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绿州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灌溉排水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水分适宜指标是节水高产栽培的基础。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水分生理因子的相关性,认为0~60cm 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层次,并与叶水势、蒸腾强度和气孔阻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产量高于12000kg/hm 2 和水分生产率大于12.45kg/m m .hm 2 时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经示范印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节水高产 春小麦 干旱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标记研究中国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标记,对以我国西北和西南为主的68个芥莱型油菜地方品种和4个加拿大引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31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表明选用的72个品种(系)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多态性位点比率达85.31%。经UPGMA聚类分析将它们划分为6大类群,从聚类图可得如下结论:(1)地理差异和生态环境对遗传差异有重要影响,即来自同一省份的品种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群中。(2)我国冬播和春播芥菜型油菜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且冬播油莱的遗传多样性比春播油菜更为丰富。(3)长江中下游湖北、江苏两地品种与贵州地方品种亲缘关系密切。(4)陕西芮城地方品种与众不同,自成一类;而中原地区河南省的品种和陕西其它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5)地处华北的山西省春油菜与西北的甘肃春油菜品种亲缘关系很近,而与新疆着油菜亲缘关系较远。(6)目前加拿大芥菜型油菜育种中的部分种质资源主要引自印度,近十年来又向我国引种,因而它们可能具有我国西北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这也许就是它们与新疆品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根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1991~1995年室内、田间试验,筛选出丙环唑(Propiconazole)、三唑酮(Triadimefon)等三唑类杀菌剂为防治小麦根病的有效药剂。这类内吸性的杀菌剂不仅对小麦根病的主要致病菌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和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毒力强,且对小麦生长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降低小麦苗期株高,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幼苗根冠比,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单位重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试验处理中,以25%丙环唑EC拌种加苗期喷洒白穗防效高达98.4%。改变药剂剂型和处理方法,延长药效,且提高防效,湿拌闷种的防病增产效果优于干拌。

关键词: 麦根病 三唑类杀菌剂 双重作用 湿拌闷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夏型棉蚜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棉花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蚜是甘肃棉区的优势害虫,主要是棉花成株期的夏型棉蚜(即伏蚜)对棉花造成为害。为探明河西走廊棉区棉花伏蚜的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笔者于1995~1996年在甘肃敦煌和安西两地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棉株受伏蚜为害后主要是造成株高降低、蕾铃脱落率增加、吐絮数减少,铃重降低而减产。根据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的棉花生产现状,提出棉田夏型棉蚜(伏蚜)的防治指标为平均单株3片叶蚜量50头左右。

关键词: 河西走廊;棉花;伏蚜;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穴播地膜小麦有限灌溉的产量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有限灌溉条件下穴播地膜小麦的产量变化、根系分布、群体动态和源库协调。认为土壤水分下限低于50%时产量显著下降,相同水分条件下穴播地膜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最高产量所需的土壤适宜水分下限较露地下降10%。根系分布、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差异及源库的抑制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机制

关键词: 有限灌溉;地膜小麦;穴播;产量;影响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灌区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调查明确,棉蚜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下的寄主植物有14科51种,棉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棉蚜蚜量(X)与籽棉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20854+00105X(r=0966);棉蚜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灌水、作物布局关系极为密切。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每日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25头,其3龄若虫捕食量为500头。棉区推广以调整作物结构、狠抓棉蚜越冬寄主的冬春防治,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累计示范推广29万hm2,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皮棉2220kg/hm2,增产率为170%。

关键词: 棉蚜,河西灌区,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FMG法培养发菜的研究

中国沙漠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FMG法获得发菜藻种,经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培养,成功地培养出肉眼可见的发菜藻体,表明人工培养发菜初获成功。

关键词: 发菜 NFMG法 藻种 藻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雨蓄、盖、聚在土壤中,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系统的研究了主效栽培措施。

关键词: 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穴播;主效栽培;陇东旱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农田集水保墒、土壤水分变化、光合生理和物质运转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周年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少冬小麦全生产年度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蒸腾耗水比例和光合速率,0cm~5cm土层≥0℃地积温增加10.5%,幼穗分化提前2d~3d,拔节后节间伸长速度快,播种期较露地条播推后10d,适宜播量为每穴6粒。最后还提出了该项技术应继续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增产机理;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土壤施肥培肥效果研究

土壤通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旱塬覆盖黑垆土上5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随施用年限延长,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磷失调,单施磷则造成氮失调;氮磷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有较好的培肥作用;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兼有提高产量和培肥土壤的作用,因此它是陇东旱塬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陇东旱塬;黑垆土;土壤培肥;无机肥与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