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析嫁接 杂交和转基因技术的异同
《现代农村科技 》 2017
摘要:优良品种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农业作物繁殖及育种中,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嫁接和杂交。自从1986年国家"863计划"启动以来,现代生物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技术应用到现代农业育种体系中,一大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包括高产、抗逆、优质等决定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已被克隆。转基因育种是传统育种技术的自然延伸。那么,嫁接、杂交和转基因育种究竟有什么异同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津冀地区主栽板栗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落叶果树 》 2017
摘要:板栗坚果营养丰富,与枣、桃、李、杏同为中国古代五大名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脂肪、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又可以多种方式制作食品。板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佳品。中国板栗品质居世界食用栗之首,果实以甜、香、糯的独特性状享誉海内外,燕山板栗又是中国板栗中的佼佼者,分布于河北省、北京市及天津市辖区内,主产地有河北辖区的迁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平菇主栽品种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中国食用菌 》 2017
摘要:以河北省主栽的17个平菇品种为材料,对构建平菇种质分子身份证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首先应用CO1对平菇物种进行鉴定,然后利用SSR Locator软件从Pleurotus ostreatus PC15 v2.0全基因组序列上查找SSRs位点并设计引物,采用筛选后的SSR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扩增,然后根据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产生的带型进行编码、组合,构建SSR分子身份证。结果显示,17个平菇品种包括4株糙皮侧耳(P.ostreatus)、8株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5株肺形侧耳(P.pulmonarius)。从4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对引物,在17个平菇品种间共检测到53种带型,将不同带型赋值编码后组合成17个平菇品种的特异分子身份证。该研究表明CO1结合SSR标记技术可有效地用于平菇种质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谷系列抗除草剂优质谷子新品种
《现代农村科技 》 2017
摘要:1冀谷371.1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绿色,夏播生育期94 d,株高128 cm。纺锤型穗,穗长22 cm,单穗重17.5 g,穗粒重14.6 g,千粒重2.96 g,在辽宁、吉林春播生育期120 d。抗旱、抗倒伏,中抗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均低于1%,熟相较好。可使用拿捕净除草、间苗。1.2品质。黄谷黄米,煮粥省火、粘香,小米含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在田间主要寄主上的转移点分析
《中国果树 》 2017
摘要:为了解梨小食心虫在转移寄主过程中选择性及转移性的特点,选择梨小食心虫主要被害寄主——桃树、梨树,分析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习性。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桃园、梨园诱蛾峰数、诱蛾量均有差异,在果树生长前期(7月1日以前),桃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梨园,7月1日以后梨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桃园;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梨园梨小食心虫数量显著高于桃园。不同管理模式下,8月不套袋梨园日平均诱蛾量显著多于套袋梨园,分别为131.25、70.75头。在新梢期,桃树蛀梢率显著高于梨树,达11.13%;果实成熟期,桃蛀果率显著低于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对滨海盐碱地旱作玉米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2015年和2016年在滨海盐碱区旱作玉米上,研究了3种生物有机肥(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阳牌)不同施肥量(600、900和1 200 kg/hm~2)和施肥方式(撒施、沟施)对玉米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施和沟施生物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滨海盐碱旱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沟施效果优于撒施。采用撒施方式施肥时,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和阳牌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分别为900、1 200和900 kg/hm~2,其中,施用施利康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或和阳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明显较高。采用沟施方式施肥时,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和阳牌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分别为900、1 200和1 200 kg/hm~2,其中,施用和阳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用微力高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施利康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或和阳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增加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沟施效果优于撒施。降水对旱作玉米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影响均较大,相同施肥条件下,平水年各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贫水年。
关键词: 玉米 旱作栽培 生物有机肥 农艺措施 产量 地上部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春谷区近年来谷子育成品种的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11年来东北春谷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为东北春谷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资源利用和育种方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产量等农艺性状数据,结合东北春谷区生态区域类型特点,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用DPS软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共有60个,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谷子品种鉴定标准,11年间通过鉴定的品种18个。参加区试的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平均值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大,2010年通过鉴定的品种的产量较2005年增产4.6%,2015年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分别较2005年和2010年的品种增产12.62%和7.66%,总体来看育成品种表现出产量逐步增加的趋势。育成品种的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单就产量而言,11年间九谷23、九谷14和龙谷31增产幅度超过10%,是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通过对18个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株高、单穗重、出谷率、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决定了产量90.98%的变异。过去11年东北春谷区利用夏谷血缘育成的品种九谷23,表现较突出,且株高约115 cm,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代表着东北春谷区育种的整体方向。【结论】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同时农艺性状受品种特性、气候、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育种中应在注重单穗重和穗粒重的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抗性等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特别是应该降低株高和缩短穗颈长,使新培育的品种适应机械化轻简栽培,并继续加大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培育,满足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对轻简栽培和优质品种的追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