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夏的病毒危害及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中草药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病毒病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危害,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对病毒进行脱毒技术研究。方法采取高温钝化结合茎尖培养的方法,用多种激素诱导茎尖成苗、长根及增殖等。结果用6-BA1.0~2.0mg/L、NAA0.2mg/L诱导成苗可有效地脱去病毒;6-BA2.0mg/L附加适量的NAA和GA3可促进珠芽增殖及试管苗的生长速度;IAA0.2~0.5mg/L可促进半夏根系的发育;6-BA2.0mg/L、GA30.2mg/L配以适当质量浓度的2,4-D和NAA可促进叶片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苗。结论对半夏病毒病的脱毒率达到80%,脱毒植株叶片的内部结构排列有序、清晰可见。


中国歧裂灰包属Phellorinia Berk.的研究
《菌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对产于中国的材料的研究,作者认为歧裂灰包属Phellorinia应包括2个种,歧裂灰包P.inquinans和球果歧裂灰包P.strobilina,对这2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绘图,并给出了该属种的检索表。


紫羊茅高频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与GUS基因的转化
《草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以紫羊茅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2,4-D、有机物及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发生、生长状态及绿苗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5mg/L2,4-D为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的适宜浓度,诱导率为46.6%~57.9%,并使愈伤组织保持胚性状态。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脯氨酸和天门冬酰氨,并且每培养1~2个月给予15d左右的散射光培养,使培养了2年多的愈伤组织仍保持99%以上的绿苗分化率。利用基因枪将GUS基因转入继代2年多的愈伤组织,通过组织染色法检测到了高频率的GUS基因瞬时表达。


一粒系小麦的微卫星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普通小麦A基因组含有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在3种一粒系小麦的部分同源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59%的小麦A基因组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可在3种一粒系小麦的多个种质中检测到部分同源微卫星位点,表明A基因组含有的微卫星位点在普通小麦和一粒系小麦间并不完全保守。一粒系小麦的微卫星位点之间在扩增条带数目以及扩增条带长度上均存在广泛差异,同一微卫星位点在不同一粒系小麦种质中的扩增条带数目以及扩增条带长度上也表现明显差异。


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2001~2003年对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际间,不论雨水丰欠,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均有所增加,3年平均,水平沟玉米田增加92.0mm,马铃薯田增加132.1mm;雨季降雨量多的年份,水平沟土壤储水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大,丰水年比平水年和欠水年平均值多增加50.1mm;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沟玉米田比坡耕地玉米田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53%,土壤储水量增加50.4mm。年份内,全年降雨分布的不均匀,引起隔坡水平沟作物土壤水分反常变化,欠水年的严重春旱,使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到播种时比坡耕地还少18.6mm;平水年和丰水年的严重伏旱,使雨季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欠水年,水平沟玉米田低3.42%~4.50%,马铃薯田低2.99%~3.25%。作物收获后,进行隔坡水平沟玉米整桔秆覆盖,既能减轻冬前土壤水分散失,又能缓解春旱,土壤冻结和播种时测定,水平沟覆盖田比不覆盖田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和1.19%。3年试验,与坡耕地相比,隔坡水平沟玉米比坡耕地玉米增产100.2%,降水利用提高9.3kg/mm·hm2。
关键词: 隔坡水平沟 坡耕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储水量 利用效果


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光合生理与解剖学特征
《植物病理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C I-31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光合生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葫芦感染银叶病后,其一日内不同时段的光合速率(Pn)都较正常叶明显下降,轻病叶下降幅度为5.6%~30.2%,重病叶下降幅度为21.7%~52.5%,并且不同处理Pn的最高峰期也不尽一致,正常叶的最高峰期为10点钟,轻病和重病叶的最高峰期均为8点钟。西葫芦轻、重银叶病病叶的气孔限制值(Ls)均较正常叶减少,轻病叶减少幅度为5.3%~23.5%,重病叶减少幅度为22.0%~58.8%。轻、重病叶和正常叶之间的气孔导度(G s)、胞间CO2浓度(C i)差异不明显,蒸腾速率(Tr)的变化无规律性。经测定,西葫芦轻、重病叶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量都较正常叶减少,轻病叶叶绿素总量减少9.97%,重病叶叶绿素总量减少18.21%。西葫芦重病叶的鲜、干重较正常叶减少,而轻病叶的鲜、干重较正常叶增加。对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解剖学特征观察发现,正常叶上表皮细胞为扁平状,致密排列;而病叶上表皮细胞则变为球状,疏松排列,并且上表皮与栅栏细胞之间出现轻微的间隙。病叶上表皮厚度占叶片厚度的比例明显增加,栅栏组织厚度占叶片厚度的比例略有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