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7
摘要:近年水稻恶苗病在水稻主产区有严重蔓延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侵染规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玉米贮藏期黄曲霉毒素B_1污染调查及安全性评价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7
摘要:为了调查河北省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并对玉米的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从河北省不同玉米产地采集贮藏期的玉米样品92个,采用ELISA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玉米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B_1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_1检出率为84.8%,根据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限量标准,符合食用标准的玉米占87.0%,符合饲用标准的占95.7%。冀中南生产区域玉米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普遍,但整体污染程度较低。对于黄曲霉毒素污染超标玉米,应加强其安全性跟踪监控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奶牛主要饲料资源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河北省是我国畜牧业大省,饲料转化率低是造成养殖成本高、效益低的主要原因。2015年3~5月对河北省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主要饲料资源的利用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奶牛饲料资源种类较单一,且粗饲料主要依赖于进口或远途运输。对27份饲料样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后发现,花生秧粗蛋白含量为7.76%、粗脂肪含量为1.75%,且含有大量矿物质,与羊草的营养成分相似;甘薯秧粗蛋白含量为13.23%、粗脂肪含量为2.99%,均优于羊草,与燕麦的营养价值相当;全株谷子的综合营养价值优于羊草。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河北畜奶牛日粮配方、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年份小麦匀播与播种量对麦棉套作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摘要:[目的]试验确定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与播量。[方法]于2014-2015年与2015-2016年在曲周试验站,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种方式(匀播(Y)与条播(T)2个水平),副因素为播量(187.5kg·hm~(-2)(R1)、225.0kg·hm~(-2)(R2)、262.5kg·hm~(-2)(R3)和300.0kg·hm~(-2)(R4)4个水平),调查小麦的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结果]匀播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内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边行穗数在干旱年型(2016年)显著低于条播,而千粒重显著高于条播,其它产量性状与条播差异不大,平均产量匀播在2015年、2016年分别较条播提高5.1%与5.7%;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在多雨年型降低播量有利于产量提高,在干旱年型增加播量有利于产量形成,小麦播量在225.0~262.5kg·hm~(-2)时产量稳定性较好。[结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匀播技术,播量控制在225.0~262.5kg·hm~(-2)间最为适宜。
粮饲兼用型谷子新品种衡饲1号
《农村百事通 》 2017
摘要:衡饲1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粮饲兼用型谷子新品种,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华北夏谷区晚春播种或夏播,生产中可与其他作物如小麦、油葵、绿豆、饲用黑麦组成高效栽培模式。衡饲1号生育期91天,株高216厘米;穗纺锤形,松紧适中,穗长39厘米,单穗重23克,穗粒重19克,千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丙烯酰胺改良盐渍土壤的适宜用量研究
《土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渍土的改良一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及工程措施,其中化学改良剂应用广泛。聚丙烯酰胺(PAM)作为高分子聚合物,能溶于水,并且有良好的凝聚作用,能够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但是其用量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PAM浓度梯度(0.01、0.03、0.09、0.27、0.81 g/kg)进行盆栽试验,以得到改良中度盐渍障碍土壤的较适宜PAM用量。试验结果表明:PAM在盐渍土改良中较适宜的施用量为0.09 g/kg,在此施用量下,土壤电导率为最低值,为1.63 d S/m,较对照(不施PAM)下降13.42%;土壤毛管孔隙度为45.38%,较对照增加5.35%;总孔隙度为48.44%,较对照增加5%;土壤容重为1.35 g/cm~3,较对照降低5.71%;饱和导水率为0.052 mm/min,较对照提升76.7%。而施用量为0.81 g/kg时,改良效果下降。该结果对使用PAM改良中度盐渍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盐渍土 聚丙烯酰胺(PAM) 土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个枣品种花粉数量与萌发率的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花粉育性是确定杂交亲本的基础。以河北省常见的18个枣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的花粉量和萌发率来确定花粉育性。在枣树盛花期10:00,选取树冠外围2~3 a生枝条,采集蕾黄期枣花花蕾,采用蔗糖离体培养法,比较了不同蔗糖浓度下花粉萌发率的差异,以筛选出最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蔗糖浓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参试枣品种的花粉数量和萌发率进行了测定,以筛选较适宜做授粉树的枣品种。结果表明:最适宜枣花粉萌发的培养基蔗糖浓度为15%。18个枣品种的花粉量和萌发率差异显著,其中,南方优系2和金丝无核3号的单药花粉量在4 000粒以上,萌发率却在5cA,以下;金丝4号和抗病优系(99-1)的萌发率分别为46.62%和45.15%,单药花粉量分别为3:333粒和3 222粒;多数品种的花粉量和萌发率均较低。金丝4号、抗病优系(99-1)、大荔龙枣、玉田小枣和金昌l号花粉数量适中,且萌发率较高,较适宜做授粉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硝化抑制剂型水溶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施用含有硝化抑制剂型水溶肥料对蔬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温室黄瓜为对象,研究在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分别施用含有双氰胺(DCD)、吡啶的水溶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含有DCD和吡啶的水溶肥分别可提高黄瓜产量5.57%和18.67%,并且除氨基酸外,二者均可明显提升黄瓜的品质。施用含有DCD和吡啶的水溶肥的处理能显著降低黄瓜中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21.59%,34.85%;吡啶可增加黄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含DCD、吡啶的水肥处理下,黄瓜中16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4.86×10-2,18.34×10~(-2)mg/g,显著低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降幅分别为39.15%,24.98%,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均下降显著,且含DCD的处理黄瓜中甘氨酸含量也显著下降。与DCD相比,含吡啶的水溶肥更有益于黄瓜增产以及品质的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细辛种苗分级标准研究
《特产研究 》 2017
摘要:在吉林省10个北细辛人工栽培地,采集了2年生和3年生北细辛种苗样本各10份,共计5900株,分别对毎株样本的须根长、须根粗、须根数、单根重等4个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对测定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采用次数分布频率法,将2年生和3年生北细辛种苗分别分为3个等级,并初步制定了北细辛种苗分级标准,为北细辛种苗质量评价及该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