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水果输送过程中定向机理的分析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果的定向技术在水果的机械化加工过程中以及机械化分级、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杏果实沿接缝线准确切分,必须首先对杏果实进行定向。本文以刚体动力学为基础,对单轴对称水果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单轴对称水果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利用李雅普诺夫V函数稳定性研究分析表明,水果在原点是稳定的;应用ADAMS软件对定向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得出椭球绕着最大惯性矩主轴的旋转是稳定的;并通过专用试验装置对新疆多种杏子进行定向试验,得出当杏果实的长径转动惯量与骑径转动惯量的比较大时,定向的成功率较高,最高可达88%。

关键词: 水果 动力学分析 输送 定向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初步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杏麦间作条件下,以杏树为基点至两行杏树中间位置由近及远将小麦种植带分为3个冠区(冠下区、近冠区、远冠区),对3个冠区的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研究,选用‘新冬20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杏麦间作复合群体小麦幼穗分化、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作田小麦幼穗分化快于间作田;在间作田内,距杏树越近,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强度越低;单作田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间作田;单作田平均灌浆速率大于间作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为单作田大于间作田,单作田产量最高,间作田平均产量比单作田减产49.72%;在间作田,千粒重与成穗数均表现为远冠区>近冠区>冠下区。结果表明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不及单作田,造成小麦产量不同程度降低。

关键词: 杏麦间作 单作田 间作田 小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长绒棉新品种——新海39号

中国棉花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新海39号(原名K-136)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早熟长绒棉新品种,该品种以强抗病资源材料S-03为母本,以中间材料96107为父本,于2000年配制杂交组合,选择丰产抗病的杂交后代作母本,与K-354为父本进行复交。通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药剂组合处理对核桃坐果率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个核桃品种"新丰"、"新光"、"新丰上10"为试材,在核桃盛花期分别喷施0.3%尿素+0.3%硼砂(处理Ⅰ)、10%蔗糖+0.02%硼酸(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Ⅱ混合溶液(处理Ⅲ),通过分析3种处理对3个核桃品种坐果率的影响,筛选出能提高核桃坐果率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3种处理对3个核桃品种坐果率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处理Ⅲ的坐果率最高,与对照相比,"新丰"、"新光"和"新丰上10"的坐果率分别提高为62%、17%、35%;其次是处理Ⅰ,3个核桃品种的坐果率分别提高为48%、7%、22%;处理Ⅱ的效益最低,坐果率分别提高为34%、0%、14%。3种处理相比,处理Ⅲ对核桃坐果率的提高效率最高,在核桃栽培生产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核桃 坐果率 硼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瓜白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打瓜白粉病在新疆严重危害的现状,研究6种杀菌剂对打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6种药剂的防效差异。【结果】两次施药后第14 d,10%苯醚菌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效最高,防效达73.80%。10%苯醚菌酯悬浮剂10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7 500倍液和25%乙嘧酚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也较好,药后14 d分别达69.69%、69.56%、68.48%和67.32%。【结论】4种药剂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提出了打瓜白粉病防治原则,明确了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和防治始期。防治打瓜白粉病的关键是抓住发病始期,选用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

关键词: 打瓜 白粉病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护色剂对杏片干制中护色效果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主栽品种赛买提杏为主要原料,开展不同褐变抑制剂对鲜切杏片在太阳能干制(solar-drying,简称SD)过程中护色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在初始浓度范围0.1%~0.2%、抗坏血酸浓度在>0.02%、氯化钠在初始浓度范围0.1%~0.2%、亚硫酸钠浓度在>0.02%时,对鲜切杏片的褐变均有抑制作用。采用L9(34)正交实验,利用各种护色剂的协同作用,最终得到最佳的复合护色液:0.1%柠檬酸+0.03%抗坏血酸+0.1%氯化钠+0.04%亚硫酸钠。经复合护色液处理后的鲜切杏片在干制后色差值为:L*=22.92,a*=9.26,b*=19.4,均比对照高,能较好地维持其原有色泽。

关键词: 鲜切杏片 太阳能干制(SD) 护色剂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孜然芹引种适应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筛选更为适宜新疆的孜然芹引进品种。【方法】以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In-10(印度)和M-10(摩洛哥)为材料,分别进行冬播和春播,采用生物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孜然芹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性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从物候学性状来看,两个不同品种之间,冬播孜然芹出苗、分枝、开花以及果实成熟的时间明显早于春播,春播两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大。两个相同品种之间,春播表现均优于冬播。从产量性状来看,印度孜然芹的产量高于摩洛哥孜然芹。【结论】印度孜然芹In-10的生育期短,产量性状好,较适宜春季种植。

关键词: 孜然芹 生物学特性 产量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LUENT的采棉机输棉系统内部流场的模拟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FLUENT软件的主要特点、采棉机输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FLUENT在采棉机输棉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以某一型号的采棉机输棉系统为例,用该软件进行建模、网格划分和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中截取压力和速度分布图,进而分析输棉管道内流场的分布和变化情况。通过这种模拟,不仅能得出采棉机输棉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能发现输棉管道内部流场的许多流动细节和现象,从而可获得影响采棉机输棉系统的规律性的因素,为改进设计,提高输棉管道性能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向。

关键词: 采棉机输棉系统 内部流场 fluent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水平对成龄红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对成龄红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干旱地区成龄红枣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施肥量的肥料试验,研究枣树叶片SPAD值、枣吊、果实横纵径、单果重、产量等生理性状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针对于南疆成龄红枣的合理施肥量。[结果]114 kg/667 m~2施肥处理的红枣枣吊、单果重、产量等生理性状均明显优于其它施肥处理,叶片SPAD值最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红枣产量与施肥量关系为Y=-25.64 7X~2+134.43 X+315.54,R~2=0.743 6,施肥处理3产量达到最高。[结论]在供试条件下,合理的施肥量为尿素70 kg/667 m~2、硫酸钾44 kg/667 m~2,红枣产量可达535.76 kg/667 m~2,滴灌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尿素、硫酸钾肥料配合合理,能有效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红枣 生理性状 产量 肥料生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诊断与防治药剂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新疆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是对平菇、阿魏菇商品价值有危害性的病害。研究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特性,为进一步防治该病害打好基础。【方法】对采集的病株、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应用点蚀测试评估方法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检测确定病原的归属;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供试菌株对供试双孢菇具有致病性差异,表现为菌株之间存在差异性。菌株形态特征:菌落乳白色,圆形,平展,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平整,具明显的荧光反应。【结论】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原菌是托拉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20%叶枯唑WP<20%噻菌铜sC<72%农用链霉素。但考虑药害残留,新制备杀细菌剂是较好选择。

关键词: 食用菌 黄褐斑病 致病性 抑菌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