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本文对青海3号和马牙蚕豆不同留种方式的产量、籽粒变异和田间杂异株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粒选与本粒选籽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粒选籽种后代的百粒重一般高于未位选的,青海3号粒选的百粒重为170g以上,末粒选的低于170g,马牙豆粒重粒选的为150g以上,米粒选的低于150g。粒重变异程度二者间差异不大;2品种不同留种方式的田间杂异株率均较高,达20%左右。本研究为蚕豆品种的提纯复壮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蚕豆品种
混杂退化
《青海科技
》
1997
摘要:“八五”期间,对豌豆的落花落荚、花芽分化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豌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栽培技术和不利的气象因子;豌豆的花芽分化期为六期,花芽分化的进程、所需的有效积温,不同品种间则有较大的差异;豌豆栽培技术主要有合理施肥、适宜密植、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和加强田管。
关键词:
山旱地
豌豆
落花落荚
花芽分化
栽培技术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1992—1995年期间,对引进、征集、库存的14种83份绿肥品种材料进行种植观察,系统鉴定了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鲜草、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以此整理归类。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良绿肥作物品种。
关键词:
绿肥
品种资源
整理
鉴定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为改善肥料效应方程的适应性,在摸清土情的基础上,将把未列入试验的预示性强的土壤养分因子,引入肥料试验的肥料效应方程中.建立固地制宜的“诊断-施肥”的数学模式,从而提高产量预测和最佳施肥量计算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诊断
模式
模型扩充
产量预测
最佳施量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青海省春小麦发生白穗普遍,损失严重,一般统称“青死”。小麦白穗的成因归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两大类,其中生物因子三类,非生物因子两类。本文介绍了各种白穗在田间最简单的判别方法及其防治对策。
关键词:
春小麦
白穗
成因
防治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利用16个白菜型油菜品种配制44个杂交组合,通过分析和比较双亲和F1代的株果数、果粒数和干粒重,提出当地品种"青油241"、"宁交5号"、芬兰品种"Hja98862/7"对提高每用粒数、单株角果数有明显的作用。西藏的大粒品种是改进千粒重的基因源。地理远距离的瑞典、加拿大、日本品种与国内品种杂交,对增加后代的株果数有明显的遗传影响,对果粒数的增加品种间表现差异较大。
关键词:
育种
白菜型春油菜F1代
经济性状
遗传特性
《干旱区研究
》
1997
CSCD
摘要:通过青海共和盆地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0-40cm层(植物根层)水分含量的观测测定,建立了二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评价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在生长季期间(5-10月),水分消长趋势变化,为改造和利用沙丘沙地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共和盆地
沙丘
水分
消长
趋势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因素构成,三者随自然条件和品种特性的不同,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多元统计的方法,对5年的系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春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结果:在春小麦中进人高产水平的田管条件下,对产量的贡献依次是穗粒数、穗数和粒重。
关键词:
春小麦
构成因素
多元统计
《植物保护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海玉米上大面积发生棉铃虫青海省不种棉花,玉米也是近年推广带状田才扩大种植。作者1996年8、9月在民和、乐都、平安、循化、化隆、尖扎等县玉米、小麦带状田的玉米果穗上发现取食果穗籽粒的夜蛾科幼虫,经鉴定为棉铃虫,亦称玉米穗虫,玉米穗夜蛾。该虫在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