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疣梭子蟹可食组织对无机砷的富集和释放
《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全甲宽(140.02±15.14) mm经暂养净化的成熟雌三疣梭子蟹放在500 L的聚乙烯水族箱中,加入由砷酸钠和三氧化二砷母液配制成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 mg/L和0.10 mg/L的海水。对照组为无机砷质量浓度为(1.18±0.16)μg/L的过滤新鲜海水,不添加无机砷。半静态的暴露7 d富集试验中,每隔24 h换水1次,第1、3、5、7天随机取梭子蟹3只,立即解剖分离出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组织,于超低温冰箱中-80℃保存,用于测定3种可食组织中总砷的含量。28 d释放试验中,各试验箱中换成自然海水,每隔24 h完全换水1次,第7、14、21、28天随机取梭子蟹3只,立即解剖分离出上述3种可食组织,同样方法处理和测定,研究三疣梭子蟹在不同质量浓度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暴露7 d和释放28 d后的生物富集和释放转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的可食组织对2种无机砷的富集能力较弱,肝胰腺组织中总砷含量在富集试验期间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肌肉组织与性腺组织中均无明显的富集趋势,在释放试验期间,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总砷含量呈下降趋势,肌肉组织中总砷含量变化不明显。对照组三疣梭子蟹3种可食组织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不同,肌肉与性腺中的砷主要以砷甜菜碱和二甲基砷形态存在,而肝胰腺中的砷主要以砷甜菜碱形态存在。试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对三价无机砷的生物利用度高于五价无机砷,无机砷主要积累在肝胰腺组织中,而肌肉与性腺组织中无无机砷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发酵水产品微生物群落与品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水产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食物保存方法。在酶和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作用下,发酵不仅赋予水产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且能增加水产品的营养价值。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创建和完善,宏基因组成为研究发酵水产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基因挖掘的重要工具。乳杆菌、葡萄球菌以及酵母菌等对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有密切关系,并常用于发酵水产品微生物发酵剂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传统发酵水产品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探讨微生物对传统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的影响,并对微生物与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二者关系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发酵水产品行业的品质一致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工船排水管路内颗粒流动特性研究
《渔业现代化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的排泄物及残饲等颗粒物易在管路中沉积造成堵塞,从而影响养殖水舱内水体清洁,并对鱼类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拉格朗日两相流数值模拟技术对排水管路内颗粒物流动特性进行仿真,通过矿浆泵管路提升试验结果标定了合适的湍流模型及计算方案,并据此开展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颗粒物在不同粒径、不同进水流速、不同管径下的流动特性.结果显示:针对排水管路内的颗粒物流动问题,SST k-ω湍流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颗粒大小对流动影响非常明显,当颗粒足够小时,流体湍动、曳引、萨夫曼力等影响占据主导作用,而当颗粒达到一定大小后,重力则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就沉积情况而言,颗粒粒径影响最大,管路进口流速次之,管径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排水管路;颗粒物;流动特性;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速度云图;颗粒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驱虫中草药在鱼体内外驱虫的疗效试验
《科学养鱼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进入5月,各地区的水温持续升高,特别是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区水温超过26℃,许多养殖鱼到了寄生虫高发阶段,尤其是鲫鱼、鲈鱼、鳜鱼等。这些养殖鱼一般在3月底到5月初放入池塘,很多尚处于水花及乌仔规格,极易受到寄生虫侵袭。同时,一些无鳞鱼,如泥鳅、鳗鱼、黄颡鱼等也常常是寄生虫的宿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鲟org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卵子发生相关基因org基因在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卵子发生过程的作用,克隆得到长江鲟org基因(命名为Adorg)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为1031 bp,编码23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长江鲟Ad Org与斑马鱼(Danio rerio)ZOrg蛋白序列的一致性最高,为49.5%。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长江鲟Adorg mRNA特异地表达于性腺,其在卵巢大量表达,在精巢微量表达,而在其他组织(肝、肠、脾、肾、心、肌肉、鳃、垂体和下丘脑)均未检测到其表达;胚胎发育过程的动态表达分析表明, Adorg为母源表达,在原肠胚之前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随后其表达量急剧下降;进一步研究其在卵子发生的表达模式,发现Adorg基因在未分化性腺中的表达量极低,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其mRNA表达水平急剧上升,且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在Ⅱ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性腺切片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 Adorg特异地在生殖细胞表达;在卵巢中, Adorg在卵原细胞的信号较弱,但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其信号急剧增强且分布在卵母细胞的胞质,且随着初级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其信号也逐渐增强;在精巢中,发现Adorg mRNA在A型和B型精原细胞中表达,而在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未发现阳性信号。上述结果表明, Adorg基因可能在长江鲟性别分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有待通过基因敲降或敲除技术来进一步阐明其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集成自动投饲与排污的鱼类养殖系统
《渔业现代化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鱼类养殖中投饲和排污的定时、定量精度及节水效果,降低劳动强度,采用新型PLC、螺旋杆送料机构、减速电机、撒料盘、液位传感器、造流器、电动阀、自动双通道排污装置等,参考人工养殖流程设计开发出一套集成自动投饲与排污的鱼类养殖系统,该系统容积1.57 m3,适宜养殖密度低于23 kg/m3.对系统进行了设备性能测试及鱼类养殖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自动进行喂食前水流调控及自动投饲后的自动排污步骤,其中投饲机部分投饲能力0.3 kg/min,投饲量误差在±0.5 g以内,且撒料均匀度高,使用该系统养殖的2018年长江鲟子三代较传统流水养殖的鱼体平均增重提高了35.56%,饲料系数降低了26.28%,养殖初末体质量变异系数下降了31.46%;运行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集排污效果与大换水排污无明显差异,且节水90%.测试中系统运行稳定.
