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强植保科技工作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为害,植保科技工作对增产粮食的重大贡献,面临的任务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反应面分析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应用反应面分析研究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的趋势变异。以反应面分析法消去趋势变异后,试验的误差均方都小于常规方差分析的误差均方。因而反应面方法对于趋势变异的控制要比区组控制更为有效。提高了试验的精确度。


春麦田除草剂的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
《植物保护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采用定点定位试验,对春麦田除草剂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杂草群落多样性麦田,小麦连作并分别连续5年施用同一种除草剂,原杂草群落中占优势的靶标杂草得以控制,而非靶标杂草和抗、耐药性杂草因失去竞争和制约对象而猖獗发展,发生量较原来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并形成优势种群,对小麦造成新的更严重的危害。一种除草剂在同田块连续施用4年,由于杂草群落演替,抗、耐药杂草兴起,除草效果显著下降而失去其使用意义。作者提出除草剂配套使用、轮用、混用等措施,并配合以合理的轮作制度,以减轻杂草群落长期受到单一的定向选择性压力。


青海耕作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主要耕作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分析及供钾潜力趋势的研究,指出黑钙土、粟钙土和扶钙土其成土母质均为第四纪黄土母质,全钾含量变幅在19.67-27.80之间,差异较小。几类土壤的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谱,随着气候条件、种植方式的差异,土壤钾素若干指标差异较大,缓效钾平均含量的顺序:耕灌灰钙土>旱作灰钙土>耕灌栗钙土>旱作采钙土>黑钙土,平均含量极差达到150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以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CV%在0.45以上。放在高海拔地区补施钾素肥料,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植物中的铜铁锰锌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叙述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一次样品处理后测定土壤、植物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锰、锌。该法简便、准确,干扰离子少,适用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叶面肥在蔬菜生产中应用效果初报
《青海农林科技 》 1997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叶面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筛选。以等量清水为(CK)。番茄喷施高乐;较(CK)增产13.07%,净增值7757.20元/hm2;高乐;较(CK)增产13.99%,净增值8391.78元/hm2;黄瓜喷施高乐Ⅰ较(CK)增产16.9%,净增值7941.00元/hm2,高乐Ⅱ较(CK)增产18.0%,净增值10309.20元/hm2;辣椒喷施高乐Ⅰ,Ⅱ分别较(CK)增产12.2%和16.9%,净增值分别为4090.80元/hm2和5662.80元/hm2;供试的其它几种叶面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但均较高乐Ⅰ,Ⅱ平均增产低10.26%,其中化肥精和丰收素低12.54%。


青海高原近缘野生大麦的分类及分布
《作物品种资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990~1992年,对青海省20个县市的大麦野生近缘植物进行了考察。收集到的213份近缘野生大麦分属2个亚种、20个变种、其中新定名的变种6个
关键词: 青海高原,野生大麦,种质资源


异丙隆防除春麦田杂草试验
《农药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6670公斤,在青海春麦田防除野燕麦效果约80%,防除阔叶杂草效果90%左右,后期对两类杂草的控制效果达80%。对小麦安全。小麦产量比对照增产20%以上。
关键词: 春麦田杂草,异丙隆,防除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