰水年型降水占77.2%,平水年型降水占67.1%,缺水年型降水占64.0%。夏谷子总耗水量中,丰水年型占同期自然降水量的97.8%,平水年型占同期自然降水量的92.1%,缺水年型同期自然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83.13%。说明在丰水、平水年型情况下,自然降水基本能满足夏谷子水分需要。从作物阶段耗水测定结果看,丰水年型情况下,冬小麦、夏谷子均存在奢侈耗水现象;平水年型自然降水能基本满足夏谷子水分需求,但突出问题是阶段性、间隙性水分缺乏,这在冬小麦上表现的更为明显;缺水年型情况下,自然降水均不能满足冬小麦、夏谷子的水分需求,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分状况制约着冬小麦、夏谷子正常播种和出苗,二是水分供应状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

关键词: 原状土柱 冬小麦 夏谷子 耗水量 自然降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吸虫塔诱捕的昆虫种类及对麦蚜的监测效果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南省原阳县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安装了吸虫塔(suction trap),2009-2010连续2年在该地区进行了昆虫诱捕及麦蚜监测,并对诱捕到的麦蚜数量动态,以及吸虫塔和黄色粘板监测的比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吸虫塔对多种小型昆虫有很好的诱捕效果,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诱捕到了8目39科58种和8目37科61种的小型昆虫,数量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该吸虫塔对麦蚜起到了很好的监测效果,2009年麦蚜始见期比2010年早,2009年麦蚜的优势种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2010年是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2009年麦蚜大量发生和高峰期出现的较早,禾谷缢管蚜分别在5月1日,5月13日,5月19日到达高峰,5月19日以后数量急剧减少;2010年麦蚜大量发生和高峰期出现的相对较晚,荻草谷网蚜在5月3日、5月7日、5月19日和5月31日出现4个高峰,5月31日以后蚜量才骤减。对白天不同时段诱捕的蚜量分析可知,麦蚜在早晨和傍晚飞翔活动相对较强。吸虫塔与黄色粘板监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吸虫塔诱集麦蚜的数量动态与黄板诱集的数量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吸虫塔诱蚜量与黄板蚜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吸虫塔诱集麦蚜出现高峰期早于黄色粘板。

关键词: 吸虫塔 昆虫种类 麦蚜 黄色粘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豫花15号原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花1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根据其特征特性和各个生育阶段的特点,结合花生种子生产操作规程,总结了豫花1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关键词: 花生 豫花15号 原种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作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使得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作物品质、改善作物耐胁迫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成为培育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综述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分子机制、标记基因的应用、作物转化研究进展和转基因应用前景。

关键词: 作物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标记基因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棍山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铁棍山药为材料,研究其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山药粗蛋白质经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及Sephadex G-100层析柱纯化,得到两个蛋白质组分PDOT-1和PDOT-2,经SDS-PAGE电泳,发现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在20、31、50kD和66kD。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山药粗蛋白质、PDOT-1和PDOT-2对DPPH自由基、O-2、.OH具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并且对Fe2+具有较强的螯合作用。因此铁棍山药蛋白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或抗衰老药物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铁棍山药 蛋白质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冻害调查及减灾、预警措施的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受冻害后的症状除无伤流、不发芽外,还可以见到结果母枝及2~3年生枝的形成层、木质部及髓部褐色坏死,主蔓开裂及从髓部向表皮延伸的深褐色坏死斑块等情况。调查分析表明,造成2009年底2010年初郑州地区葡萄冻害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突然的大幅度降温及日绝对最低温度较低,后期低温持续时期长。低温危害程度与品种和树势有密切关联;第一阶段的冻害能使树势衰弱,第二阶段的冻害使结果母枝受害,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提出了灾后管理及预警措施。

关键词: 葡萄 冻害 症状 预警 灾后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怀山药茎尖脱毒培养与茎段增殖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怀山药的茎尖、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山药茎尖分化及茎段快繁的影响,筛选适合于怀山药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MS+BA 1mg/L+KT 2mg/L+NAA 0.2mg/L是怀山药茎尖分化较理想的培养基,成苗率较高(30%);MS+BA 1mg/L+NAA 0.5mg/L是怀山药茎段快繁最佳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较高,成苗率最高,达到109.5%。添加0.0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后茎段褐化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 怀山药 茎尖 茎段 培养基 分化 脱毒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水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GIS和地统计学原理,对丹江口水库水源区黄水河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1%、66%和85%,为中等变异,土壤速效磷的变异系数为161%,属强变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表现为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速效磷和全磷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海拔是影响该区土壤养分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对全氮、全磷和有机质都具有极显著影响,坡度和剖面曲率显著影响全氮和有机质分布.建立了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回归预测方程,并进行了数字化制图输出,为研究区土壤资源的精确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地统计学 空间自相关 地形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栽培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垄作栽培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豫麦50(弱筋)、郑麦975(中筋)和藁麦8901(强筋)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2种栽培方式(平作、垄作)下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垄作小麦灌浆后期旗叶生理活性高于平作。藁麦8901和豫麦50及郑麦975在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均是垄作高于平作,同时垄作栽培也有助于增强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和NR(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旗叶氮素同化能力,促进生育后期旗叶氮素向籽粒的再运转。垄作栽培小麦产量较传统平作有显著提高,增产幅度达9.26%~14.52%。垄作栽培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或单位面积穗数来提高小麦产量,而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小麦 垄作栽培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8903×豫花4号构建的包含21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海南三亚和河南原阳两个环境下种植,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开展了花生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环境条件下家系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其频数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特征。在两个环境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模型),即受多基因效应和环境作用,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63%和18.77%;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为46.05%和54.08%。

关键词: 花生 蛋白质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