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本结缕草ZjZFN1基因对拟南芥的转化及其耐旱性分析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锌指蛋白在植物干旱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尽管已经在各种植物中克隆并鉴定了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但是它们在日本结缕草中的功能和潜在的转录机制还不清楚。通过花序侵染法将ZjZFN1基因及其启动子转化拟南芥,并通过草铵膦/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株系。ZjZFN1的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的表达,在甘露醇处理下的GU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在拟南芥中过表达ZjZFN1降低了种子发芽率,减弱了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和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状况;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植株中的丙二醛含量高于野生型植株,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对过表达ZjZFN1的拟南芥进行干旱处理后,POD、SOD、P5CS、LEA的表达水平降低,而APX的表达水平升高。ZjZFN1基因的过表达可减弱植物的耐旱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 日本结缕草 ZjZFN1转录因子 转基因拟南芥 抗旱性 抗性基因表达


果园对靶喷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果园喷药作业现状,设计了果园对靶喷药控制系统。该系统根据霍尔(测速)传感器实时检测拖拉的行驶速度,采用红外传感器列阵探测果树树冠,根据靶标检测信息和行驶速度来控制电磁阀的频率与占空比,从而调节喷头流量,实现了基于果树树冠检测的对靶变量施药。室外对靶施药试验结果显示:在传感器探测范围内,果树靶标识别率100%,喷药覆盖率100%;当拖拉机速率不超过1.16m/s时,对于同一靶标区域,速度几乎不影响靶标的检测宽度;同等条件下,速度越大,喷药宽度的相对误差越小。


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处理对卷丹和珠芽生长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种产业是百合产业的基础和始发端,关系到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有些百合种/品种在叶腋处能产生珠芽,珠芽是接近于脱毒的小籽球,利用珠芽可大大提高种球繁育效率。因此,百合珠芽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可以建立调控珠芽分生的方法,提供百合种球生产新的方式和思路,同时也为百合珠芽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以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为材料,探索了赤霉素(GA3)赤霉素抑制剂(PAC)对卷丹及珠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使用浓度为100 mg/L的外源GA3和PAC溶液、蒸馏水为对照定期对卷丹叶腋处进行喷施,测定卷丹和珠芽的各项形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为:GA3处理的卷丹株高、节间长、花苞长和宽较对照分别增长了69.73%、58.81%、29.15%、37.16%;而PAC相应减少了77.06%、69.86%、30.91%和8.93%,PAC使植株茎粗增加。喷施GA3使花期提前半个月而PAC推迟了18 d,另外,GA3对珠芽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单株数量减少但是增加了单个珠芽重量,母株上的珠芽可以不经休眠直接萌发;PAC处理显著增加了珠芽厚度并且珠芽分化效率最高,为56.27%。本研究可为珠芽调控方法的建立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不同健康状况松针反射光谱特征分析
《北京测绘 》 2019
摘要:为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大面积的枯死松树监测,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程度的枯死和健康松针的光谱曲线,结合GF-2遥感影像的波段范围分析其光谱特征与敏感波段,并借助28种光谱指数探究区分健康松树与枯死松树的适宜光谱指数。结果表明:近红外波段(欧氏距离为118.16)是识别枯死松树的最敏感波段。文中使用的28种光谱指数除R_(gre)-R_(blue)、R_(blue)/R_(nir)+R_(gre)、R_(blue)/R_(nir)+R_(red)、R_(blue)/R_(gre)、(R_(blue)-R_(gre))/(R_(gre)+R_(blue))和R_(blue)/R_(red)+R_(gre)这6种光谱指数外,其余22种光谱指数的J-M距离均超过1.90,表现出很好的光谱可分性。研究结果可为构建适用于GF-2遥感影像进行枯死松树监测的植被指数提供理论基础。


以壳聚糖膜为可再生吸附剂提取废水中的Cr(Ⅵ)
《工业水处理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壳聚糖膜(CS)转移至氯化铁溶液中震荡吸附Fe~(3+)(CS-Fe),用于连续吸附废水中的Cr(Ⅵ)。利用SEM、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容量最大可达252.6 mg/g,是壳聚糖膜吸附量的2.1倍。吸附在6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既符合Langmuir模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3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可达到113 mg/g。


植物篱及过滤带防治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 2019 CSCD
摘要:坡耕地极易发生土壤侵蚀,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制约了丘陵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坡面构建植物篱或过滤带可通过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增强土壤入渗、拦截径流和泥沙、过滤氮磷及污染物,是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整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不同植物篱和过滤带对径流、泥沙、氮、磷,以及污染物的阻控效果,分析了该技术阻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深刻阐述了植物篱对水土流失的阻控机理,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以期为植物篱或过滤带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为丘陵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依据。


神经网络模型在中国城市扩展的应用进展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 2019
摘要:城市扩展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复杂时空动态变化过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解释并分析城市扩展特征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梳理神经网络在用地信息提取、扩展用地效益评价、扩展模式识别、扩展模拟预测等城市扩展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在研究内容上缺乏城市空间扩展层面的模拟研究;在研究尺度上集中于单个城市的分析,缺乏对城市群乃至全国尺度城市扩展的深入探讨。在国家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积极响应政策导向,探索多种空间约束条件下城市扩展神经网络模型,重点考虑区域生态空间布局;积极拓展研究区域,强化不同尺度下尤其是大中尺度下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扩展模式识别;在技术上实现与多种方法的融合,以期实现城市在空间上的健康发展。


基于冬小麦冠层高光谱的干生物量监测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AGB)能够表征麦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大小,提取AGB光谱特征信息和实现其准确估算,对于掌握冬小麦长势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连续2 a的氮运筹试验,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的重要波段,并基于所提取的光谱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构建AGB的光谱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SPA算法可有效降低光谱维度,基于原始光谱所筛选的重要波段分别为528,671,734,910,1 235 nm,而基于一阶微分光谱所筛选的波段为530,669,740,817,1 209 nm;基于一阶微分处理所建立的模型校正集与验证集模型均达到了较高的精度,Y=-5.01+2 043.86R530-7 772.11R669+348.54R740+14 462.04R817+14 196.13R1209,其R2,RMSE和RPD分别为0.72,1.92 t/hm2和2.53;验证集R2和RMSE分别为0.67,2.25 t/hm2。研究表明,结合SPA和MLR可以实现冬小麦AGB的实时估算,研究结果对冬小麦生长状况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