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金乌贼纳精囊组织结构及其精子的储存和利用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金乌贼精子进入纳精囊及产卵过程中的精子利用方式,丰富金乌贼繁殖生物学研究内容,本研究利用实验生态学和组织切片技术,检测了交配后不同时间段雌性口膜表面精子囊和纳精囊中精子数量的变化,观察分析了雌性金乌贼纳精囊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金乌贼纳精囊位于繁殖期雌性个体口膜腹面的突起处,共1对。纳精囊开口于口膜内表面,通过一根中央管连通整个纳精囊。中央管内壁含有大量褶皱和纤毛。在中央管两端,有12~20个储精小囊与之相连。储精小囊四周具有发达的环肌,其中储存有大量精子,并且大部分精子头部均朝向腔室内壁。完成一次交配后,雌性金乌贼对精子囊和纳精囊中精子的利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利用精子囊中的精子(交配后1~2 d);由利用精子囊中的精子向纳精囊中的精子过渡(交配后2~3 d);主要利用纳精囊中的精子(交配后3 d以上)。研究表明,从精子囊释放出的精子进入雌性口膜表面的褶皱中,通过自身运动到达纳精囊。进入纳精囊的精子通过自身运动及中央管内壁纤毛的摆动进入储精小囊,其中大部分精子头部朝向储精小囊内壁有规律地分布。在产卵过程中,雌性优先利用精子囊中的精子,而在精子囊中精子不足时,纳精囊通过肌肉收缩以及纤毛摆动将其中的精子逐渐释放出来,卵子在雌性口膜附近完成体外受精。

关键词: 金乌贼 纳精囊 精子储存 精子利用 转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随后于48~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ys活性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T-AOC和SOD活性均于6 h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于48 h和72 h显著降低(P<0.05)。3)HSP70基因表达水平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随后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P90和proPO基因表达水平均于12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氨氮胁迫 肠道 免疫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的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潜力评价

食品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中华绒螯蟹的产地溯源,对黄河和辽河3个产地的中华绒螯蟹进行采样,结合稳定同位素比、矿质元素分析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和探讨不同产地之间差异因子和分类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这3个产地间,元素Na、Mg、Al、K、Zn、Sr、Ba以及同位素δ13C和δ15N含量在产地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而元素Ca、Mn、Cu在不同产地螯蟹中的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可视化显示,单独利用矿质元素或结合利用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的最佳聚类效果均将位于黄河口的山东东营中华绒螯蟹样本聚为一类,辽河的盘锦和营口的样本聚为另一类。线性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结合利用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或单独利用矿质元素的初始验证的正确率均高于95%,且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的结合具有更高的产地区分潜力。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自组织映射 线性判别分析 产地溯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破壁技术对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进行工艺优化,所得蛋白质经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纯后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溶胀法、反复冻融法、珠磨法的最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29.66±0.86)%、(24.52±0.04)%、(26.52±0.79)%,均低于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60 mL·g?1,超声全程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440 W,pH 6.0,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58.16%;舌状蜈蚣藻粗蛋白质量浓度在1~8 mg·mL?1内均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其质量浓度为8 mg·mL?1时的还原力为0.43±0.01,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4.00 mg·mL?1,对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为3.96 mg·mL?1.

关键词: 舌状蜈蚣藻 蛋白质 破壁技术 超声波辅助水提法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体回转式分级机自动控制设计与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鱼体分级筛选是一种有效避免种内竞争、提高鱼体存活率的方法,但由于国内缺乏先进设备,生产中大多以人工作业为主.针对人工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鱼体损伤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以S7-200 SMART系列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处理器、结合多步进电机和触摸屏界面开发的鱼体分级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对转速可调的功能;采用限宽调节技术,实现对鱼体大小自动调节功能.运用STEP 7-Micro/WIN SMART编程软件完成控制程序的编写,借助SIMATIC WinCC flexible 2008完成触摸屏界面开发,运用以太网通信完成触摸屏界面对多步进电机的运动控制,实现限宽调节功能.性能测试表明,在额定电压(380 V)下,主回转电机运行速度可在0~50 Hz范围内调速,限宽可调范围为0~40 mm,可将4种不同大小的鱼进行分级.在设定宽度下,鱼体的准确率在±90.0%.该控制系统性能可靠,适合在渔业养殖中推广.

