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瘤胃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β-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和在乳酸球菌中表达的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3
摘要:为将瘤胃微生物纤维降解酶基因转化到乳酸菌中,从绵羊瘤胃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能够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细菌,经过形态特征及细菌16SrDNA序列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根据表皮葡萄球菌在GenBank中公示的β-葡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克隆到2个β-葡聚糖酶基因序列.将2个β-葡聚糖酶基因序列与载体pMG36e连接,构建β-葡聚糖酶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并进一步转化到乳酸球菌MG1363,均能表达β-葡聚糖酶,表达酶活达1.47U/mL和1.54U/mL,比原表皮葡萄球菌酶活0.99U/mL高出1.49倍和1.56倍.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表皮葡萄球菌 β-葡聚糖酶基因 基因表达


5种饲草的分级指数测定与评价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测定"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2)、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丹草(Sorghum vulgare×S.sudanese)和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5种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总能值及自由采食量等指标,以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为不同纤维素指标计算得出5种饲草的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经对比分析后认为,以ADL为纤维素指标计算得出的饲草分级指数最符合实际饲养中的饲草价值。按此指数评价的5种饲草品质优劣顺序为苜蓿>沙打旺>黑麦草>高丹草>狼尾草。
关键词: 分级指数(GI) 饲草品质 代谢能 干物质自由采食量


植物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植物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的研究情况。种子休眠主要有由种皮引起的种壳休眠和由胚引起的胚休眠2种类型。然而,实际上有些种子因复杂多样的各种因素影响同时存在着这2种休眠类型,继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也复杂多样。破除休眠方法主要有温度处理、机械处理、层积处理、光照处理、激素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对于综合休眠类型的植物种子,采用综合方法来破除休眠的效果较单一处理方法更加显著。


蛹虫草不同菌株栽培的比较试验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3
摘要:对6个蛹虫草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栽培试验研究。培养20d后的结果表明,YJ11-1,YJ11-2,YJ11-4均有原基形成;YJ11-3的菌丝基部有黄色素产生,但没有形成原基;蛹-1、蛹-2菌丝呈白色,气生菌丝多,无黄色素形成。将筛选出的3个菌株YJ11-1,YJ11-2,YJ11-4作为栽培试验的供试菌株。


猪蓝耳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3
摘要: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影响全球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总结了猪蓝耳病对猪养殖业的危害及免疫预防方法,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蓝耳病;危害;免疫预防;综合防控


氮磷钾平衡施用对油用向日葵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施用氮、磷、钾化肥对油用向日葵产量的影响,以及油用向日葵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利用效率,于2008~2010年在内蒙古河套及土默川的向日葵典型种植区域进行了9项次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施用氮、磷、钾肥均有增产效果,其中氮肥增产效果最好,钾肥其次,磷肥增产最少,增产幅度分别为20.5%、14.4%和11.5%,每公斤N、P2O5和K2O分别增产油用向日葵籽粒3.5、5.0和4.6 kg。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养分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4.3%、14.8%和50.2%。生产100 kg油用向日葵籽粒分别需要N、P2O5和K2O4.99、1.74和6.78 kg。以上重要参数的确定为向日葵的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油用向日葵实现增产增效的基础。

