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中早熟苹果品种摩里士引种试验及示范推广

中国果树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2年引入美国中早熟苹果良种摩里士(Mol-liesDelicious)。经在半湿润温暖区、半干旱温和区、干旱荒漠温和区和半干旱冷凉区多点引种试验,均表现良好。1998年3月通过甘肃省科委主持的鉴定验收。该品种树势强健。结果后树姿开张。萌芽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发展集雨节灌农业的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干旱区集蓄雨水的主要目的是抗旱保苗,补灌大田粮食作物,解决人畜饮水和补灌果树、塑料大棚蔬菜、日光温室蔬菜,发展庭院经济。评定雨水利用措施效益的结果表明:集蓄的雨水用于大田作物补灌,每1t水产值均在11元以下。用于果园补灌,每1t水产值高达40元,补灌日光温室蔬菜,每1t水产值可达72元,补灌塑料大棚蔬菜,每1t水产值达15元。由于大部分自然集流面都远离农户,不便于蔬菜果树生产,只能用于粮食作物生产,尽管经济效益不如蔬菜和果园高,但通过大面积补灌,可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解决温饱问题。

关键词: 集雨,节灌,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区春小麦蒸腾蒸散的变化研究

中国沙漠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张掖绿洲区利用浮力称重式蒸散仪对春小麦蒸散量进行了测定,对蒸散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田的日蒸散量在白天12∶00~16∶00达到最大,夜间20∶00~08∶00最小甚至呈负值。灌溉前后蒸腾强度出现峰值的时间有所变化。但灌溉以后,蒸腾与蒸散量均呈增大趋势。日蒸散量随着净辐射的增加而加大。在小麦不同的生育阶段,蒸散量有所不同,小麦拔节以前较小,拔节以后开始增大,灌浆期达到最大,接近成熟时逐渐降低

关键词: 绿洲;春小麦;蒸腾;蒸散;日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洲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灌溉排水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水分适宜指标是节水高产栽培的基础.该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水分生理因子的相关性,认为0-60CM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层次.并与叶水势,蒸腾强度和气孔阻力之间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节水 高产 春小麦 干旱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主要耕地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土壤通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采用蒋柏藩等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结合春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80%左右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而且其中Ca-P占了绝大多数。无机磷的组成如下:Ca10-P(44.1%~72.6%)>Ca8-P(7.06%~21.95%)>O-P(10.69%~16.35%)>Al-P(2.80%~9.01%)≥Fe-P(3.12%~7.39%)>Ca2-P(1.26%~7.06%)。利用通径分析讨论各形态无机磷对有效磷的相对贡献得出如下结论:Olsen法提取的有效磷主要是Ca2-P,Al-P和O-P是Ca2-P的有效补充;两季春小麦盆栽试验结果一致表明,供应作物吸收的磷主要是Al-P和Ca8-P,Fe-P和O-P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植物有效磷的补充;Ca2-P因数量少而作用不明显;Ca10-P则不能被吸收利用。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有效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能区重离子束在小麦育种上的比较研究

核技术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三个不同能区的重离子用于小麦育种的室内实验方法和大田培育情况,并对半致死剂量、细胞学观察和育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初步结果:最后探讨了三种不同能区的重离了在作物育种上的诱变机理.

关键词: 荷能重离子 离子注入 离子贯穿 作物育种 诱变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蚀病菌一新变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有4个变种,即小麦变种G.graminis var triti-ci J.Walker;燕麦变种G.graminis var.avenae(Turner.)Dennis.;水稻变种G.graminis var.graminis Trans.;玉米变种G.graminis var.maydis Yao.1993年,作者在甘肃省永昌县小麦全蚀病标样中分离到菌株,经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菌株与全蚀病菌各变种形态及致病性均显著不同,经鉴定确定为全蚀病菌的一个新变种——高粱变种G.graminis var.Sorghi..附着枝的形状.子囊孢子的形状、大小及致病力、寄主范围是禾谷全蚀病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本文研究表明,全蚀病菌新变种与全蚀病菌其它4个变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新变种具有似水稻变种的简单和浅裂的2种附着枝,但子囊孢子的长度要比水稻变种长,是它的1.6~2.3倍,是子囊孢子最长的燕麦变种的子囊孢子的1.4~2.0倍,它的寄主范围除禾本科作物及杂草外,尚能侵染豌豆及油菜,对高粱、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有较强的致病性.基于这些差别及对高粱致病性最强的特性,故定该菌为全蚀病菌高粱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高粱变种的培养滤液可产生毒素,但毒素的成分及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全蚀病菌 新变种 形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河西高产地区土壤培肥及调控措施的研究

土壤通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88~1993年在灌漠土上进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6季作物总产量顺序为:单施NP化肥有机肥与NP肥配施(1∶08)>绿肥与P肥、厩肥与P肥配施>无肥区>麦秸直接还田与P肥配施。有机肥与P肥、有机肥与NP肥配施使土壤有机质由1635g/kg分别提高到187~195kg和177~193g/kg,而且对土壤物理性状也有良好的影响。单施NP肥仅能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保持平衡,但P、K含量显著下降。

关键词: 灌漠土,培肥,有机无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丙甲草胺防除地膜籽瓜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农药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不同除草剂防除地膜籽瓜田杂草,以异丙甲草胺、氟乐灵、乙草胺除草效果比较好。异丙甲草胺不同剂量除草,以667m2用72%乳油75ml比较适宜,防除稗草、狗尾草既有效又经济。不同施药方法,以喷异丙甲草胺后立即覆地膜比较好,不需轻耙混土、省工、省时。高剂量药害试验,每667m2安全用量可达200ml,超过300ml对籽瓜幼苗产生不同程度药害;同时通过不同部位涂抹观察,明确了异丙甲草胺对籽瓜幼苗的药害表现。大田示范,667m2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75ml,防除稗草、狗尾草效果达90%以上,增产瓜籽140kg,增产114%,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关键词: 异丙甲草胺,地膜籽瓜田杂草,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意大利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性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条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关键词: 意大利,小麦,条锈病,抗病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