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骨骼肌电穿孔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在大动物模型试验中,骨骼肌电穿孔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转染一些功能基因,并能显著提高非病毒载体基因的转染效率。笔者就电穿孔促进基因通过细胞膜的可能机理及影响骨骼肌电穿孔转基因效率的关键因素(如物种、细胞直径、场强、脉冲参数、电极和电脉冲仪等)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秸秆露天贮藏含糖量变化的研究
《粮油食品科技 》 2009
摘要:通过对甜高粱凯勒含糖量总体误差的分析,确定了甜高粱糖分测定所必需的抽样量,建立了统一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和含糖量的可比计算方法,并依此开展了贮藏试验,探索了甜高粱凯勒在露天贮藏条件下糖分变化的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用吸污式自动清洗过滤器的结构原理与使用
《农业机械 》 2009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部推广的滴灌用新型吸污式自动清洗过滤器的结构特点,阐述了该产品的工作原理、安装使用方法及使用中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棉区地膜应用及污染现状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以黄河流域棉区(河北邯郸)和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兵团)典型覆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地膜的应用、回收及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两个棉区地膜投入量差异很大,河北邯郸地区地膜投入量为33.0kg·hm-2,农田覆膜比例为46.4%,而新疆地区地膜投入量为61.4kg·hm-2,农田覆膜比例高达84.8%。两个棉区地膜回收率基本相当,但由于投入量不同,新疆地区棉田土壤残膜量远大于邯郸地区,河北邯郸地区棉田0~30cm土层残膜量平均为80.5kg·hm-2,而新疆地区则达到208.5kg·hm-2,是邯郸地区的2.59倍。残膜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20cm的耕层中,从各层次残膜分布比重来看,新疆棉田土壤残膜污染程度更深。农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意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性,特别是在新疆地区,但在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还存在技术制约,影响了残膜的回收和污染治理。
中黄35超高产大豆群体的生理参数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新疆绿洲农田生态条件下大豆超高产(≥5625kghm-2)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在2006年和2007年超高产栽培试验中测定了中黄35的群体生理指标和生态参数,分析了品种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中黄35和新大豆1号(对照)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分别为4.31和3.64,LAI>3的天数分别持续50d和36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766375m2 d和2385645m2 d;中黄35生育前期(出苗后第16~58天群体的光合生产率为3.3~5.2gm-2 d-1,而后期(出苗后第72~114天)则为2.52~5.0gm-2 d-1,对照分别为3.8~6.0和0.6~3.5gm-2 d-1;中黄35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为13943.2kghm-2、5521.5kghm-2和39.6%,对照则为1 3108.1kg hm-2、4666.5kg hm-2和35.63%。和对照相比,中黄35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长,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高,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率大,经济系数高是达到超高产目标的基础。中黄35在新疆绿洲农田栽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