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新品种MC2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C220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采用"高大严"选系法(即高密度、大群体、严选择)等育种新方法,经过多年研究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熟期适宜、株型紧凑、耐密抗倒、粒大粒重、高产优质等特点。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京津唐及类似生态区夏播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多倍体诱导研究初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个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的无菌苗为材料,接种至筛选出的最适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0.1 mg/L NAA+1.5 mg/L 6-BA中,分别比较了它们丛生芽诱导分化能力和秋水仙素诱导无性多倍体产生的差异以及各品种多倍体与二倍体早期形态学的差异。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无性多倍体的成功诱导与点状丛生芽块的形成密切相关,‘Treasure’,‘Pot of gold’,‘Liberty’,‘Black Magic’,‘Gold Finger’5个品种成功获得多倍体,丛生芽的增殖系数分别为3.7,4.7,5.6,4.3,5.2,秋水仙素处理后多倍体的变异率分别表现为16%,22%,28%,20%,25%;5个品种多倍体幼苗的叶长分别为二倍体的123.9%,119.8%,107.9%,108.8,142.9%,叶宽分别为二倍体的207.5%,189.5%,171.7%,173.3%和157.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
《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中国是一种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的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抗药性现状,为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了北京,山东寿光和青岛以及云南晋宁和呈贡等5个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氯氰菊酯、溴虫腈、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时利用这些田间种群测定了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羧酸酯酶抑制剂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对多杀菌素、吡虫啉和甲维盐的增效作用。【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北京、晋宁及呈贡种群分别对多杀菌素产生了34.45,47.45和64.45倍的高水平抗性;晋宁种群对灭多威和甲维盐分别产生了16.58和11.03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呈贡种群对甲维盐、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溴虫腈分别产生了24.17,21.69,20.05,16.45和10.31的中等水平抗性;青岛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虫啉产生了17.70和12.4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寿光种群没有对任何杀虫剂产生高等或中等水平抗性。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吡虫啉和甲维盐,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在所有田间种群上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在呈贡、寿光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寿光种群中,DEM对甲维盐存在显著增效作用。羧酸酯酶抑制剂DEF在呈贡、晋宁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晋宁种群中,DEF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但所有增效剂在各田间种群中对多杀菌素均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结果提示:在使用多杀菌素防治西花蓟马时,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此外,可通过添加酶抑制剂来增强甲维盐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防效。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抗药性 增效剂 多杀菌素 甲维盐 吡虫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GHz无线信号在苹果园中的衰减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苹果园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规划和部署问题,研究2.4GHz无线信道在苹果园中的传播特性。在山东省肥城市普通的苹果园进行实地试验。选取对信号传播影响最大的一列果树,发射天线固定在两棵树之间发射信号,分别测量6个高度18个位置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丢包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发射天线多高,不同水平高度上的接收信号强度衰减均符合对数路径损耗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927~0.987。发射天线高度不变时,衰减系数n值能用接收天线高度的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71~0.89;模型参数A和接收天线高度符合线性关系,拟合的RMSE为0.2~1.2。建立以发射天线高度、接收天线高度和传播距离为参数的衰减模型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RMSE为2~5,94%的R2值大于0.9,预测模型能较好的估算收发天线高度不同时的信号强度损耗。
关键词: 无线网络 信号衰减 2.4GHz无线信道 苹果园
Collimonas sp.ZL261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特性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自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530 m高山草甸土壤的山冈单胞菌(Collimonas sp.)ZL261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蛋白酶活性,为了明确其蛋白酶种类及其作用特点,本文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了菌株ZL261的基因组文库,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其胞外蛋白酶活性克隆,对其基因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该酶的表达和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蛋白酶基因(命名为capro)包含一个长为109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GenBank:KF992845),其编码蛋白由363个氨基酸组成;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氨基酸序列与食真菌山冈单胞菌(Collimonas fungivorans)Ter331胞外蛋白酶序列(NC015856)相似性最高,为83%;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均显示该蛋白含M35金属蛋白酶家族(EC 3.4.24.20)保守结构域。蛋白酶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异源表达获得了约38 kDa的目的蛋白。ZL261粗酶液对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敏感,最适作用pH值为7,最适温度30℃,在10℃时仍保持70%以上酶活力。综合分析可知,该蛋白酶为中性低温金属蛋白酶。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能。研究结果为微生物蛋白酶的开发提供了新型种质资源,也为探求不同生境微生物蛋白酶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基础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柳枝稷耐低氮胁迫型品种筛选及评价研究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在低氮处理下的耐胁迫能力,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水培试验,对13个柳枝稷品种的总生物量、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表面积、根表面积和根长等8个评价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再根据计算出的主成分值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总生物量、株高和分蘖数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84%,可以反映8个评价指标包含的主要信息。根据综合主成分值对13个品种进行评价,各品种综合表现排序依次为:Kanlow、Blackwell、Alamo、BJ-5、BJ-1、Trailblazer、Cave-inRock、Pathfinder、Forestburg、BJ-6、BJ-2、BJ-3、BJ-4。排名结果与实际观测的情况一致。聚类分析将13个品种分为两大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但同时表明柳枝稷耐低氮胁迫性与其生态型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含率对酒糟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酒糟与餐厨垃圾作为发酵底物,并接种消化污泥进行厌氧干式发酵试验,比较固含率为15%、20%、25%、30%条件下甲烷产率、有机物去除率,并结合各项参数综合分析干式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营养物质较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固含率有助于提高总甲烷产率,但较高的固含率会影响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延长发酵周期,发酵50 d后,各试验组中,固含率为25%时产气效果最佳,其总产气率达238.48 mL.g-1TS,且TS、VS减量化程度达到最大,分别为55.65%、72.15%,继续增大固含率甲烷产率反而降低.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主要问题是由于发酵初期快速水解酸化引起的酸抑制作用,且固含率越高,抑制现象越明显.试验中累计甲烷产率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R2值均高于0.94,但随着固含率增加,体系产甲烷潜能逐步提升,反应速率逐步减慢,试验数据对模型的符合程度逐步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
《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3 CSCD
摘要:为了监测玉米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展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上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研究。样品用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PSA分散固相萃取剂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nm检测,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1.19%~91.4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6.18%~13.95%,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监测玉米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
结球甘蓝抽薹开花时间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已构建的结球甘蓝AFLP、SSR和SRAP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基础上,运用MapQTL 4.0软件对结球甘蓝F2群体抽薹、开花时间两性状分别进行QTL定位和分析。最终检测到2个控制甘蓝抽薹时间性状的QTL(qbt-3-2、qbt-9-1),以及一个同开花时间性状相关的QTL(qft-9-1),分别位于连锁群LG3与LG9上,这3个QTL均为增效位点,共解释甘蓝抽薹、开花时间性状变异的17.5%,22.7%;同时得到与QTLs共分离的2个分子标记E46M52-5、me26-em13-1,均可作为辅助选育甘蓝耐抽薹品种的标记使用,这将为结球甘蓝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