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牛丽影 1 ; 刘春菊 1 ; 李大婧 1 ; 宋江峰 1 ; 刘春泉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关键词: 鲜食玉米;采收期;氨基酸;相关性分析;化学评分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209-2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个样品17种氨基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量的83. 2%与13. 2%。在主成分得分二维图上,糯玉米在主成分1方向介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在主成分2方向则按采收期顺序排列S3> S2> S1,W3> W2> W1,C3> C2> C1。结合各氨基酸在2个主成分上的载荷分析,主成分1提取的信息主要反映品种间氨基酸含量S> W> C的差别;主成分2则显示了3种玉米随采收期延迟氨基酸变化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半胱氨酸含量的上升与丙氨酸含量的下降。另外,样品间化学评分差值最大的为含硫氨基酸,C3为最高值,S1为最低值。分析结果为鲜食玉米风味和营养评价及利用提供借鉴。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春菊,陈艳萍,袁建华. 2020

[2]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 郝德荣,冒宇翔,陈国清. 2016

[3]种球采收期和预处理对朱顶红促成栽培的影响. 曹荣祥,张宁宁,王勇,华宁,毛秋生. 2012

[4]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杜小凤,吴传万,王连臻,胡杨红,赵建锋,文廷刚,王伟中. 2014

[5]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 胡传明,陆勤勤,张美如,朱建一,马飞,周伟,沈辉. 2015

[6]早中熟黄皮洋葱新品种希望之星的选育. 陈振泰,潘美红,缪美华,薛萍,杨海峰,惠林冲. 2018

[7]采收期和播种量对菜心经济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佘旭东,刘凤军,牟建梅,宋英,张国勤,徐君,李军. 2010

[8]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英文). 胡传明,陆勤勤,张美如,朱建一. 2015

[9]采收期对黄金梨果心褐变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刘梦竹,周宏胜,胡花丽,张雷刚,罗淑芬,张映曈,李鹏霞. 2020

[10]苏南地区猕猴桃遮阴栽培及品质表现. 阎永齐,陈成,杨勇. 2020

[11]温室网纹甜瓜干物质分配、产量形成与采收期模拟研究. 罗卫红,邰翔,张生飞,金亮,陈永山,卜崇兴,徐刚. 2006

[12]翠冠梨不同采收期对贮藏性的影响. 颜志梅,盛宝龙,蔺经,杨青松,李晓刚. 2005

[13]高Vc含量野生蔬菜资源筛选与不同采收期Vc变化. 张红梅,陈新,顾和平,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 2011

[14]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与籽粒含水量分析. 杨明花,刘强,冯国瑞,廖必勇,达吾来·杰克山,彭云承,布阿依夏木·那曼提,陈艳萍. 2024

[15]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海军,曾燕南,周影. 2010

[16]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卞晓春,吴春芳. 2015

[17]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及鲜穗产量的影响. 陆虎华,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薛林,胡加如,陈国清,石明亮,黄小兰,郝德荣,冒宇翔,程玉静. 2013

[18]耐盐牧草-肉羊-鲜食玉米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高效配套技术. 王兰萍,王为,潘宗瑾,洪键,王海洋,耿荣庆. 2016

[19]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高效种植技术. 汪凯华,王学军,陈满峰,缪亚梅,顾春燕,葛红,单志良. 2014

[20]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汪凯华,单志良,王学军,陈满峰,缪亚梅,葛红,顾春燕.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