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对鸭梨采后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12
摘要:以微孔保鲜膜为对照,研究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对7个月贮藏期间鸭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和很高的二氧化碳/氧气渗透系数比,在保持包装袋内较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也能维持较低的氧气浓度。两种保鲜膜包装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均低于0.5%的水平;微孔保鲜膜包装袋内的氧气浓度接近于空气(20%左右),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袋内的氧气浓度在5%~6%之间;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的鸭梨贮藏期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显著高于微孔膜包装(P<0.05),细胞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微孔膜包装的果实(P<0.05);两种包装的鸭梨果心褐变程度无明显差异。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有利于延缓鸭梨采后衰老进程,保持果实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 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 微孔保鲜膜 包装 鸭梨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果形的QTL定位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圆茄高代自交系106和长茄高代自交系113为亲本,利用其F2群体构建了一张包括23个SSR标记和85个AFLP标记,共15个连锁群的复合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 007.9 cM,平均图距9.3 cM,长度和密度符合定位标准。采用MapQTL4.0软件并结合MQM作图法对果形QTL进行定位分析,定位到与果形指数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12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0.8%和41.5%;与果长相关的5个QTL,位于第1、8、11、12、14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5%、36.8%、9.8%、45.0%和41.9%;与果径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5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5.8%。果形指数、果长和果径QTL同时定位在第1连锁群上,且与AFLP标记M23E21B距离3.5 cM,表明果形性状与该标记紧密连锁。
基于ISSR标记的我国黄瓜多主棒孢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2 CSCD
摘要: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对我国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云南、海南等19个省、市、区黄瓜栽培地造成严重为害。多主棒孢菌具有寄主广泛、侵染破坏力强、传播途径广、极易变异、防治措施缺乏等特点,而且黄瓜棒孢叶斑病在田间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表现出大型斑、小型斑和角状斑等丰富的症状特征,这些因素均导致黄瓜棒孢叶斑病发展为近年来继黄瓜霜霉病后的第二主要病害。本研究对87株采自我国山东、河北、辽宁及海南等11个地区的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采用ISSR标记进行分析,通过16条ISSR随机引物扩增后,得到109个稳定的DNA扩增片段,其中93%是多...
关键词: ISSR标记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相似性系数 遗传距离 扩增位点 随机引物扩增 扩增片段 亲缘关系 温湿度条件 种子传播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设施番茄 产量 品质 硝态氮淋失
植物病害生防细菌的筛选策略综述
《天津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简要总结了当前植物病害生防细菌的主要类型,着重介绍目前国内外生放菌筛选策略研究进展方面的内容,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归纳与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天津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转基因Bt水稻品种科丰6号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ry1Ac晶体蛋白毒素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65℃保温30min,通过荧光显色完成对转基因检测工作。结果显示,该LAMP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cry1Ac基因,其最低定性检测限是传统PCR方法的10倍。本研究建立的针对转基因水稻cry1Ac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非常适合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体细胞类型和基因转染方式对绵羊克隆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首先获得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成年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及前脂肪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BTX电转法及Nucleofector核转法对上述细胞系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并对转染效率进行比较,最后探讨3种转gfp基因细胞对绵羊转基克隆胚发育的影响。结果:核转法的转基因效率最高,3种细胞的转基因效率分别为86%,87%和90%,显著高于BTX电转法和脂质体法基因转染效率;脂质体转染效率显著低于BTX电转效率(P<0.05)。而对同一种转染方法而言,基因转染效率在3种细胞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以上述3种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的转基因克隆试验中,胚胎融合率、卵裂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成纤维细胞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前脂肪细胞组(P<0.05),但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组与胎儿成纤维细胞、前脂肪细胞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核转法基因转染效率最高,胎儿成纤维细胞最适合于胚胎克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