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中不同比例的蒲地蓝药渣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比例的蒲地蓝药渣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24只健康、体重(34.05±3.38) kg的白绒山羊,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A组)饲喂以大豆秸秆为粗饲料的基础饲粮,试验组(B、C、D组)分别以5%、10%和15%的蒲地蓝药渣替代部分大豆秸秆和豆粕。预试期7 d,正试期65 d。结果表明:1) C和D组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A和B组(P<0.05),A组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B组(P<0.05)。D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B和C组(P<0.05),A、B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C组(P<0.05)。A、B和C组山羊的料重比显著高于D组(P<0.05)。2) D组山羊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B和C组(P<0.05)。各组山羊的酸性洗涤纤维、钙、磷、铁、铜、锰、锌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不同比例的蒲地蓝药渣对山羊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蒲地蓝药渣的适宜比例为15%。


不同发酵时期大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阐明不同发酵时期大麦青贮发酵品质及细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试验分别在青贮第2 d、青贮第14 d、青贮第60 d和有氧暴露第5 d采样,对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与青贮第2 d相比,大麦青贮第60 d的pH值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青贮第2 d的细菌优势菌群是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分别为45.960%、30.680%.青贮第14 d的细菌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为74.720%,其次是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相对丰度为13.170%.青贮第60 d的细菌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为96.740%.有氧暴露第5 d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为0.710%,有氧暴露后滋生了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等有害菌.综上所述,青贮第2~60 d大麦青贮的优势菌群是乳杆菌属,而有氧暴露后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增加.
关键词: 青贮品质 大麦青贮 Miseq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


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跨国传播的重大烈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山羊和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N蛋白是抗体检测的主要靶蛋白,本研究将PPRV Nigeria 75/1毒株的N蛋白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经鉴定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针对PPRV N蛋白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获得了具有阻断效果的单克隆抗体1B11株.经免疫荧光方法鉴定该单克隆抗体与PPRV Nigeria 75/1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用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1B11抗体作为阻断抗体,建立了检测PPRV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经优化反应条件,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5μg/mL,阻断抗体的最佳浓度为1μg/mL,待检血清1∶2稀释反应1 h,底物反应时间为10 min,阴阳性检测临界值为阻断率为58.5%.特异性试验证明该方法与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边界病病毒(BDV)等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通过对234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为91%(213/234).由此表明,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可用于PPRV临床样品的抗体水平检测,为PPRV疫苗免疫效果检验及PPRV根除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N蛋白 单克隆抗体 阻断ELISA


棉花施用脱叶剂对相邻未着药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脱叶剂噻苯隆(Thidiazuron, TDZ)处理后,未着药叶片对脱叶剂的响应机理。【方法】以中棉所50为材料,分析TDZ涂抹叶片不同时间(1 d、3 d、6 d、10 d)后其相邻未着药棉花叶片的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内源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等的变化。【结果】棉花叶片涂抹TDZ 6 d后着药叶片脱叶率达到100%,而其相邻未着药叶片在试验期内(TDZ处理后10 d)无脱落。在TDZ施用的前期,未着药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迅速降低,之后逐渐升高恢复至清水对照(CK)水平。TDZ施用亦降低了未着药棉花叶片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量子产量(ΦPSII)、电子传递速率(Ret)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但在处理后10 d,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逐渐恢复到CK水平。TDZ施用显著提高了相邻未着药棉花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较小,而降低了丙二醛含量。TDZ施用后的3 d、6 d,未着药叶片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显著低于CK,而在处理后10 d,ABA含量与CK无差异;TDZ处理对未着药棉花叶片的生长素含量影响较小。【结论】棉花施用噻苯隆显著影响相邻未着药叶片的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内源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但药后10 d时未着药叶片的生理活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其未脱落的部分原因。
关键词: 棉花 噻苯隆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内源保护酶活性 内源激素含量


