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雪柑、酸柚遗传转化研究初探
《东南园艺 》 2019
摘要:柑橘遗传转化是新品种培育以及基因功能验证等基础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雪柑、酸柚胚轴段为外植体开展农杆菌介导的柑橘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卡那霉素(Kan.)显著抑制雪柑和酸柚外植体分化;2.65%的酸柚和14.76%的雪柑胚轴段在添加3 mg·L-1 6-BA、200 mg·L-1头孢噻肟(Cef.)和50 mg Kan.的MT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5 d后可诱导产生抗性不定芽;雪柑抗性不定芽在抗性培养基上继续筛选30 d,长势较好,初展叶片为深绿色,酸柚不定芽则逐渐褪绿死亡;雪柑抗性不定芽在添加0.2 mg·L-1 6-BA、0.2 mg·L-1 NAA、0.2 mg·L-1 GA3、500 mg·L-1Cef.和50 mg·L-1 Kan.的MT培养基上继续培养90 d后发生抗性丢失并最终死亡.


福建气候条件下菜用大豆杂交方法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探索提高福建气候条件下杂交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加快我省菜用大豆育种效率,为菜用大豆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在福建秋季非雨天配制杂交组合试验,选择不同时间的花蕾、萼片保留方法、不同授粉时间段等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组合,研究对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和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选择始花期的前3 d花蕾去雄授粉,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分别比第5 d提高了11.34%、12.00%、8.67%,同时真杂种率在90%以上;保留萼片有效地保护了雌蕊柱头及幼荚,使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提高了5.34%,真杂种率达97.92%;去雄后次日授粉有利于提高杂交的成活率,比上午去雄即授粉提高了21.34%。【结论】福建气候条件下提高菜用大豆杂交成功率的综合技术方法是:秋季高畦双行播种,父母本相邻播种并连续播种7 d,其中父本提前5 d开始播种;非雨天配制杂交组合;选择始花期的前3 d的花蕾,去除2个萼片保留3个萼片,去除全部花瓣和雄蕊,下午进行花蕾处理,次日上午6∶00~8∶00授粉;整个生长期精细管理。


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遗传聚类和配合力分析来了解新育成9个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配合力,为组配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TS01-1、BS02-1、GS132、AS67、SS1等5个白粒自交系为母本,闽甜系688、闽甜系G73、闽甜系197、X90-34等4个高配合力黄粒自交系为父本,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带苞叶穗重和去苞叶穗重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从去苞叶穗重的一般配合力值得出,供试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大小顺序,白粒自交系为AS67>GS132>TS01-1>BS02-1>SS1,黄粒自交系为闽甜系688>X90-34>闽甜系G73>闽甜系197。从特殊配合力值得出,杂交组合AS67×闽甜系688的特殊配合力值最大,实际测产产量也最高。从分子水平对9个亲本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亲本分成黄粒和白粒两个群。【结论】黄、白粒自交系间杂交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聚类分析结果与试验设计的父母本划分一致。
关键词: 甜玉米 白色籽粒 黄色籽粒 自交系 配合力 遗传聚类


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与强致病力株FJAT-91的竞争生长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的生防竞争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共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和培养时间对菌株FJAT-1458和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竞争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菌株FJAT-1458和FJAT-91在番茄植株体内的竞争生长。结果表明,碳源含量低于20%时,菌株FJAT-1458不能生长,而菌株FJAT-91可生长;无氮源条件下,FJAT-1458和FJAT-91均不能生长;碳源和氮源含量达100%时,FJAT-1458的菌体浓度(2.16×109 cfu/mL)显著低于FJAT-91的菌体浓度(3.24×109 cfu/mL)。混合培养24h前,FJAT-1458生长量大于FJAT-91,24h后则相反。在单独接种或混合接种5d后,FJAT-1458和FJAT-91均在番茄植株体内出现最大定殖量,随后迅速减少;FJAT-91在单独接种15 d时,定殖数量为0;两种菌株单独接种的定殖数量均大于混合接种(接种15 d除外)。先接种FJAT-1458,3 d后接种FJAT-91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100%)显著高于同时接种FJAT-1458和FJAT-91(74.67%)。本研究表明,在体外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对碳源和氮源的营养竞争能力弱于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在体内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会抑制强致病力菌株FJAT-91的生长;因此,FJAT-1458的生防竞争机制中,营养竞争起非主导作用,而位点竞争可能是主导因素。


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1552.5、1725 g a.i./hm~2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都在86%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增产率分别为13.95%和18.43%。[结论] 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为1552.5~1725g a.i./hm~2。


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吡唑醚菌酯的盆栽防治效果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11~5.06μg/mL,平均值为(3.44±0.98)μg/mL,且其EC50值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作为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喷施有效剂量为250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78.2%~79.7%)较好,与喷施有效剂量为500μg/mL的50%异菌脲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高于喷施有效剂量为800μg/mL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薏米叶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薏米叶斑病菌 吡唑醚菌酯 敏感基线 薏米叶斑病 防治效果


异色瓢虫饲养密度对成虫获得率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色瓢虫具有自残习性,在大量饲养中需根据此特性探索出适宜的密度来保证成虫获得率和卵的获得量。在室内测定了在100m L饲养盒中以地中海粉斑螟卵为食物的异色瓢虫幼虫不同密度下的成虫获得率以及雌雄成虫不同配比时的产卵量。幼虫饲养时,一个饲养盒中平均最多获得7只成虫,随着初始虫量的增多,成虫获得率呈下降趋势,单头饲养的获得率最高。成虫饲养时,1雌1雄、2雌2雄和3雌3雄处理的指标呈规律性变化,虫量越多,产卵前期越短、产卵期越长,总产卵量越大,单雌日产卵量越小,后代的孵化率均达80%以上。4雌4雄处理虫量多,相互干扰,导致产卵前期长、产卵期短、产卵量少,孵化率低、雌性比低。2雌1雄处理与相同雌虫数量的2雌2雄处理相比,单雌日产卵量、总产卵量、后代孵化率、雌性比均低于2雌2雄处理。3雌1雄、3雌2雄处理与3雌3雄处理相比,结果亦然。雌雄等量比少雄的处理产卵多且优,但单雌产卵量、后代孵化率、雌雄性比以单对饲养最高。


建阳橘柚标准化栽培技术
《东南园艺 》 2019
摘要:通过对建阳橘柚多年栽培管理经验的整理归纳,提出了建阳橘柚"111236"标准化关键栽培技术,即:1次基肥、1次修剪、1次清园、2次保果、3次追肥、6次喷药,有利于种植户熟练掌握建阳橘柚栽培技术关键要点,助力建阳橘柚栽培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及产业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