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条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3条风沙进京路径上选取10个城市(北线: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张家口—北京;中线:额济纳旗—呼和浩特—北京;西线:哈密—张掖—银川—太原—北京)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颗粒物吸附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同时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城市树木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构,阐释了不同城市树木叶表面结构与吸滞颗粒物的关系。结果表明:3条线路的PM_(10)吸附量表现为中线(1.57±0.24)μg/cm~2>西线(1.51±0.18)μg/cm~2>北线(1.50±0.76)μg/cm~2,PM_(2.5)吸附量表现为西线(0.15±0.06)μg/cm~2>北线(0.12±0.03)μg/cm~2>中线(0.11±0.04)μg/cm~2;不同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颗粒物在3-4月和11月是植物吸附颗粒物较高的月份,7月和9月是植物吸附颗粒物较低的月份,植物吸附PM_(2.5)和PM_(10)量均不在风沙源头和终点城市最大,而是在风沙传输路径的中间城市最大;3条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PM_(10)约为1.53μg/cm~2,吸附PM_(2.5)约为0.13μg/cm~2;在叶面粗糙、凹凸不平的时期,颗粒物的吸附量均较大,叶片光滑、粗糙度较低的月份,植物颗粒物吸附量均较低。可见,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PM_(10)主要来源于新疆和蒙古高原以西的沙漠区域,吸附PM_(2.5)主要来源于新疆和蒙古高原北部,在风沙运移过程中植物吸附颗粒物主要以PM_(10)为主,处于风沙频繁、污染严重、沙尘较大的时间和地区在叶面形态上更有利于吸附颗粒物。研究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决策和造林治沙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营养因子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今日养猪业 》 2019
摘要:产仔数是影响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一个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因此通过提高营养手段来增加产仔数是一个最为直接简便的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精氨酸、N氨甲酰谷氨酸、叶酸等营养因子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养猪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多视角图像的植物三维重建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快速重建植株三维结构并以三维可视的方式分析研究农作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进行表型测量是数字植物及作物育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概述了植物三维重建的研究现状和主流植物三维重建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方法原理和技术优势进行了分类和对比;重点介绍了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 SFM和MVS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以及相关软硬件系统平台;分析了近几年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在植物三维重建中的应用进展,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具有数据获取成本低、获取点云精度高、植物三维重建质量高等技术优势,同时指出了该技术方法的不足之处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植物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植物表型组学的研究以及低成本高通量设备的研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三维重建 植物表型 运动恢复结构 多视角立体视觉 高通量表型


叶用莴苣(生菜)单粒播种、一次成苗穴盘育苗技术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叶用莴苣(生菜)种子经精选、引发和丸粒化处理后,采用单粒播种、一次成苗穴盘育苗技术,可显著提高育苗效率,节省用种、用工成本,生产100万株种苗理论上可节省11 640元.


链霉菌S1抑菌活性及其对植物病害的防治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链霉菌S1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植物病害的防控作用,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链霉菌S1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链霉菌S1是否合成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筛选了链霉菌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和最佳接种量,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条件。通过温室防效实验,研究了链霉菌S1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和番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链霉菌S1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桃褐腐病原真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平菇褐斑病原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的抑制效果最佳。链霉菌S1能够合成几丁质酶,不能合成葡聚糖酶。链霉菌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117,最佳发酵时间为3 d,最佳接种量为8%。链霉菌S1的发酵上清液和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可到达80. 66%。发酵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最高可达90%,发酵原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到达71. 02%。可见链霉菌S1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光照处理对鲜切薄皮甜瓜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评价光照处理对鲜切薄皮甜瓜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研究以绿宝甜瓜为原料,将鲜切薄皮甜瓜在5℃冷藏柜中光照处理5天,将白色光照处理设定为对照组,比较红色、蓝色、绿色光照处理和避光处理对鲜切甜瓜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果肉硬度、褐变度、颜色和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色光照处理的光源光谱位于442 nm的主波长轨迹上,光源纯度接近100%,强度为(128±17.10) Lux。与对照组样品相比,蓝光光照处理降低鲜切甜瓜褐变程度10.70%,降低产品的失重率3.76%,减少果肉细胞的破裂,提高产品硬度60.60%;并且蓝光光照处理延缓鲜切甜瓜风味劣变。因此,在销售陈列过程中利用蓝光光照处理不仅维持鲜切甜瓜原有质地、颜色等外观特征,还减缓风味的劣变现象,所以蓝光光照处理有利于延长鲜切薄皮甜瓜的货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