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河西走廊农业持续发展之浅见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简述了河西走廊农业的现状,提出发展节水农业、季节性畜牧业,建立蔬菜基地、工业原料基地、果品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河西走廊,农业,持续发展,节水农业,季节性畜牧业,基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新品种──金富

中国果树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金富是从金冠实生苗中选出的优质、耐贮苹果新品种。果实大,单果重183—224g;圆锥形,底色黄,阳面具红晕,光滑,无锈;果肉淡黄色,质细、硬脆、汁多,香味浓。在室温下可贮至翌年4月,不皱皮;丰产、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强。1995年经省级成果鉴定,199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至1996年已有12个省(区)引种试栽,面积达267hm2。

关键词: 苹果,品种,金富,耐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沙区开发中果树资源的应用及良种区划

中国沙漠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论述甘肃沙漠戈壁地区的自然概况及沙区果树发展的现状之后,提出了甘肃沙区果树区划、适宜的优良果树树种、品种和果树在沙产业开发中的技术要点,并对沙区果树资源开发中需重点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沙区,开发,果树资源,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再植病研究

北方园艺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再植苹果苗表现典型的再植病,其症状为叶片小,新梢细短,根系分生能力差且腐烂,果品质量差,树势弱。该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生物因素发光假密环菌[Armilarielatabescenssing],非生物因素土壤残毒和肥料施用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不同的砧木抗苹果再植病的程度不同,垂丝海棠较抗再植病。选择抗性砧木,阳光曝晒和甲醛消毒定植穴土壤,再配以良好的农业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其病害发生。

关键词: 苹果,再植病,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丝葚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描述了新种甘肃丝葚霉(Papulaspora gansuensis He et Tang sp.nov.)[发表于《菌物系统》1997(2)]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温度下的培养特征、产孢特性及孢子萌发、菌种存活时间等生物学特性.试验选用的培养基有4种:PDA、CMA、PCA和Hotson's培养基(淀粉30g,蛋白胨5g,麦芽10g,葡萄糖10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45℃,生长适温为35℃.在Hotson's培养基(为方便起见,缩写为SPMDA)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5℃培养24h,菌落直径达57.8mm.适温下(35℃)培养7d,在4种培养基上均形成大量基内生丝葚孢,气生菌丝上亦形成少量丝甚孢,除在PCA培养基上产生的瓶梗孢子相对较少外,其余3种培养基表面均产生大量粉状簇生的瓶梗孢子.不同培养基上或同一培养基不同温度下菌落形态及丝葚孢形状和大小不同.以PCA和CMA上形成的基内生丝葚孢最清晰.在PCA上,30℃培养7d,产生大量黑褐色具刚毛基内生丝葚孢,大小为69.3~168.3μm×49.5~128.7μm(平均106.2μm×74.9μm);35℃培养7d,产生大量黑褐色无刚毛基内生丝葚孢和少量生于气生菌丝上的黑褐色无刚毛丝葚孢,基内生丝葚孢大小为64.4~1079.1μm×64.4~287.1μm(平均301.1μm×142.9μm),气生菌丝上丝葚孢大小为79.2~326.7μm×69.3~217.8μm(平均180.2μm ×

关键词: 丝葚霉 生物学特性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6年甘肃陇南麦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今后的防治策略

植物保护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6年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局部发生严重,整个麦区呈区域性流行,病害发生程度属中度偏重发生年,发病面积16.7hm2以上。发生特点是突发性流行,流行期偏迟,4月上、中旬仅个别地块发病,6月上旬后,该地小麦条锈病普遍发生,部分重病田普遍率和严重度达到“双百”。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新的毒性小种上升,导致生产品种抗性丧失;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发生;1996年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发生严重且早于陇南,为陇南麦区提供了大量菌源。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补偿作用机制探讨

生态学杂志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论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还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的最适环境往往很少存在[10],植物在其生活史中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灾害的胁迫,而生长于亚适宜环境中,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些胁迫植物生长的环境往往又是种植农业的唯一生境。了解在这些亚适宜环境中植物的生长、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原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陇东旱原区实施集水农业气候学基础的分析,总结了以集水区表面处理、储水容器建造和田间供水设施为主的雨水集蓄工程技术,研究了集雨储水在地膜冬小麦、地膜春玉米、果树、塑料大棚蔬菜上的效果和农艺学节水技术,以及夏闲期塬面农田地膜覆盖集水保水效果。并对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的运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集水农业今后拟解决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

关键词: 集雨节灌,雨水高效利用,补偿供水,陇东旱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子携带矮花叶病毒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经几年来对240个玉米品种(系),62841株的调查,从中发现54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平均带毒苗率为0.56%,最高的6174×墨黄二为27.03%。后经过对25个品种(系)进行田间种子带毒苗率的测定,有16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带毒苗率为1.23%~6.90%。经过种子存放时间、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带毒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存放31个月后,所携带的矮花叶病毒仍具有侵染活性,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也不能使病毒失去活性。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带毒测定结果证明,地膜覆盖种植可大幅度降低种子带毒苗率。因此,地膜覆盖种植对降低初侵染源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种子带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番茄陇番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早熟亲本北10-2-4-1-6与5-78-6-7-6-2-1组配的番茄一代杂种陇番3号,果实扁圆形,大红色,单果重135~150g。熟性极早,可比对照早丰提前7~10天采收,前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5.49%,且采收集中,其总产量可达5000kg/667m2左右。现已在甘肃省及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推广

关键词: 番茄,陇番3号,早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