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植物在模拟污水处理湿地中根际微生物功能群特征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美人蕉、香蒲、垂穗莎草、玉带草为材料,研究了在模拟人工湿地条件下水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群、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根际、非根际间的细菌数量无明显差异,而真菌与放线菌的根际与非根际间差异较显著。根际硝化细菌数和反硝化细菌数最多的水生植物都是香蒲,分别为2.17×102个·g-1干土和6.17×102个·g-1干土,有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美人蕉为5.68×104个·g-1干土,无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玉带草为3.72×103个·g-1干土。4种不同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较非根际土壤高,湿地植物的根际效应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石斛快速繁殖及种苗移栽技术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野生广东石斛种子,经无菌播种在MS+香蕉70 g/L+AC 3 g/L+蔗糖30 g/L,琼脂7.0 g/L,pH 5.4,种子萌发后形成大量PLBS需要110 d左右。这些PLBS在培养基MS+BA 0.1 mg/L+NAA 0.2 mg/L上繁殖系数为6.0以上。而PLBS在培养基1/4MS+香蕉70 g/L+AC 1 g/L分化成细小植株后,再经1/2MS+香蕉70 g/L+NAA 0.5 mg/L+AC 0.3 g/L培养后形成完整植株。播种苗在温室中用水草种植其成活率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既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主要就狼尾草属牧草的植物学特性、品种资源及生态分布状况、遗传多样性、生理生化、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狼尾草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草恢复对侵蚀红壤重组有机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福建中亚热带红壤区,将侵蚀经济林(油茶)改造成人工草地(人工植草)、封山育林(自然恢复)进行生态恢复,11a后,分析A-C层土壤的常规理化性质、土壤复合量、原土复合度、腐殖质结合形态用以评价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各指标有明显差异,其中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土壤复合量表现为A层>B层>C层,原土复合度则表现为C层>B层>A层。土壤腐殖质在C层呈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变的趋势,其中在自然恢复区B、C层土壤的松/紧比值较A层分别下降0.149,0.458个单位,人工植草区C层土壤的松/紧比值较A层下降0.292个单位,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变速度较自然恢复区有所减缓。人工植草区A层土壤的有机质及有机碳总量虽低于自然恢复区,但重组有机碳含量相近,其它测定指标亦无明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