关键词: 分级筛选 S7-200 SMART PLC 步进电机 以太网通信 界面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沙群岛渚碧礁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关键词: 珊瑚礁鱼类 种类组成 分类学多样性 渚碧礁 南沙群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细菌的出现以及抗药残留物等许多负面作用,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替代抗生素的产品,益生菌已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并被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性.一、丁酸梭菌菌体形态丁酸梭菌属于梭菌属,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江牡蛎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免疫调节能力分析

食品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级膜分离、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法从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CRP-1、CRP-2、CRP-3.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结合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分离多糖,测定其分子质量及纯度;利用糖基基团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CRP-1的总糖质量分数为(32.40±0.89)%,分子质量为124.5 kDa,是组分均一的多糖,由甘露糖、核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9种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5.55∶0.32∶9.08∶0.47∶0.66∶48.13∶3.57∶8.53∶0.30;CRP-2的总糖质量分数为(78.50±1.90)%,分子质量为67.0 kDa,是由甘露糖、核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组成,6种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7.79∶0.41∶12.69∶32.08∶4.98∶15.92.CRP-3的总糖质量分数为(73.46±2.19)%,分子质量为8.3 kDa,是由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组成,3种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8.91∶5.71∶10.1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CRP-1为多醛基吡喃环糖苷的多糖化合物;CRP-2为多酮基不饱和多糖化合物;CRP-3为多酮基含羧基多不饱和多糖化合物.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模型,证明近江牡蛎多糖CRP-1、CRP-2、CRP-3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关键词: 近江牡蛎 多糖 结构 免疫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8年6月渤海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海洋与湖沼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年6月使用渔业底拖网采样,对渤海大型水母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船舶为"中渔科102"渔业科考船。本研究分析了渤海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渔获密度与伞径大小,并对其源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海月水母、沙海蜇、海蜇、多管水母四种大型水母,其中海蜇、多管水母数量较少,各采集到一只。海月水母在渤海三湾均有分布,各海区伞径大小无显著差异且多为幼体(<10cm),密度高值区出现在渤海湾东南侧海域,可达38—221.21ind./(net·h),辽东湾海月水母出现于湾南,密度<5ind./(net·h),湾北未见;作者推测,海月水母在渤海沿岸可能存在多个源头,诸如:莱州湾与渤海湾交界近岸海域、河北近岸、辽东湾大连近岸以及北部近岸。沙海蜇在渤海分布较广,辽东湾为密度高值区,均值为(35.32±21.64)ind./(net·h),但伞径较小,均值为(12.15±6.52)cm;与此相对,渤海湾与莱州湾外侧海域沙海蜇密度虽小[<20ind./(net·h)],但伞径要显著大于辽东湾,最大伞径均值可达(33.86±7.40)cm;作者推测,沙海蜇在渤海海域发源地主要集中于辽东湾近岸,渤海湾与莱州湾,外海出现的沙海蜇可能源于辽东湾,随海流运输至此。海月水母、沙海蜇在渤海发生时间要晚于黄、东海。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渤海大型水母的种群动态变化、暴发机理提供基础。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沙海蜇 水母暴发 辽东湾 莱州湾 发源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考虑累积塑性的船舶裂纹板剩余极限强度

船舶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在恶劣海洋环境中船体结构整体断裂破坏往往是低周疲劳破坏和累积塑性破坏的耦合结果.为考虑这两者耦合作用的影响,更为真实评估船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文章基于累积塑性和低周疲劳裂纹扩展损伤准则,从理论上分析平面内低周疲劳载荷下裂纹板的残余极限强度,经过一系列数值模拟,首先讨论低周疲劳载荷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然后随着疲劳裂纹扩展的发展,主要讨论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裂纹扩展长度对承受低周疲劳载荷的船体裂纹板极限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极限承载力随着轴向压缩载荷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且裂纹板由于塑性应变累积,承载能力下降更为显著.

关键词: 累积塑性 裂纹板 低周疲劳压缩载荷 剩余极限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