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姊妹系品种冀豆17和冀nf58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3—2015年连续3 a田间种植姊妹系大豆品种冀豆17、冀nf58及双亲,调查产量及相关的农艺性状,测定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冀豆17和冀nf58及其双亲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差异及变化,并分析这些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和3个时期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的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在盛荚期和鼓粒期都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均高于双亲,且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也均高于双亲。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3个时期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和盛荚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盛花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荚期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时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因此,这些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高产育种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姊妹系 冀豆17 冀nf58 生理特性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钙及钙离子抑制剂对杏扁雌蕊抗寒性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摘要:用杏扁优株‘07-3’作为研究材料。在花芽萌动期和膨大期进行树体喷钙和喷钙离子抑制剂处理,采集盛花期花枝进行室内模拟低温试验,调查低温下不同处理杏扁雌蕊冻害,通过测定不同处理雌蕊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研究外源钙与杏扁雌蕊抗寒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钙处理提高了雌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雌蕊MDA含量,增强了雌蕊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显著降低了雌蕊的冻害,提高了其抗寒能力;外源喷钙离子抑制剂处理则相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地“池-田”改进模式植棉经济效益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本文对滨海盐碱地"池-田"改进模式植棉收入及成本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研究表明:滨海盐碱地"池-田"改进模式籽棉收入2.29万元·hm-2,用工625.4 h·hm-2,投入0.84万元·hm-2,净利润为1.45万元·hm-2,净利润较未改造棉田提高118.2%;皮棉产量接近1 200 kg·hm-2,减少劳动强度17.5%,实现投入减少19.7%;化肥、地膜等农资投入和收获人工投入占滨海盐碱地"池-田"改进模式投入的63.2%,故提高地膜化肥利用率和实现机械收获是实现进一步节本增效的主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合理选择棉花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棉花种植模式设单作、间作1行绿豆、间作2行绿豆,每种模式的行距均设2个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模式处理对棉花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75 cm+7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90 cm+60 cm宽窄行单作种植能显著增加蕾期和花铃期的棉花叶面积以及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花铃期棉花倒四叶的叶绿素含量,提升光合效率,显著增加单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棉花宽窄行单作处理相比,采用100 cm+50 cm行距、在棉花宽行间作1行绿豆处理的棉花单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下降均不明显,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提高,还可以增加绿豆收益。综合考虑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本研究条件下,适宜的棉花种植模式为宽窄行90 cm+60 cm单作或100 cm+50 cm间作1行绿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地区春大棚“西州密25号”哈密瓜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课题组通过对"西州密25号"哈密瓜的试验示范,摸清了"西州密25号"哈密瓜的特征特性,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在河北地区大棚种植的"西州密25号"哈密瓜配套栽培技术。种苗期采用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生长期采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坐果期采用熊蜂授粉技术,膨果期采用果实套袋技术,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产品,以期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 “西州密25号”哈密瓜 河北 春大棚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GhbHL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HLH(basic helix-loop-helix,bHLH)家族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构建的棉花cDNA文库中发掘得到一个新的GhbHLH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600 bp,编码19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典型的helix-loop-helix结构域。荧光定量PCR表明,GhbHLH在棉花根、茎、叶和纤维中均有表达,并且能够受高盐、PEG、低温、ABA和Me JA等的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hbHLH在细胞核内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作为调控因子在棉花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光合系统是UV-B辐射最初和最重要的作用靶标。本文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紫外灯照射处理,研究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高于环境20%和40%)对棉花形态、干物质积累、光合色素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棉花主茎功能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UV-B辐射增强影响棉花光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抑制了棉花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籽棉产量显著降低,且UV-B辐射越强,抑制作用越明显。随UV-B辐射的增强,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_n)在各生育期均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未发生变化,胞间CO_2浓度(Ci)反而升高,说明P_n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表明,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线性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着UV-B辐射的增强而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显著升高,且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Pn变化均显著相关;慢速弛豫NPQ(NPQS)及其在NPQ中的比例均随UV-B辐射的增强而显著提高,表明PSⅡ反应中心受损,光化学效率降低。以上结果证明,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降低了棉花的光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引起棉花生长与物质积累受抑,产量降低。UV-B辐射增强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与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密切相关。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棉花生长 气体交换 光系统Ⅱ(PSⅡ) 叶绿素荧光参数 慢速弛豫NPQ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