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的保藏、共享服务与研究利用

菌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年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Bank of Glomeromycota in China,BGC)"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建立。目前,该库已保藏丛枝菌根(AM)真菌40种190株,并面向全国开放,提供菌种资源与共享服务等,对国内AM真菌研究与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按照菌种利用的研究方向,详细列举了中国保藏的AM真菌菌种资源的研究结果,以期为政府决策、相关研发单位、研究者和生产者等提供参考,以促进中国共生真菌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中国 丛枝菌根真菌 菌种保藏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辛酸-月桂酸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蓄冷特性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的缺点,以质量比为81∶19的正辛酸(OA)-月桂酸(LA)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为基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高热导率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OH)、Fe_2O_3、Al_2O_3、Cu以及分散剂SDBS,采用超声波振荡法制备纳米复合相变材料体系,从纳米粒子的种类和浓度来研究其对OA-LA蓄冷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纳米粒子质量浓度的增加,热导率先增大,而后逐渐趋于稳定.加入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最佳热导率大小依次为:0.1,g/LMWCNT-OH>0.4,g/LFe2,O3>0.3,g/LAl_2O_3>0.3,g/LCu.OA+LA+0.1,g/L,MWCNTOH+0.2,g/L,SDBS表现出最佳蓄冷特性,其热导率提高了21.9%,,相变温度没有变化,相变潜热增加了2.9%,,相变蓄冷时间缩短了16.7%,,经过200次冻融循环测试后,仍保持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潜热.因此,在果蔬冷链物流保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蓄冷 有机相变材料 热导率 纳米粒子 冷链物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与未来展望

河北学刊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在此过程中,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9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农民工的发展历程,其流动与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以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为主的就地转移;二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异地转移;三是"离土不返乡,进城又留城",以长期在所工作的城市居住为特征,部分农民工举家迁移。在第三个阶段,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的进程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必将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本专题首先从整体上讨论了中国农民工的贡献与发展,提出了新形势下对中国农民工问题的一些判断,而后从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流迁与融合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基础物质之一,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高效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长期盲目过量施用所引发的系列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有效权衡粮食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与化肥减施增效间关系成为需要解决的系统工程问题。根据对科学施肥技术迫切需求,综合评价了中国化肥施用现状与形势,重点阐述分析了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施用、精准变量施肥、灌溉施肥及部分大宗农作物典型施肥等现代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应用概况及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的发展趁势,提出未来主要发展建议,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化肥减施增效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肥 减施增效 测土配方施肥 缓控释肥 精准变量施肥 灌溉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氮比对真菌发酵桑枝-燕麦麸皮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桑枝和燕麦麸皮为药性基质,探讨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韩芝、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四种药食用真菌的生长情况,并对其发酵后的药性菌质的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碳氮比的增加,韩芝、奥德蘑菌丝体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变化,猴头菌与桑黄菌丝体生长速度明显增长(p <0.05)。发酵后混合菌质活性成分含量明显变化,其中当碳氮比为20∶1 (g/g)时,桑黄和奥德蘑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2.8±1.16) mg/g干物质和(111.22±4.83) mg/g干物质,二者多肽含量明显增加,均增加了一倍多;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增长。多酚整体含量下降,在碳氮比为50∶1 (g/g)时,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的总酚浓度在发酵后分别下降了(6.57±0.18) mg/g干物质、(6.78±0.25) mg/g干物质和(5.64±0.47) mg/g干物质,均下降了约1/3。另外,发酵产物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碳氮比为40∶1 (g/g)时,韩芝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96.90%。四种菌质对于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有较明显的提升。本文为药食用真菌应用于食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向固体发酵 药食用真菌 药性菌质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嘉陵江梯级水利工程开发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差异及适应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熟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游、中游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下游蛇鮈;上、中、下游的蛇鮈繁殖期分别为2-6月、2-5月、2-4月;蛇鮈绝对生殖力和相对体长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下游>中游,相对体重生殖力的变化趋势为下游>上游>中游,卵径大小变化趋势为:中游>上游>下游。

关键词: 蛇鮈(Saurogobio dabryi) 繁殖特征 嘉陵江 生态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种百合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分析评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百合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选育赏药食兼用的新品种百合,本文比较研究测定了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百合营养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以多酚和生物碱两个活性物质指标含量变异系数大,膳食纤维、氨基酸等指标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主成分分析,被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0. 229%,影响百合综合营养品质评价的次序依次为:功能因子、营养因子和碳水化合物因子。经综合评价,岷江百合、宜昌百合和‘塞拉达’营养品质评分最高,传统食用百合龙牙百合和兰州百合(平陆)营养品质也较好。该研究基于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氨基酸组成3个方面对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进行了系统评价,为筛选新型赏药食兼用百合、充实和完善百合营养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百合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氨基酸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超疏水基底的水中微量铅元素的LIBS快速测量方法

激光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铅(Pb)是饮用水中的一种常见微量重金属有害污染物,但目前常规测量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测量。为了定性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饮用水中铅的检测限,在被测基地表面制备了超疏水涂层,利用超疏水效应使待测溶液不断在基底表面汇聚,提出了一种水中微量铅的快速测量方法。与传统的滤纸法相比,该方法对铅的检测能力有了很明显的增强效果,可以明显的检测出10μg/L铅溶液中的铅元素。此外,利用超缩水的聚集效应,对5个不同浓度(100~500μg/L)的铅溶液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出了较好的回归曲线模型,其决定系数R2达到0. 995 5,它的预测检测限可以达到6. 297μg/L。结果显示了此方法有助于饮用水中重金属铅的测量,具有高灵敏、快速测量、可定量的优势,有望应用于饮用水质的快速鉴定。

关键词: 饮用水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超疏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对2种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效应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2种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效应,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以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分别作为乙·莠和苯唑草酮+莠去津的喷雾助剂,田间测定2种除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不同兑水量下桶混添加助剂对控草效果、玉米产量和玉米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50~675 kg·hm~(-2)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可使40%乙·莠SE的施用量降至2 700 mL·hm~(-2),较常用量减少40%,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2%以上和92%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保持在60%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5.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791.31元·hm~(-2)以上;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可使"苯唑草酮+莠去津"中的30%苯唑草酮SC和90%莠去津WG的施用量分别降至60 mL·hm~(-2)和600 g·hm~(-2),较常用量分别减少69.23%和52.94%,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66%以上和93%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0%左右和86%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3.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885.75元·hm~(-2)以上。可见,在确保450~675 kg·hm~(-2)的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对乙·莠和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对苯唑草酮+莠去津均有明显的减量效应。

关键词: 玉米田 助剂 兑水量 除草剂 减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果农之友 2019

摘要:桃炭疽病是桃树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流行时造成幼果严重落果,成熟期大量烂果,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1发生情况在北京市平谷区,目前桃炭疽病在油桃上发生重,晚熟黄桃、白桃上也有发生。桃果成熟期大量烂果,采后继续烂果。2危害症状2.1果实油桃距采收10~15天时,果面出现数个病斑,病斑近圆形,直径在1厘米左右,稍凹陷。病斑中心部位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呈轮状排列(图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