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泰优202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把Ⅱ-32B干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利用SP3群体中获得的厚叶、半矮秆突变株与明恢86杂交,再与明恢82复交,后代连续多年在福建上杭茶地稻瘟病自然病区鉴定筛选及在福建建阳和海南三亚反复加代、定向培育和逐代稳定,育成早熟、优良恢复系福恢202。利用福恢202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籼型优质不育系泰丰A配组育成三系杂交早籼新组合泰优202。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稻瘟病抗性较强、适应性广,以及群体整齐、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和熟期转色好等特点,201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16001)。介绍了泰优202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品种主要特征特性等,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豇豆疫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豇豆疫霉Phytophthora vignae Purs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标片段,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8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豇豆疫霉菌株LAMP检测均为阳性(绿色),扩增产物用2.0%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特有的梯形条带,而其他11种卵菌近缘种及12种常见病原真菌和细菌共42个菌株均未观察到这些现象。灵敏度分析显示: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到100fg/25μL。采用LAMP方法对福建建瓯和宁德采集的62份疑似豇豆疫病病株样本进行检测,并用组织分离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AMP和组织分离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7.7%(42/62)和61.3%(38/62)。综合以上结果,LAMP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高效、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基层部门用于田间豇豆疫霉快速检测。
关键词: 豇豆疫霉 内转录间隔区(ITS)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分子检测


β-葡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多糖,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具有来源广、可再生和安全等优点。β-葡聚糖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血糖和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特殊生理功能,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同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国内外与β-葡聚糖相关文献,对其分子结构、生理功能、检测方法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β-葡聚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不同养殖密度对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初始体重为(25.23±0.09)g的瓦氏黄颡鱼幼鱼600尾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M1(20尾/m~3)、M2(40尾/m~3)、M3(60尾/m3)、M4(80尾/m~3)。分析各组瓦氏黄颡鱼肌肉氨基酸组成,以WHO/FAO模式、鸡蛋模式为参考,评价其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 M3组瓦氏黄颡鱼肌肉蛋白的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氨基酸总量(total amino acids,TAA)、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aromatic amino acids,BC/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essential amino acids/total amino acids,E/T)、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essential amino acids/total non essential amino acids,E/N)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儿童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CE)显著高于M1、M2(P<0.05),与M4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类风味氨基酸、ΣBCAA和ΣAAA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殖密度会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蛋白氨基酸营养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发新型农用杀菌剂的活性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326.36、8.27mg·L~(-1),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0.17、222.93 mg·L~(-1)。此外,盆栽试验发现,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6.72%;而在水稻破口前7d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08%。


福建省沿海地区秋冬季番茄设施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福建省沿海地区秋冬季气候温和,为秋冬季设施栽培番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及调查冬季番茄栽培区,总结了一套适合福建沿海地区秋冬季设施番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地选择、整地、播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鸭肠炎病毒强毒和疫苗弱毒鉴别诊断PCR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强毒和疫苗弱毒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比较GenBank数据库中上传的DEV强毒株和疫苗弱毒株UL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DEV疫苗弱毒和DEV强毒在UL2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 7.0,设计一组可对DEV强毒株和疫苗弱毒株UL2基因进行编码区全长扩增的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后建立DEV强毒和疫苗弱毒鉴别诊断的PCR方法。结果表明,DEV疫苗弱毒和DEV强毒在UL2基因上存在528bp的连续核苷酸序列缺失。优化后的PCR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55℃,对DEV强毒和疫苗弱毒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 019bp和491bp;敏感性强,最低检测限为15.3pg;特异性好,对鸭源常见传染病(如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鹅细小病毒、鸭源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无特异性扩增。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强毒 疫苗弱毒 UL2基因 PCR 鉴别诊断


鸸鹋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控制
《福建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介绍一例鸸鹋发生急性死亡的诊断与控制情况,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化验确诊为沙门氏菌病。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