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豆豉类黑精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现代食品 》 2019
摘要:为了优化超声法提取豆豉类黑精的最佳工艺条件,本文以水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超声功率、料液比和超声时间L_9(3~3)正交实验,得出最优超声方法为超声功率180 W,料液比1∶10,超声时间9 min。超声波提取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的吸光值为0.24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木霉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治
《热带生物学报 》 2019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抑菌实验、薄层层析法以及ELISA法,检测绿色木霉对花生黄曲霉的抑菌活性和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绿色木霉的拮抗作用增大,绿色木霉向黄曲霉扩张逐渐形成包围趋势,拮抗带宽度5.5 mm;不同培养时间和培养浓度的绿色木霉发酵液对黄曲霉均有抑制效果,且能抑制毒素的产生并降解黄曲霉毒素B_1,当发酵液浓度为5%时,降解率达95%;大田试验发现该发酵液能显著降低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降低率达97%,同时能较大程度地抑制土壤中黄曲霉的生长。绿色木霉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抗菌活性物质,此研究可为花生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绿色木霉发酵液 黄曲霉毒素污染 抑菌活性 降解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装备 》 2019
摘要:广东是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广东省承担的世界银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中的水稻保护性耕作项目,设计免耕和少耕机插秧、免耕和少耕直播4种主要模式,投入50多台(套)农业机械,经过7个试验点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程机械化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通过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农机农艺结合,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作业量、人工以及化肥农药等物资投入,可达到减少面源污染的目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广东开展水稻保护性耕作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控试验
《农学学报 》 2019
摘要:为有效防控大面积发生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于2015—2018年在浙江省11个县市区的51个村(甘薯病区)采集127份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在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了药剂防控试验。结果发现:主要有8种致病菌,即达旦提狄克氏菌、齐整小核菌、拟轮枝镰孢菌、腐皮镰刀菌、尖镰刀菌、甘薯间座壳菌、毁坏性拟茎点霉和爪哇镰孢,不同地区间致病菌组成分布均有所不同,并且病样普遍为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危害。药剂防控试验显示:使用多菌灵,或多菌灵加代森锰锌、多菌灵加农用硫酸链霉素混合液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有明显效果,但使用浓度应比其推荐浓度高,尤其多菌灵50%WP使用浓度不宜大于300倍,其100倍浓度的防控效果会更好些。本研究鉴定了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原菌,并确定了防控药剂的种类和浓度。
关键词: 甘薯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病原菌 病原鉴定 复合侵染 药剂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RANS HALS德国鸢尾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以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FRANS HALS叶片、球茎作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探讨不同激素及不同浓度组合对鸢尾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为鸢尾快速繁殖、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最优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灭菌时间也不同,叶片为3%次氯酸钠3 min,球茎为3%次氯酸钠5 min;鸢尾组培快繁的最适合外植体为球茎;鸢尾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0 mg/L+6-BA 1.00 mg/L,生根培养基为MS+1\2MS+NAA 0.10 mg/L,试管苗移栽基质采用泥炭∶珍珠岩=8∶2,成活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鸢尾(Iris germanica. L)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速鉴定瓜类疫病抗性方法的建立及黄瓜种质资源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为方便研究瓜类疫病,快速筛选抗疫病的瓜类材料,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瓜类疫病抗性鉴定体系。【方法】通过灌根、喷雾、浸根、菌块离体接种等4种接种方法对黄瓜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幼苗进行接种,通过比较发病率、发病时间及操作程序等确定最简便有效的鉴定方法。【结果】4种接种方法均能鉴定黄瓜疫病抗感情况,但是鉴定效果差异显著。浸根法、喷雾法、灌根法接种合适浓度均为10~2个孢子/mL,操作复杂,接种效率低。菌块离体接种方法利用2 mm直径菌块直接接种于离体子叶背面,放置于有润湿滤纸的培养皿中,保湿24 h即可观察表型,通过计算病斑大小快速鉴定瓜类材料的抗性;利用该方法对40份不同抗性的黄瓜材料进行鉴定,发现栽培黄瓜抗疫病材料极少,只有PE40、PE119、PE120、PE185等4份材料具有抗性,90%的材料均为感病或高感。【结论】菌块子叶离体接种法是瓜类疫病鉴定的快捷有效方法,该方法无需诱孢,能够一次性鉴定数百份材料,且能够保存感病材料或中间材料,大大提高鉴定效率,为瓜类疫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热带农业工程 》 2019
摘要:水果产业是韶关市七大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韶关市水果产业的规模、结构、区域布局、土地承载量等现状,指出韶关水果产业存在综合品质难以有效保障,加工型品种少、水果采后商品化程度低,果园管理粗放、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韶关水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州柚种质资源的SSR分析及其果实不同发育期柚皮苷含量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化州柚不同品系及柑橘属各代表种质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在15个样品中扩增得到175个等位基因,聚类分析证实化州柚与柚类亲缘关系较近,而且一些化州柚同名材料在遗传上存在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不同种质幼果及不同果径果实不同组织中柚皮苷含量,结果表明:化州柚幼果中柚皮苷含量显著高于化州本地柚光青及其他地区普通柚,且受年份和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着果径的增大,2个化州柚种质正毛(吴)和假西洋(吴)果皮及果肉中柚皮苷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果肉中柚皮苷含量比果皮中高。综合分析果实大小和有效成分含量得出,果实直径4~8cm时是化州柚适宜采收期,果径6cm左右为最适采果期。
关键词: 化州柚 化橘红 SSR 柚皮苷 种质鉴别 适采期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