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闽中茶园土壤和茶叶铁锰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采集了闽中大田县25个茶园表层土壤、4个剖面土壤样品及相应的茶叶样品(一芽二叶),分析了茶园土壤和茶叶的铁锰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田县茶园土壤全铁、有效铁、全锰和有效锰含量均值分别为61.08g·kg~(-1)、144.42mg·kg~(-1)、258.97mg·kg~(-1)和33.72mg·kg~(-1),全铁和有效铁含量丰富,而全锰和有效锰含量较低,约50%茶园土壤存在缺锰现象;茶园土壤全铁剖面分布不明显,但在20~40cm土层出现富集现象;有效铁、全锰和有效锰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茶园土壤全铁和有效铁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全锰和有效锰则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关系密切。茶叶中铁平均含量为164.52mg·kg~(-1),锰平均含量为849.73mg·kg~(-1),茶叶对锰的富集系数远高于铁;茶叶铁含量与土壤有效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叶锰含量与土壤全锰和有效锰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对铁、锰的富集能力随着土壤铁、锰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铁锰含量 剖面分布 富集系数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

摘要:人工智能已成为自动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石,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产生了许多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以农业领域为背景,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动化 数据库 信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石斛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合理利用石斛兰种质资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石斛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14对石斛兰SRAP引物共扩增出15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155个,各引物的多态性比率为90.00%~100.0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18~0.903,表明石斛兰SRAP的多态性信息含量较为丰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48个石斛兰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5~0.97,在遗传距离为0.83处可将48个石斛兰品种分为7大聚类群,说明供试的石斛兰品种间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石斛兰 SRAP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极端嗜热菌高温处理病死猪的氨基酸降解效果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复合极端嗜热菌对高温病死猪处理中氨基酸降解效果,采集发酵处理前样品(Q组)及无菌处理组样品Wj组(无添加菌处理后再堆肥发酵60d)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添加量的嗜热菌混合菌样品处理(0.05%、0.08%、0.10%、0.12%),分析样品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变化情况,运用Illumina MiSeq对样品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序,将所得的16S基因测序数据与代谢功能已知的微生物参考基因组数据库相对比,预测细菌代谢功能。结果表明添加0.08%~0.12%复合嗜热菌组处理可明显促进高温处理中病死猪的氨基酸降解,显著降低病死猪样品的氨基酸总量和各氨基酸组分含量;和0.05%添加量处理组相比,氨基酸总量下降了7.04%~8.49%(P<0.05),天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量显著降低;谷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等5种氨基酸的降解效果与堆肥60d处理Wj组没有显著差异。处理前和处理后病死猪菌群氨基酸代谢功能差异明显,添加嗜热菌混合菌组与无菌处理后堆肥Wj组的菌群氨基酸代谢功能接近,两者差异不明显。说明添加0.08%~0.12%复合极端嗜热菌促进了高温病死猪处理过程中氨基酸的代谢和降解,与长时间堆肥发酵处理的病死猪降解效果相似。

关键词: 复合极端嗜热菌 病死猪 氨基酸 16S测序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不同基因型‘白鸡冠’F1代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18

摘要:本研究主要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低温下‘白鸡冠’F1代杂交创新种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其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低温下新品系0306D的OJIP曲线的O点增加最大,而0306IO点增加最少;0306F的OJIP曲线中的P点降到最低。低温下新品系的0306F、0306D的相对荧光变量动力学曲线之差(ΔV_t、ΔW_K)变化较其它品系更为明显,低温下0306F、0306D的可变荧光下降比率曲线(Rfd)、可变荧光的衰减能力(ΔF_v)的曲线达到最低。低温下0306F、0306D的荧光参数RE_o/CS_o、PI_(tot),_(ABS)、IP phase、TR_o/RC、ET_o/RC、TR_o/CS_o、ET_o/CS_o、ET_o/ABS、RE_o/ABS、S_m、F_v/F_m较其它品系小,而热耗散相关参数DI_o/CS_o、DI_o/RC、DI_o/ABS、V_I、ABS/CS_o等较其他品系大。低温使得新品系0306F、0306D的PSII损伤较其它品系严重,导致整个电子传递链受阻严重,并且通过增强能耗散减少细胞结构伤害。总之,白鸡冠F1代新品系0306F、0306D对低温更为敏感。

关键词: 茶树 低温 基因型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新品种内6优673的选育与应用

福建稻麦科技 2018

摘要:内6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合作利用优质三系不育系内6A与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稻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等特性。主要介绍了内6优67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稻 内6优673 高产 抗稻瘟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镉积累及健康风险评价

福建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为评价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镉的积累差异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在福建省水稻稻米镉污染风险评估基础上,收集当地常见的18个水稻品种,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稻米中镉含量,筛选对镉具有低累积性的水稻品种,并通过概率模型评估经食用稻米摄入镉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稻米镉含量为0.001~0.989mg·kg~(-1),8.09%的样品镉含量超出了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值(0.2mg·kg~(-1))。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分析表明,杂交稻稻米对镉的吸收能力相对于常规稻低,三系杂交稻稻米镉含量略高于两系杂交稻;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镉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红优2155、T78优2155、特优716、中浙优1号和花Ⅱ优3301为镉低累积水稻品种,中浙优8号、宜香2292、宜香673、甬优9号和宜优99为镉高累积水稻品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稻米中镉含量的差异可以引起不同的健康风险效应。

关键词: 稻米 品种差异 健康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给侧改革下推进福建省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福建省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优化扶贫投入侧结构,增强有效供给;提升扶贫需求侧质效,补贫困各项短板;培育服务主体,健全科技扶贫长效机制。

关键词: 供给侧 科技 精准扶贫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STN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家兔育种应用前景

中国畜禽种业 2018

摘要:本文阐述MSTN基因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介绍该基因在家兔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家兔 生物技术 研究现状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份大麦材料在闽北引种适应性及全株饲用价值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丰富福建冷季青饲料品种,在建阳引种‘花22’、‘SP-1’、‘SP-2’和‘HH-1’4份大麦材料,分析4份大麦的引种适应性与全株饲用价值。结果表明:引种的4份大麦材料均能完成其物候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4份大麦全株饲用价值均高于全株玉米,以‘花22’、‘HH-1’的全株干草产量较高,达8 226.51和7888.82kg·hm-1,且抗赤霉病能力强,可作为闽北畜牧利用的草种,最佳刈割时间为灌浆后期。

关键词: 大麦 引种适应性 饲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