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药剂对天竺桂黑刺粉虱与佛州龟蜡蚧的药效研究
《中国园艺文摘 》 2018
摘要:选择12种杀虫剂,对福州市园林植物天竺桂上黑刺粉虱与佛州龟蜡蚧进行防治。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及99%矿物油对黑刺粉虱的速效性最好,3 d防效可高于80%;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黑刺粉虱的持效性最好,药后28 d药效达92.93%。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与99%矿物油对佛州龟蜡蚧防治效果较好,3 d防效分别达74.12%与71.16%;99%矿物油乳油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佛州龟蜡蚧的持效性最好,分别达84.42%与83.29%。在天竺桂黑刺粉虱与佛州龟蜡蚧共同高发期,可以选择99%矿物油乳油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进行防治。


基于SRAP标记的甘薯遗传多样性与起源演化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包含甘薯近缘野生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129份种质为供试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用MEGA软件结合DPS软件绘制甘薯及其近缘种进化树。结果表明:(1)基于SRAP标记的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8,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822,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4135。(2)当遗传距离为0.31时,可以把近缘野生种和栽培品种完全区分开。124份栽培种可以在遗传距离为0.21处划分为8个类别。(3)在基于SRAP标记绘制的进化树上,129份甘薯及其近缘种种质按演化顺序分为3部分,分别为处于进化树最底端的由5个近缘野生种组成的第Ⅰ部分、处于进化树中部的由6个育成品种和1个地方品种组成的第Ⅱ部分,以及进化树上部由117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的第Ⅲ部分。(4)从进化时间来看,近缘野生种平均进化时间最长,地方品种次之,育成品种最短,与理论预期一致,同时菲律宾引入的品种与我国福建地方品种进化时间一致,验证了甘薯经由菲律宾引入我国福建地区这一传播途径。SRAP标记可以有效的运用于甘薯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与演化分析。


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摘要:利用调查采集到的191个休闲农业点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最邻近指数、空间热点、多环缓冲等空间分析方法首先对漳州市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均衡性、市场空间距离特征进行测定.其次,综合各维度空间计量结果对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现状进行探讨.最后,以漳州市休闲农业的区域差异性为核心,并且通过分析客源市场的行为的规律特征及发展条件提出科学优化思路.


福建省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福建省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种群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方法】选择代表福建南北两地的漳州和建瓯蔬菜生产地开展露地和温室大棚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系统调查,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漳州露地烟粉虱周年发生,种群季节性消长呈现两个高峰,即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的夏季高峰和11月上中旬的秋季高峰;建瓯大棚内烟粉虱亦周年发生,且与漳州露地种群消长动态基本同步;建瓯露地烟粉虱始见期为3月下旬,种群夏季高峰在7月中下旬,秋季高峰期在10月中下旬。烟粉虱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4龄若虫+拟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77、14.98、9.60、7.97、12.56℃,有效积温分别为77.25、29.13、49.62、65.03和65.13日·度,结合2015-2017年气象资料,推算出烟粉虱在建瓯和漳州年发生代数分别为11-12代和13-14代。【结论】气温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21-27℃是B型烟粉虱发育的适宜温度,低于20℃和高于30℃均不利于烟粉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当旬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种群数量快速上升,当旬平均气温持续保持在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一个水稻Bowman-Birk家族基因功能的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摘要:采用荧光定量分析和过量表达的方法研究水稻Bowman-Birk家族基因BBTI-13基因的功能.结果显示,BBTI-13在野生型日本晴水稻中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胚和花药中表达最低;BBTI-13基因的烟草亚细胞表达定位表明其为组成型表达;过表达株系的田间表型分析发现,过表达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相比株型矮化,粒型稍变大.并通过对水稻株形矮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分析表明,BBTI-13基因的过量表达会引起水稻相关矮化基因的上调和下调反馈,其中Ghd2、DTH7、Ghd7、THIS1和Ghd8表现上调,OsBZR1、OsSIN表现下调.
关键词: 水稻 Bowman-Birk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转移因子对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影响的测试研究
《福建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为了解转移因子(TF)对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肌肉注射TF途径接种试验组猪,注射剂量为2.0 mL/头,同时设立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接种注射前第3 d及接种注射后第3 d、7 d、14 d、21 d采集外周血,测试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结果显示,试验组猪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于注射TF后第3 d、7 d及14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6%、22.0%和14.9%。结果表明,TF可显著提高猪外周血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和猪免疫功能。
关键词: 转移因子 肌肉注射 猪 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百分率


福建农科院与大田举行优特水稻新品种应用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
《福建稻麦科技 》 2018
摘要:2017年12月26日,福建农科院与大田县举行优特水稻新品种应用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仪式,大力推进当地优特水稻产业发展,助力大田县乡村振兴。农科院陈永共书记、谢华安院士、余文权副院长,院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处、科技服务处、水稻所负责人,大田县委熊旭明书记,县农业局、县茶业局、济阳乡政府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水稻所所长占志雄、济阳乡党委书记杨道成分别代表院县双方签订院士专家工作


青枯雷尔氏菌胞外多糖合成缺失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植物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EPS)是青枯雷尔氏菌关键的致病因子之一。通过构建胞外多糖缺失突变株,研究胞外多糖在青枯病致病中的作用。【方法】从青枯雷尔氏菌FJAT-91的基因组中克隆出胞外多糖合成结构基因epsD同源臂,克隆至自杀性质粒p K18mobsacB,再将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插入同源臂中间,获得重组质粒p K18-epsD。将重组质粒转化至青枯雷尔氏菌FJAT-91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同源重组敲除epsD基因,获得EPS合成缺失的突变株FJAT-91Δeps 。研究突变株与野生菌株在菌落形态、胞外多糖合成、运动能力、定殖能力的差异性。【结果】突变菌株FJAT-91ΔepsD与出发菌株FJAT-91相比:胞外多糖产量显著减少,生长较慢;泳动能力(swimming motility)和群集运动能力(swarming motility)显著降低;在番茄苗根部和茎部的定殖能力显著降低;弱化指数(AI)为0.905,鉴定为无致病力菌株。【结论】胞外多糖在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开发植物疫苗提供了优良的材料与研究基础。


鸭肠炎病毒疫苗株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疫苗株自1960年以来一直被用于防控DEV感染,该疫苗安全稳定、生产技术成熟、可快速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EV的基因组庞大,复制非必需区多,可容纳多个外源基因的插入,被广泛用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来开发疫苗。当前,尚未见仅针对DEV疫苗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DEV疫苗株和强毒株UL2基因特点,明确DEV疫苗株在UL2基因上存在528bp连续核苷酸缺失,设计针对该差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建立了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EV疫苗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DEV疫苗株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当UL2基因含量为5.25×101~5.25×106拷贝·μL~(-1)时有良好的线性扩增,其标准曲线方程Y轴截距为34.95,斜率为-3.218,扩增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100%;敏感性强,最低检测限为52.5拷贝·μL~(-1);特异性好,对DEV疫苗株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仅出现1个单特异峰值[Tm=(90.62±0.28)℃],无引物二聚体,对其他鸭源传染病病原(如鸭肠炎病毒强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番鸭源鹅细小病毒、新型基因重组型鸭细小病毒、鸭腺病毒A型、鸭源鹅多瘤病毒、鸭源大肠杆菌、鸭疫里默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55%~1.72%和0.92%~2.49%。本研究建立了DEV疫苗株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为评价DEV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免疫防控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疫苗株 UL2基因 Eva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