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DPC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及化控技术的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目的]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方法]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缩节胺剂量处理。[结果]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和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 d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 cm,株高控制在75-90 cm之内。在黄河流域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合理化控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机采棉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化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无公害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规程(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刈割收获、运输和贮藏以及台账管理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无公害饲用甜高粱种植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无公害 饲用甜高粱 种植技术 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田烂铃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现代农村科技 2017

摘要:由于2017年气候异常,造成棉田的伏前桃增加,为棉花的烂铃创造了条件,广大棉农应该引起重视。棉花烂铃主要由棉铃病害引起,如棉铃疫病、炭疽病、红腐病。而这些病害主要通过种子带菌、土壤带菌或病残体带菌3种方式传播,特别是距地面40cm以下的棉铃在田间郁闭、空气湿度大于85%时,烂铃发生严重。烂铃不仅影响棉花产量,造成棉花纤维品质下降,同时还增加了植棉的生产成本,造成植棉效益的下降。其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高丹草农艺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光周期不敏感型冀草1号、光周期敏感型冀草2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于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分析了高丹草农艺性状及饲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抽穗―乳熟期,低密度(6.0万~7.5万株·hm~(-2))处理下,冀草1号、冀草2号高丹草的主茎直径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30.0万~37.5万株·hm~(-2))(P<0.05),但其它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乳熟期,不同种植密度对冀草1号高丹草的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15.0万株·hm~(-2)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7.5万株·hm~(-2)处理(P<0.05);种植密度在30.0万株·hm~(-2)处理下,冀草2号高丹草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2.0万株·hm~(-2)处理(P<0.05);但12.0万株·hm~(-2)处理下的饲用品质指标与其它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乳熟期刈割时,光周期不敏感型高丹草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光周期敏感型高丹草适宜种植密度为12.0万株·hm~(-2)。

关键词: 高丹草 种植密度 主茎直径 干草产量 饲用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施硼可减少空苞

农村百事通 2017

摘要:板栗缺硼时会出现空苞和独粒现象,影响板栗的产量和质量。板栗施硼肥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硼肥施用量。应按树冠大小计算,以每平方米施硼砂10~20克为宜,不得超过40克,且要施在树冠外围须根分布最多的区域。若硼肥施用过多易发生硼中毒现象,表现为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呈褐色,叶片抱拢变脆,叶脉弯曲。严重者全树叶片边缘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河北省蔬菜产业品牌建设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针对河北省蔬菜产业面临市场饱和、质量升级等现状,以及发展蔬菜品牌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品牌建设发展河北省蔬菜产业为切入点、提质增效转方式为关键点,从提高蔬菜科技创新能力、创建区域特色蔬菜品牌、扶持蔬菜品牌龙头企业、建立品牌蔬菜追溯体系、注重蔬菜品牌宣传推广5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河北省品牌蔬菜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蔬菜业 供给侧改革 品牌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棉红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花科学 2017

摘要:针对近几年棉红铃虫的发生与为害有抬头的趋势,调研了河北省棉田主要害虫棉红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主要介绍了除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外的一些生物的、化学的等综合防治措施,旨在控制棉红铃虫的发生和逐步降低发生基数,也为棉花工作者防治棉花虫害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河北省 棉红铃虫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0种质改良及鉴定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粉病是威胁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感病减产的一条安全有效途径。为了将合成六倍体小麦中的白粉病抗病基因Pm30导入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的优良小麦品种中,利用自育中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系冀资356与合成小麦Synthetics(He-48)(T.dicoccon PI94625/Ae.squarrosa)杂交,经过连续6年的选育,选育出高抗白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7份。利用与Pm30连锁的SSR标记Xgwm159对这7份品系进行检测,用中国春和Pm30做对照,结果表明,14YF650和14YF675 2个品系扩增出430,460,500 bp条带,说明这2份材料携带来自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30。这2个品系表现矮秆抗倒、大穗、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以作为抗白粉病的亲本直接应用于抗病育种。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抗病基因 白粉病 Pm30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低温放热法分析板栗枝条的抗寒性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低温放热(LTE)法鉴定板栗枝条抗寒性的应用效果,以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枝条为材料,采用LTE法分析各品种放热特征和LTE相关指标,三点法建立各品种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温度-伤害度回归方程(LT-I),利用LTE相关指标(木质部和韧皮部LT-I斜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开始结冰和终止结冰点温度)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了16个品种的抗寒性,并用传统组织褐变法和电导法对LTE分析法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LT-I斜率在品种间和品种内均不同,并且各品种LTE相关指标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板栗枝条LTE各指标隶属度均值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开始结冰和终止结冰点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LTE分析法测定木质部伤害度和组织褐变法测定木质部褐变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8,LTE分析法测定枝条伤害度和电导法测定枝条伤害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因此,LTE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准确实用的鉴定板栗枝条抗寒性的方法。板栗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开始结冰和终止结冰点温度越低,抗寒性隶属度均值越大,其抗寒性越强。

关键词: 板栗 枝条 抗寒性 低温放热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便捷、安全、准确地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河北省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品和国标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以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NY/T1121.6-2006,即油浴加热法)为标准方法,对其中的油浴加热条件进行了改进即烘箱加热法。同时对烘箱恒温180℃测定土壤有机质的保温时间、加热器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标准差为0.04~0.11 g/kg,变异系数为0.32%~0.55%;而油浴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标准差为0.06~0.25 g/kg,变异系数为0.77%~1.46%。烘箱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Y)与油浴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X)呈极显著相关,回归方程Y=0.990X+0.154(r=0.999>r0.01=0.874)。统计检验显示,2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异,t(0.385)t0.01(3.707),显然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精密度明显高于油浴加热法。与标准方法即油浴加热法相比,烘箱恒温180℃用150 m L三角瓶保温氧化30 min测定土壤有机质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而且高效、安全、环保、实用。

关键词: 烘箱加热法 土壤有机质 重铬酸钾容量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