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麦田套种绿肥叶面喷施微量元素的产量效应
《草业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方法,研究麦田套种绿肥叶面喷施微肥(Mo、Zn、Cu、Mn)与产草量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找出了各因素单效应及互作对产量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绿肥鲜草产量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Mo>Mn>Zn>Cu。预测鲜草产量4.8万 kg/hm~2以上,溶液喷施量7 5 0 kg/hm~2,其浓度分别为(NH_4)_6Mo_7O_(24)0.284%~0.325%、ZnSO_4 0.282%~0.354%、CuSO_4 0.048~0.061%、MnSO_4 0.242%~0.278%。


苹果重茬再植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果树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重茬再植栽培技术研究马彦,魏学信,于良祖,魏玉萍(甘肃省农科院榆中园艺试验场·730100)近年,我国将有533000hm2老龄苹果园逐步进入更新改建期。果树更新品种时,为了节约土地,一般都利用老果园重新栽植新品种。但在重茬栽植苹果时,国内外普遍...


70%敌溴菊酯防治棉叶螨试验
《农药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70%敌溴菊酯乳油2000、3000、4000倍液防治棉叶螨,10天后的防效为90.2~95.2%,显著高于20%双甲脒15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3000倍液70%的防效,略低于50%克螨特3000倍、15%哒螨灵3000倍、20%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的防效,但差异不显著。建议生产中敌溴菊酯的使用浓度以3000倍为宜。
关键词: 敌溴菊酯,棉叶螨,防治


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变化及培肥*Ⅱ.不同肥料对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表明,单独施用无机肥料虽可保持带田高产,但只有与有机肥料配合时才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带田生产中氮肥损失率不低于42.1%~54.7%,说明改进施肥方法、提高氮肥利用率仍是带田合理施肥的关键;施用无机磷肥特别是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磷肥力的有效措施,可提高有机磷含量及其占总磷量的比例,提高无机磷中有效及缓效组分所占比例,降低难溶组分(Ca10-P,O-P)的比例;带田耗钾强度高,必须注意钾肥的投入
关键词: 带田,土壤培肥,土壤养分


作物栽培的数学模型必须符合栽培学规律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运用二次回归设计进行多因子试验时,当回归方程中有一个或数个因子的二次项回归系数b_0>0时,不宜建立数学模型;当b_0≤0时才可建立教学模型;当b=0时为线性关系。因此,作物栽培的数学模型必须符合栽培学规律,才有实用价值。


小麦/玉米带田作物氮营养特点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1991~1992年在张掖灌漠土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带田小麦与玉米在共生期对氮资源存在着竞争,小麦的竞争能力大于玉米。②带田小麦的氮吸收效率均高于单种,而玉米多低于单种,带田整体则高于当量面积的单种。③带田小麦的氮利用效率多低于单种,玉米在施肥处理中多高于单种,而带田整体在多数情况下都低于当量面积的单种。④仅就氮的营养而论,带田的间作优势几乎完全来自氮吸收效率的贡献,氮利用效率的贡献或者为0,或者为负值
关键词: 小麦/玉米,带状间作,氮素营养


中国条锈菌新小种条中30、31号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道了1991年以来对新小种条中30、31号鉴定与致病性的研究。继1991年发现对绵阳系成株小麦有致病力的、对Hybrid46有毒的新致病类型91—1,1993年又发现了新的致病类型93—1。根据它们对我国鉴别寄主的反应,命名为条中30、31号。与条中28、29号相比,新小种具有更宽毒性基因组成和更高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它们对我国生产品种、高代品系和重要抗源有更广的致病范围。证实两个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是绵阳系小麦抗条锈变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新小种抗病育种和流行预测的研究。
三种药剂根施防治棉蚜药效试验
《农药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涕灭威、克百威和甲拌磷3种药剂推荐剂量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面积极施药剂防治棉蚜应首选涕灭威;涕灭威不同剂量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根施涕灭威防治棉蚜的适宜剂量为1.0~1.5公斤/667米2。
关键词: 药剂,根施,棉蚜,防效


资源集约型耕作制──北方旱农持续发展的耕作制
《甘肃农业科技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状况、非持续性因素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可集约性,初步提出了一个以生物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各种资源集约、协调、互补、高效的精细耕作制度新思路,并且在旱农地区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关键词: 资源集约,持续农业,耕作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