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基因型谷子的RAPD分析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9种不同基因型谷子的遗传差异。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谷子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共得到6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89条,多态性比例达到了63.2%。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可将9个谷子品种划分为3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B3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3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大转录因子家族。B3家族含有B3-DNA结合结构域,通过结合特异性DNA序列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晶体结构分析显示B3-DNA结构域和Eco RII(Eco RII-N)以及Bfi I限制性酶切位点(Bfi I-C)具有相同的蛋白质折叠特性。根据结构特征和功能可将B3家族分为5个亚家族:ARF家族、ABI3家族、HIS家族、RAV和REM亚家族,这些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形态建成、花芽分化以及应答多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B3基因家族的结构特征和5个亚家族的主要功能作用,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提供一定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评价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紫花苜蓿是一种主要绿肥作物,在改良盐碱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中苜1号、阿尔岗金、敖汉、先行者、皇后、WL343HQ、德宝、三得利、赛迪5、惊喜10个紫花苜蓿品种,对其萌发期和生长期的耐盐性测试分析,以期为盐碱地种植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用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度法,通过计算7个性状指标即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速度、单位面积田间生物量、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和叶绿素含量,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两种方法都表明WL343HQ、中苜1号、德宝、先行者的耐盐性好,敖汉的耐盐性最差。综合实验室和田间苜蓿的生长表现,认为灰色关联度法较综合指标法适合评价苜蓿的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针对富硒谷子开发不规范、硒含量标准不一致、缺乏标准化富硒谷子生产技术等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发制定了集品种、产地、栽培技术、硒肥使用于一体的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从生产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中耕施肥、收获等环节对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2015年12月通过了专家审定,2016年2月1日发布实施(DB 13/T 2320—20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农药产品中7种高毒有机磷类农药
《现代农药 》 2017
摘要:建立了利用气相色谱测定农药制剂中7种有机磷类高毒农药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SE-30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对试样中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进行分离、定量检测。结果表明,7种有机磷农药的标准偏差为0.008~0.028,变异系数为1.9%~6.4%,3个质量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7.2%~102.5%,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该方法简便、快捷、有效,且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线性关系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河平原区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草学 》 2017
摘要:在海河平原区,相对雨养条件下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从草产量、利用年限、饲用品质、适应性方面进行了8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定苜蓿和中苜1号干草产量较高、返青期较早、适应性较强、持续生产能力强,更适合海河平原区种植。全年刈割4茬前提下,前2茬占全年产量的60%左右,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干草产量逐年降低,第1~3年龄干草产量占8年干草总产量的47%,第6~8年龄(3年)干草产量仅为8年干草总产量的27%,因此生产利用年限以3~5年为宜。研究比较苜蓿品种间生产性能差异,试验进行3年即可作出科学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实高产板栗新品种冀栗1号
《农村百事通 》 2017
摘要:板栗是我国主要干果树种,在国内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实板栗可以提早进入盛果期,使果农提早受益。生产上早果性突出的优良板栗品种较少,冀栗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以板栗品种燕明为母本、燕山早丰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实板栗新品种。于2016年12月20日通过了河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优豆1号及双亲的光合特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夏大豆杂交种杂优豆1号及亲本(W931A和WR016)为材料,进行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合势等光合特性的测定,以探究杂优豆1号光合特性方面的杂种优势规律,为大豆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杂优豆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8:00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杂优豆1号与亲本相比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从而说明杂优豆1号较强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从群体光合势分析,杂优豆1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3个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从盛花期到结荚期、结荚期到鼓粒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杂优豆1号较强的光利用能力、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