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个样品17种氨基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量的83. 2%与13. 2%。在主成分得分二维图上,糯玉米在主成分1方向介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在主成分2方向则按采收期顺序排列S3> S2> S1,W3> W2> W1,C3> C2> C1。结合各氨基酸在2个主成分上的载荷分析,主成分1提取的信息主要反映品种间氨基酸含量S> W> C的差别;主成分2则显示了3种玉米随采收期延迟氨基酸变化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半胱氨酸含量的上升与丙氨酸含量的下降。另外,样品间化学评分差值最大的为含硫氨基酸,C3为最高值,S1为最低值。分析结果为鲜食玉米风味和营养评价及利用提供借鉴。


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棉花CLE多肽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棉花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分泌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维持分生组织细胞增殖与分化间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信号转导和调控作用.CLE家族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大的植物多肽分子家族,也是近十年来研究最为热门的植物多肽激素.尽管CLE基因家族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取得较多的研究进展,但在棉花中有关CLE多肽基因家族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对CLE多肽家族的鉴定及演化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挖掘棉花中的功能多肽及其信号转导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文以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 Ulbrich)、陆地棉(G. hirsutum L.)和海岛棉(G. barbadense L.)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已鉴定的拟南芥CLE基因序列,在棉花基因组中进行同源比对,并对4个棉种中的CLE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结果]共得到148个棉花CLE候选基因.陆地棉和海岛棉中CLE基因数量都分别是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的2倍.聚类分析将所有CLE基因分为5个亚组.Ka/Ks分析表明大部分基因都经历了负选择作用,有11对基因经历了显著的正选择作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除海岛棉中的Gb CLE39、GbCLE13、GbCLE43,陆地棉中Gh CLE34、Gh CLE9以及亚组棉中的GaCLE4外,大部分CLE基因在棉花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这与多肽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相一致.CLE核心保守基序分析发现了12个棉花特有的多肽,其中有2个多肽来源于受到强烈正选择作用的基因,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结论]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首次对棉花的CLE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对于进一步挖掘棉花中的功能多肽及其信号调控网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GF-1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对水稻识别精度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GF-1卫星影像数据,选择建湖县3块5 km×5 km水稻种植区为试验区,分析了水稻识别精度与GF-1卫星3种分辨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分辨率由2. 0 m变化到16. 0 m,混合像元内水稻所占比例从0. 92下降到0. 73,水稻图斑平均面积从1. 66 hm2上升到13. 28 hm2,水稻识别的总体精度由92. 41%降低到89. 20%;水稻识别精度与高、中、低3个农田景观破碎度密切相关,破碎度增加导致水稻识别精度下降;同等分辨率下,破碎度越高水稻识别精度越低。


6种进口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粉的效果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进口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粉的实际应用效果,选购市场上常见的6种进口稀释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常温保存时间的延长,不同稀释粉组间,活力下降速度存在差异,其中DILTEC和CXM下降最快,PRIMXCELL组下降最慢.精子有效存活时间差异很大,由长到短的顺序为PRIMXCELL>ACTIYE>XINZUAN>SpermPro>CXM>DILTEC;总存活时间也是PRIMXCELL最长,达到384 h以上;保存120 h顶体完整率存在显著差异,从高到低顺序为PRIMXCELL>SpermPro>XINZUAN>ACTIYE>CXM>DILTEC.说明法国的PRIMXCELL稀释粉最好,有效存活时间242 h,总存活时间384408 h,保存120 h顶体完整率79.6%.


chTLR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gga-miR-6655-5p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中国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鸡Toll样受体3(chicken toll-like receptor 3,chTLR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感染中的作用及microRNA(miRNA)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用IBDV感染DF-1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IBDV感染可使DF-1细胞中chTLR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hTLR3激活表达后可抑制IBDV的复制,进一步分析其机理发现,chTLR3表达上调可激活IFN-β启动子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基因Mx启动子的活性及NF-κB和IRF-7信号通路。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发现gga-miR-6655-5p可作用于chTLR3的3′UTR;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gga-miR-6655-5p可以使chTLR3的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但mRNA水平没有变化。本研究表明:gga-miR-6655-5p可以作用于chTLR3的3′UTR负调控chTLR3的表达,抑制IFN-β启动子和Mx启动子活性,使IBDV在细胞中的复制水平提高。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gga-miR-6655-5p chTLR3 抗病毒天然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