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SPOT-5与HJ遥感影像用于冬小麦氮素监测的效果对比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HJ遥感影像对冬小麦氮素监测的适用性,利用同期获取的SPOT-5和HJ-1B遥感影像,结合同步地面取样测试,从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监测模型精度以及叶片氮含量空间填图3个方面,对冬小麦氮素的遥感影像监测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两类遥感影像的3个波段反射率及植被指数与小麦叶片氮含量均密切相关,其中,SPOT-5影像的最优模型植被指数为GNDVI(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HJ-1B影像的最优模型植被指数为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SPOT-5影像在监测精度上优于HJ-1B影像,但差别不大。填图结果表明,除地块较破碎地带外,利用HJ-1B影像反演填图所得的小麦叶片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SPOT-5影像结果比较一致。说明利用SPOT-5与HJ遥感影像监测小麦氮素营养状况都是可行的,而HJ遥感影像在一定精度要求范围内能够替代SPOT-5等遥感影像的监测效果。


陆地棉Dirigent-like基因(GhDIR)的克隆与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irigent-like基因(DIR)编码蛋白质参与木质素的形成,与植物体的病菌防御有关。本研究以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获得DIR的EST为信息探针,对棉花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和序列拼接,获得了全长为768 bp的DIR基因cDNA全长,将该基因命名为GhDIR。该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位于70~594 bp,推测编码17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用陆地棉基因组DNA和cDNA分别进行了PCR扩增验证,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所得GhDIR序列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一致,没有内含子。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海岛棉的同源序列表现了最高的相似性,与其他双子叶植物同源序列的相似性次之,而与单子叶植物同源序列的相似性较远。实时定量PCR表达谱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陆地棉幼苗根部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
关键词: 陆地棉 电子克隆 DIR-like gene 表达分析 大丽轮枝菌


拟南芥中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AtGW2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R 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O sGW2在调控水稻产量性状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O sGW2的cDNA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一个与O sGW2同源的基因,命名为AtGW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R ING-C2型E3泛素连接酶蛋白,含有401个氨基酸。通过构建AtGW2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基因后代植株的子粒较野生型大,并且转基因拟南芥子粒千粒重高于野生型,这表明AtGW2负调控拟南芥子粒大小及粒重。
关键词: 拟南芥 AtGW2 RING型E3泛素连接酶 RNAi 粒重


土壤调理剂与氮磷配施对花生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土壤调理剂与氮磷结合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延津县胙城乡东辛庄村砂质潮土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土壤调理剂(T,0、30、60、90 kg/hm2)与氮(N,0、90、180 kg/hm2)、磷(P,0、90、135 kg/hm2)配施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处理(除T30N180P135外)秕果数减少;花生产量分别较CK(T0N0P0)增加10.74%~18.97%。在N90P90施肥水平时,随土壤调理剂的增加产量增加,增产幅度从10.74%提高到14.71%;在N90P135施肥水平时,调理剂在6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佳,增幅为15.00%;在N180P90配施水平时,随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花生增产幅度减小;在N180P135配施水平时,花生增产幅度则出现了先降低再升高的过程,即调理剂9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佳,增幅为18.97%。净收益以T30N180P90和T60N90P135处理最好。同时,土壤调理剂与氮磷配施可有效提高氮磷利用效率,在30、60、90 kg/hm2土壤调理剂用量时,每千克N分别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增产5.57 kg、5.80 kg和5.81 kg,每千克P2O5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增产4.31 kg、4.26 kg和4.54 kg。氮肥增产效果以T60N90P135最佳,每千克N较CK增产8.96 kg,磷肥则以T30N180P90最佳,每千克P2O5较CK增产5.99 kg;氮肥的增产效果优于磷肥。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0.10~0.24 g/kg,有效磷增加0.27~1.17 mg/kg,水解氮提高2.1~10.4 mg/kg。因此,土壤调理剂与氮磷合理配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促进水分和养分利用的提高。


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转基因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由于缺乏抗源材料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甘薯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鉴此,综述了近年来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IgG Fc受体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IgG Fc受体(FcγRs)是一类重要的膜表面糖蛋白,是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者,表达于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本文对FcγRs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Fc受体(FcγR) 免疫调控 抑制型受体 激活型受体 S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