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异丙隆对地膜小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的研究

植物保护 200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S”技术在集水高效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水土保持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在PCARC/INFO支持下 ,用数字化仪将目标地区 1∶1万地形图上等高距为 5m的等高线、水系、道路、行政边界等录入计算机 ,用遥感图像对基础数据进行纠正与更新 ,用全球定位系统对集水工程及参照物进行精确定位 ,实现对集水节灌工程的规划布局及合理性分析 ,输出相应的专题图件 ,取得了较好效果。对“3S”技术在高效农业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集水工程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图像 全球定位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肌肉组织与瘦肉率的关系研究

甘肃畜牧兽医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81头猪的占瘦肉量近一半(4746%~4932%)的14块较大肌肉块的分离测定,分析每一块肌肉的大小顺序和对瘦肉率的贡献。结果表明,组成机体的大肌肉块和多数中小肌肉块,尽管瘦肉率高的品系其肌肉块相应变大,但肌肉块大小顺序稳定,对瘦肉的贡献接近;中小肌肉块在不同品系间的变化主要以在瘦肉率高的品系中臂三肌和半腱肌名次前移贡献增加,冈下肌名次后移贡献减少为特点。相关分析显示,瘦肉率与较大肌块相关显著(P<005或P<001),瘦肉率越高,与其呈极显著相关的肌肉块增多,瘦肉率低的品系,对其肌肉块的相关程度亦低。通过肌肉块间的方差分析证明,造成瘦肉率显著差异主要因后腿部的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半腱肌和背最长肌等肌肉块的差异所致。

关键词: 猪,肌肉块,瘦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集水高效农业研究与发展前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集水高效农业的产生突破了传统旱农“顺应天时、农艺制旱、以丰补欠”的主要对策,以及发展旱农生产形成的自然降水全部就地拦蓄入渗利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和现有旱农技术的有限性.以解决土壤水分亏缺问题为突破口,从提高有限降水利用效率入手,走出一条新的发展旱农和旱区农业之路.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显示的效果已令人鼓舞.今后的发展应走综合技术的集成化创新和管理创新之路,建立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节水技术为一体的集成化农业高产用水模式,进一步提高有限降水的利用效率.集水高产农业已成为21世纪旱农发展的大趋势.参5。

关键词: 甘肃省 集水高效农业 发展 管理 大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起集约化猪场发生猪瘟的诊断和控制

中国兽医科技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肃省天水地区某集约化养猪场1998年8~9月在免疫猪群中发生了一起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经笔者及场方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在科研单位的协助下,确定了病原,及时采取了确实可靠的免疫措施,较快地控制了疫情。1猪场基本情况该场建于1997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起集约化猪场发生猪病的诊断和控制

中国兽医科技 1999 北大核心

关键词: 猪瘟 集约化猪场 免疫猪群 传染性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农系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1995~1998年对90份贵农系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以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有贵农21等49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贵农22等15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小麦新品系89122的抗氧化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受粉后的花粉管通道将高梁DNA导入普通小麦陇春13号,在其后代中出现了广泛变异,从中选育出已稳定遗传的丰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系89122.经大田和盐池鉴定,89122的耐盐性明显高于陇春13号.用NaCl(0,0.1,0.15,0.2,0.25mol/L)处理89122和陇春13号幼苗7d,测定盐胁迫后其幼苗中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转基因小麦89122较其受体陇春13号能维持较高的SOD,CAT及POD活性.并且以上几种酶之间能保持很好的平衡和协调表达.表明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氧的酶活力与小麦耐盐性紧密相关,可将其作为转基因小麦耐盐筛选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盐胁迫;抗氧化酶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高梁DNA选育丰产、抗逆小麦新品系及其RAPD分子验证

兰州大学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DNA导入小麦,结果在其后代产生了广泛的变异,并从中选育出高产、抗逆、耐盐碱小麦新品系89122.在省级区试中,连续两年表现优良,比统一对照高原602增产24.08%,比原受体陇春13号增产21.06%.在盐碱地,比当地主栽品种V28增产10.5%,比原受体增产22.5%.光合效率明显提高.RAPD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基因组出现多态性,并具有供体特异性DNA带,表明该小麦新品系为转基因后代

关键词: 小麦;高粱;花粉管通道法;RAPD分析;耐盐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冷凉山区夏季甘蓝引种试验初报

中国蔬菜 1999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