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肠黏膜免疫屏障及其保护措施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黏膜是构成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之间最大的接触表面,是易受病原体定植和入侵的最常见部位。肠黏膜免疫屏障作为保护动物机体免受外来病原微生物侵扰的重要防线,可在抗原的刺激下利用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物质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可对无害抗原下调免疫反应或产生免疫耐受。研究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作用的机制并通过人为保护性措施来预防和修复肠黏膜免疫功能损伤对于动物机体免疫屏障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肠黏膜 免疫屏障 保护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西甜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摘要:文章全面总结了内蒙古地区西甜瓜生产的现状与特点,深入分析了西甜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从而为内蒙古西甜瓜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西甜瓜 生产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方式对小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中蒙荒漠草原不同放牧方式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四季游牧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重要值均高于定居放牧;多年生植物重要值为蒙古四季游牧高于定居放牧样地;四季放牧群落一年生植物重要值低于定居放牧样地。四季游牧的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定居放牧,而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则正好相反。群落多样性指数间相关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间均呈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间呈负相关。研究不同放牧方式荒漠草原群落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特点,探讨不同放牧方式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可为荒漠草原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放牧方式 小针茅荒漠草原 群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栽培砂糖橘花粉活力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5a生枳砧砂糖橘嫁接苗为试材,研究比较了离体萌发法、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MTT染色法对花粉活力的测定效果及其对砂糖橘有叶花和无叶花2种类型离体花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糖橘无叶花花粉活性高于有叶花花粉活性;MTT染色法是简单快速测定砂糖橘花粉活性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砂糖橘 花粉活力 离体萌发法 MTT染色法 TTC染色法 I2-KI染色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0g/L收乐通EC加助剂防除向日葵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了增加防除向日葵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种类的选择性,便于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延长除草剂的使用寿命。2012年应用240g/L收乐通EC 45~100m L/667m2,以及各处理加入等量Amigo助剂,于向日葵生长期,杂草3~6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防除田间禾本科杂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单剂各处理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的速效性、持效性和防效均很好,药后15d、35d防效均稳定在94.3%以上,而且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10%精喹禾灵EC两种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对于多年生芦苇施药后35d鲜重防效为56.9%~76.5%,不如对照药剂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10%精喹禾灵EC处理88.9%、91.6%的防效。但是,收乐通各处理加入等量助剂后防效明显提高,药后35d对芦苇的鲜重防效为55.8%~98.9%,其中240g/L收乐通EC 80m L/667m2、100m L/667m2处理防效均在93.1%以上,优于两种对照药剂,而且对向日葵安全。

关键词: 向日葵田 禾本科杂草 收乐通 Amigo助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及其玉米醇溶蛋白含量对山羊瘤胃淀粉降解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饲用玉米及其玉米醇溶蛋白(zein)含量对山羊瘤胃淀粉降解率的影响。运用新比浊法测定8个内蒙古地区代表性的饲用玉米品种(久龙10号、久龙15号、登海3672、德丰359、京单58、丰田6号、种星2255、富尔306)的zein含量,并通过尼龙袋法和体外法测定山羊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结果表明:1)京单58 zein含量[(3.09±0.36)%]最低,而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外流速率常数(Kp)=6%/h时,(43.11±0.04)%;Kp=4%/h时,(49.33±0.07)%]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62.08±1.24)%]均居8个品种之首;德丰359 zein含量[(6.04±0.32)%]最高,而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Kp=6%/h时,(35.91±0.03)%;Kp=4%/h时,(39.64±0.05)%]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52.93±0.42)%]均最低。2)玉米中zein含量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89,P<0.01);与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Kp=6%/h时,R2=0.82,P<0.01;Kp=6%/h时,R2=0.83,P<0.01)。3)玉米中zein含量(A)和淀粉含量(B)与7 h体外淀粉降解率(Y)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公式为:Y(%)=58.73+0.19B-2.68A(R2=0.94,P<0.01);而与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Y')的回归关系显著,公式为:Y6'(%)=47.84+0.04B-2.43A(Kp=6%/h时,R2=0.82,P<0.05),Y4'(%)=55.99+0.04B-3.29A(Kp=4%/h时,R2=0.83,P<0.05)。结果提示,为提高玉米饲用价值和节约成本,十分必要从玉米的种植到饲喂动物整个链条来考虑品种和zein含量对反刍动物消化道淀粉降解率的影响。

