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拟南芥AtJ3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植物学报 》 199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并分析了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AtJ3的cDNA核苷酸序列,并证明其翻译产物与E.coli的DnaJ蛋白高度同源。AtJ3蛋白分子中具有全部这类蛋白的典型特征包括J结构域(domain)、G或GF结构域、富含半胱氨酸的锌指结构域,C末端的CAQQ是一个蛋白法尼基化信号。用AtJ3的cDNA序列末端非翻译区作探针,从拟南芥基因组文库中分离获得AtJ3基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是由被5个内含子分隔的6个外显子组成。根据Southern杂交分析,AtJ3基因为单拷贝基因。Northern分析结果表明,AtJ3在子叶、叶、根、花及长角果中都表达。35℃的热激能增加叶中AtJ3的mRNA表达


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麦背景中的1B/1R易位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黑麦总基因组DNA做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黑麦×普通小麦3个衍生系930553、930560和930612的黑麦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这3个品系中都有1RS染色体臂与一小麦染色体臂发生易位,易位的断点在着丝点附近。在体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都可见到明显的杂交信号。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C-分带表明3个受检易位系为1BL/1RS易位。


苹果休眠茎尖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果金冠品种的休眠茎尖经3种不同方法(玻璃化法、包埋-干燥法和两步降温法)超低温保存后,均获得成功,存活率达到了83%。休眠茎尖由于经受了冬季的深冷驯化和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因而成为超低温保存的良好试材。经过玻璃化液(PVS3:50%甘油+50%蔗糖)预处理80min(25℃条件下)后或经蔗糖溶液预培养并于无菌空气中干燥脱水至含水量30%左右后,休眠茎尖可直接投入液氮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的休眠茎尖经离体培养后可直接再生植株。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试材生理状态的选择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不仅可以简化超低温保存的程序,而且可以提高此方法的实用性,为早日建立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苹果,休眠茎尖,超低温


冬小麦抗旱高产品种鉴定方法的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CSCD
摘要:用模糊综合评判值作为冬小麦品种鉴定筛选的方法。该鉴定方法为遗传基因充分表达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杂种后代鉴定选择的准确性和新品种应用前景的预见性;它打破了抗旱、高产品种划分的概念,能够有效地鉴定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和产量性能;鉴定结果与生产实际应用相吻合;综合评判值已在品种选育、种子管理和农业生产中得到认可和应用。


不同基因型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及生理差异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和管栽小麦试验分析,总根系、初生根和次生根的生长及根呼吸存在基因型差异。早中熟基因型初生根前期发育快,后期衰退也快;晚熟基因型则相反。但根量的多少并不直接影响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基因型,初生根,次生根


植酸酶产生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对该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获得最适发酵培养基即淀粉8 % , 葡萄糖2 % , NaNO3 1 .0 % , KH2PO40 .01 % ,KCl0 .05 % ,MgSO4 0 .05 % ,FeSO4 0 .01 % ,pH 值为5-0 ,采用10 % 的接种量,10 % 的装液量,经30 ℃,150 r/min 摇瓶培养8 d,发酵液酶活达870-87 pu/mL;采用该酶处理豆粕粉30 ℃下反应90 min,植酸( 盐) 降解率达75 % ,处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0-167 mg/mL增加到12-1 mg/mL。


低酚陆地棉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上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5个低酚陆地棉品种为材料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供试5个品种均得到了再生植株,初步建立了低酚棉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在附加IAA,KT,2,4-D各01mg/L的MS无机元素+B5有机成分的培养基上,易诱导出灰软疏松的愈伤组织,当去掉2,4-D,且NH4NO3减半后,胚性愈伤组织大量出现,再除去激素,KNO3加倍有利于胚状体的发生。在不含激素但含活性炭15g/L的SH培养基上,子叶期胚状体可以萌发,并长出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低酚棉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棉花的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低酚陆地棉,体细胞,再生植株


20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不同虫态的毒力测定
《昆虫天敌 》 1999 CSCD
摘要:室内条件下对七星飘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幼虫、成虫和蛹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七星瓢虫对20种杀虫剂的敏感度不同,以幼虫最敏感,成虫和蛹耐药性较强。所测20种杀虫剂对七星飘虫的毒性差异很大,结果为:高效氯氟菊酯、辛硫磷、甲基对硫磷、齐螨素和好年冬5种杀虫剂对七星部虫的成虫、幼虫和蛹均具有很大的毒性,在测试浓度下对成虫和幼虫的杀伤力均为100%,甲基对硫磷对蛹杀伤力在80%~100%。对七星瓢虫安全的药剂有:双甲脒、唑蚜威、杀虫双、灭幼脲、BT、抗蚜威、螨死净、抑食肼、吡虫啉和氟虫脲等10种,对幼虫杀伤力低于20%,对成虫和蛹杀伤力低于15%。其它5种药剂:达螨灵、硫丹、苯丁锡、噻嗪酮和尼索朗对七星瓢虫较为安全,对幼虫杀伤力为26.7~50%。


苹果采后Ca~(2+)、K~+外渗及胞外Ca~(2+)的变化
《园艺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与‘富士’苹果相比, ‘辽伏’、‘新红星’苹果乙烯释放率较高, 达到高峰较早, 果肉软化较快, Ca2 + 、K+ 外渗率呈逐渐升高趋势; 外源MgSO4 诱导的果肉圆片Ca2 + 渗漏量明显增多, 其变化动态是先下降, 后回升。富士苹果的Ca2 + 、K+ 外渗率无明显增加。外源钙处理对新红星苹果Ca2 + 、K+ 外渗率的影响较小。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野败型不育细胞质氧化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 同核异 质野败型 雄 性 不育 系 珍汕 97 A 及 其保 持 系 珍汕 97 B 为 材料 ,用 稻 瘟 病菌902 菌株 产生的致 病粗毒素 浸养 处理 二叶 期 黄化 幼 苗,以 探讨 专 化 性致 病 菌株 稻 瘟 病菌 902 致病粗毒 素对野败 型雄性 不育细胞 质呼吸的 专化性 抑制作用 。结果表 明,稻瘟 病菌902 菌株粗 毒素对珍汕 97 A、97 B 呼 吸作用的 影响有差 异,珍汕 97 A 的呼 吸作 用对 毒素 处理 更敏 感,受 抑制 强 于珍汕97 B。并且 ,未处理的 珍汕97 B 匀浆液的 呼吸强 度一直高 于珍汕 97 A,提 示同核异 质的保持 系珍汕97 B 比 不育系 珍汕97 A 细 胞质质量 在呼吸 方面也较 优。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细胞质 稻瘟病菌 致病毒素 氧化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