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蒜苗专用型大蒜新杂交种绿丰1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蒜苗专用型大蒜新杂交种绿丰1号是以民乐紫皮大蒜为母本,新疆吉木萨尔白皮大蒜为父本选育而成的大蒜一代杂交种。2014—2015年在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蒜苗产量72 078.6 kg/hm~2,比对照品种山东金乡县白皮大蒜增产5.8%~7.5%。2015—2016年在甘肃省多地进行的生产试验中,2015年平均折合蒜苗产量87 666.6 kg/hm~2,比对照山东金乡县白皮大蒜增产12%;2016年平均折合蒜苗产量91 101.8 kg/hm~2,比对照山东金乡县白皮大蒜增产10.6%。适宜在我国各蒜苗产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蒜 一代杂种 蒜苗专用型 新品种 绿丰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苹果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理特性对地表覆盖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陇东旱塬区不同覆盖物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根系分布及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以14年生苹果树为试材,采用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调查根系空间分布,并对根系生物量、根长、表面积等进行分析,测定根系活力、抗氧化酶类、活性氧代谢等相关生理指标,同时测定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结果表明:覆草可有效增大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增幅分别为2.7%~11.6%、3.2%~27.7%、5.1%~36.0%,但土壤容重降低,为清耕(CK)的88.7%~96.4%.CK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30~120 cm范围内的0~60 cm深土层中;覆草、覆膜处理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50 cm、0~60 cm水平范围内的0~100 cm深土层中,以20~40 cm根系最为密集;覆膜处理细根总量仅为CK的96.4%,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较CK有所减小,0~60 cm内细根占根系总量的51.6%.不同覆盖处理显著增强0~80 cm土层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其中覆草处理根系活力为CK的111.3%~136.7%.综合分析根系生长分布与生理活性、土壤理化性状等,认为覆草处理是陇东旱塬区苹果园较为适宜的地表覆盖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对玉米间作豌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对玉米、豌豆带进行覆膜、不覆膜处理做大田试验,研究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比不覆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单作覆膜比不覆膜玉米增产9%,豌豆增产21%;间作经济产量,玉米覆膜豌豆不覆膜处理的玉米比间作无膜处理的玉米增产11.70%,全膜覆盖比间作无膜处理的豌豆增产24.40%。土地当量比(LER)除玉米不覆膜豌豆覆膜的小于1外,其他处理LER为1.09~1.24,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两作物养分向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均为茎大于叶,覆膜提高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玉米覆膜豌豆不覆膜处理是本研究中间作优势最明显的覆膜方式,而玉米不覆膜豌豆覆膜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产量积累。
关键词: 覆膜方式 豌豆-玉米间作 干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土地当量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区域表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74份2003-2014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通过审定的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除穗粒重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均高于陇南和陇东地区。其中,生育期天数、穗长、穗下节长、穗粒重的H′值在全部区域中均最高,均大于2.0。经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株高因子、产量因子、生育期天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303%;陇中地区的品种与陇东、陇南地区在基因库上存在一定差异。利用42对SSR引物对参试品种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1~17个,平均等位变异7个,全部引物共检测到298个等位变异。经聚类分析,参试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486~0.781,平均值为0.605。全部参试品种可分为3个大类,7个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用莴苣品种适应性及适宜密度和栽培方式研究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引进适合干旱绿洲区气候环境的茎用莴苣品种,寻求适合该地莴苣种植的最佳密度和栽培模式,于2015年在干旱绿洲区高台县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进行了莴苣的品种适应性、适宜密度及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W4("14-Q64")的综合表现优于其它品种,种植后75d适收,肉质茎长棒形,茎皮最薄,茎肉最厚,商品率最高,单株质量较对照增加了4.56%。同一种植模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茎长、茎粗和单株质量均减小;同一种植密度,起垄栽培的株高、茎长、茎粗和单株质量均大于平畦栽培。综合分析表明,"14-Q64"适合在河西干旱绿洲区推广种植,且当地莴苣种植以起垄栽培、播种密度以株行距35cm×30cm为最佳。
关键词: 干旱绿洲区 茎用莴苣 品比试验 适宜密度 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套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模式群体生态特性的差异,于2013―2014年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马铃薯和大豆套作和轮作对作物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套作土壤微生物总数分别比单作增加了14.0%~20.5%和24.3%~38.6%,轮作比单作增加了13.8%和45%,差异显著;套作土壤的细菌数量分别比单作增加了8.6%~43.7%和20.7%~24.5%,差异显著;套作土壤的真菌数量较单作分别降低了34.0%~40.6%和13.1%~28.0%,差异显著;套作和单作处理马铃薯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规律。马铃薯根际土壤中,与单作相比,套作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脲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马铃薯轮套作显著降低了作物土传病害的病情指数,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因此,套作或轮作均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减缓连作障碍,但薯豆套作系统更优于薯豆轮作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份欧洲引进啤酒大麦的产量及品质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甘肃河西走廊种植的优质啤酒大麦品种及种质,通过多年试验,对引进的9份欧洲啤酒大麦进行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carlett为中早熟品种,其余均为中晚熟品种;总体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成穗数较高,其中Pasadena、KH.LEDI、KH.DAMA和Jubelete成穗数在900万·hm-2以上,属高分蘖品种;所有品种均出现条纹病,且Pasadena还出现黑穗病;四年平均产量介于8 084.57~8 666.27kg·hm-2之间,均较对照甘啤4号减产,但Pasadena和Scarlett减产幅度不大;籽粒品质均达国家优级标准;麦芽水分、蛋白质、β-葡聚糖含量以及糖化力较低,可溶性氮含量、库值、浊度、a-氨基氮含量、pH值、黏度、a-淀粉酶含量较高,5个品种细粉浸出物超过对照,其中KH.LEDI细粉浸出物达82.1%。综上所述,Pasadena和Scarlett可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其他参试品种可作为优质亲本加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0号及在会宁的引种表现
《甘肃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为解决会宁缺乏马铃薯专用品种问题,2013年引进优良品种天薯10号,结果表明,天薯10号在会宁县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5 d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扁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单株块茎数5个,平均单薯质量130 g,大中薯重率85.8%,产量平均在30 000 kg/hm2以上。适宜在会宁县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