关键词: 山羊 玉米醇溶蛋白 7 h体外淀粉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残茬及不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作物残茬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及距驼绒藜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风蚀规律,采用地表埋放风蚀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蚀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及驼绒藜对间作秋翻裸地的保护作用明显,驼绒藜冠幅越大防护效果越好,草谷子和油菜2种残茬相比,草谷子残茬由于秸秆密集,防护效果好于油菜茬,草谷子和油菜残茬加上驼绒藜冠幅的保护,裸地中土壤风蚀量下降73.40%~88.90%;与大面积秋翻裸地相比,不同残茬和生物篱均对间作秋翻裸地有防护作用,土壤风蚀量降低率为38.57%~76.45%,其防护效果大小顺序为草谷子茬>4年驼绒藜>莜麦茬>油菜茬>2年驼绒藜>草玉米茬>油葵秆;驼绒藜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风蚀趋势为,距驼绒藜2m之内,土壤沉降量逐渐降低,3~5m土壤沉降量又逐渐增大,5~8.5m土壤沉降量又逐渐减小,距驼绒藜8.5m外开始发生风蚀,而且随距离增加土壤风蚀量逐渐增大。秋翻裸地中距4年驼绒藜1m到10m不同距离处,较大面积秋翻裸地土壤风蚀量降低率为65.84%~132.40%;距4年驼绒藜10m之外的区域还能显现驼绒藜的防护效果。

关键词: 阴山北麓 作物残茬 生物篱 土壤风蚀 风蚀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2种不同剂型防治小麦蚜虫试验初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吡虫啉两种不同剂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探寻其最佳使用剂量,选择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4种不同剂量,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种不同剂量供试。结果表明,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300m L/100kg种子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9.3%,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有效含量)防效在96%以上,该2种剂量可作为推荐使用剂量。

关键词: 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小麦 蚜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高寒区玉米生产特点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主要针对山西省春播早熟区玉米生产积温低、降雨量少、土壤贫瘠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来培肥地力,运用降解地膜减轻环境污染,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来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此外,重点介绍了除草剂的使用以及玉米早、中、后三个主要生长发育时期的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隔行去雄增产技术的应用,使这一地区的玉米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高寒区 玉米 栽培技术 山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牧区冬春季羔羊营养物质消化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牧区冬春季低质粗饲料供给下,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断奶羔羊营养物质消化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61±2)日龄健康、体重为(20.56±1.43)kg的断奶羔羊12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公母各占1/2。4组羔羊分别补饲消化能(DE)水平相近,粗蛋白质(CP)含量逐渐升高的4种精料,其能氮比(采用DE/CP)分别为90.03(Ⅰ组)、82.55(Ⅱ组)、73.25(Ⅲ组)、67.87 MJ/kg(Ⅳ组)。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补饲不同能氮比的精料,各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CP表观消化率Ⅲ组比Ⅰ、Ⅱ组分别提高了17.26%、23.84%(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05≤P<0.10),其中Ⅲ组最高为63.13%;钙表观消化率Ⅲ组比Ⅰ、Ⅱ组分别增加了8.52%、4.13%(P<0.05)。2)虽然瘤胃液pH组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但Ⅳ组氨态氮(NH3-H)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丙酸和丁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趋于显著影响乙酸含量、乙酸/丙酸(0.05≤P<0.10)。Ⅰ组乙酸含量、乙酸/丙酸低于其他组(P>0.05);Ⅰ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VFA浓度Ⅲ组比Ⅰ、Ⅱ、Ⅳ组分别低29.11%(P<0.05)、30.32%(P<0.05)、11.93%(P>0.05)。总结得出,冬春季枯草期牧区羔羊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出现显著差异,能氮比为73.25 MJ/kg时,CP、NDF、钙的表观消化率达到最大值,且该能氮比条件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关键词: 羔羊 补饲 羔羊料 能氮比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