关键词: 水产养殖;投饲机;自动投饲;自动集排污;循环水养殖系统;鲟鱼;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调节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体质量(6.77±0.51) g凡纳滨对虾饲养在200 L玻璃纤维桶中,每桶50尾,设置2个温度(恒温30℃和1 h内由30℃急升至33℃),每个温度设置以氯化铵溶液调节的4个氨氮质量浓度(0、5、15、25 mg/L),共8个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胁迫72 h时测定鳃中Na+/K+-ATP酶与Ca2+-ATP酶活性以及肌肉和鳃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压生理调节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同一温度下,30℃时,25 mg/L氨氮组的Na+/K+-ATP酶活性和5 mg/L氨氮组的Ca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而33℃时,3个氨氮胁迫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2)同一氨氮质量浓度下,30℃和33℃试验组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差异显著,且25 mg/L氨氮质量浓度下33℃试验组酶活性显著低于30℃试验组(P<0.05);(3)氨氮质量浓度为15 mg/L和25 mg/L时,33℃试验组鳃和肌肉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均显著高于30℃组(P<0.05);(4)30℃和33℃试验组与氨氮胁迫下,肌肉中丙氨酸含量均随氨氮质量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且33℃试验组显著高于30℃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显著,会造成凡纳滨对虾渗透压生理调节功能紊乱。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温度 氨氮 Na+/K+-ATP酶 Ca2+-ATP酶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江湖泊石臼湖鱼类群落结构现状及其季节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臼湖是长江下游唯一的自然通江湖泊,为掌握其鱼类资源状况,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多目刺网和定制串联笼壶采集石臼湖渔获物,分析了石臼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36种,隶属于6目7科2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9.44%;鱼类物种组成以定居性、杂食性、中上层鱼类为主,小型鱼类达25种,占总物种数的69.44%。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刀鲚(Coilia nas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石臼湖鱼类全年优势种;除全年优势种外,季节特有优势种有春季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夏季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秋季的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冬季的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鱼类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但其变化趋势一致,均按照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由高到低排列。Margalef丰富度指数R的变动范围为2.28~3.17,基于个体数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N、Pielou均匀度指数J′N变动范围分别为1.24~2.14、0.14~0.34,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W、Pielou均匀度指数J′W变动范围分别为1.64~2.51、0.21~0.49,各指数除H′W在夏秋季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数夏季都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研究结果表明,石臼湖鱼类种类较少,多样性偏低。本研究补充了通江湖泊鱼类群落研究的基础资料,对长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通江湖泊 石臼湖 鱼类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大水面 生态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安庆段皖河口汇流区鱼类群落特征
《生态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河汇流区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时空特征,对安庆皖河口水域鱼类群落进行了周年调查。共采集13651尾,鉴定鱼类65种,隶属于8目16科54属,主要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刀鲚(Coilia nas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群落多样性特征值依次为Margalef指数6.92,Shannon指数2.56,Simpson指数0.88,Pielou指数1.64;鱼类群落聚类分析将8个采样点分成北岸和南岸2个群组,群组间差异显著(R=0.583,P=0.02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及空间上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值差异均不显著;空间上,位于皖河口口门上游的2号点和下游的3号点总渔获尾数及小型鱼类渔获尾数、重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时间上,春夏季鱼类总渔获量及小型鱼类渔获量均显著高于秋冬季。总体上,皖河口水域鱼类群落多样性水平较高,北岸鱼类多样性低于南岸,鱼类小型化特征明显。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江河汇流区 鱼类群落 生态类群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生长性状表型正交化混合模型关联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变量线性混合模型是检验单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多个相关表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强有力工具。为提高该复杂关联分析的计算效率,本研究对多个性状的表型协方差矩阵进行谱分解,将这些相关的性状转换为相互独立的"超性状",利用单性状的混合模型关联分析方法计算每个超性状的检验统计量,通过这些统计量之和推断控制多个相关表型的一因多效核苷酸遗传位点。运用这种表型正交化的多性状混合模型关联分析方法,检测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体重-体长-尾柄宽3个性状一因多效核苷酸遗传位点,结果表明,GEMMA方法在1、5、6、8、12、16、20、2、22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1个QTNs,而表型正交化方法则在1、3、5、6、8、12、16、20、21、22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4个QTNs,其中2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QTNs有9个。与GEMMA相比,表型正交化方法具有更高的多性状检测效率,且运算时间也远低于GEMMA,可高效定位大菱鲆生长性状相关QTNs,这为其他水产动物的多性状GWAS研究以及遗传育种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 大菱鲆 多变量线性混合模型 谱分解 生长性状 表型正交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